学术投稿

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畅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EphB4, EphrinB2, RT-PCR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肝细胞受体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phB4、EphrinB2 mRNA的表达率及相对含量,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EphB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5).EphrinB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也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1).(2)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二者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以及恶性程度有关,二者表达趋势呈现一致性,检测EphB4/EphrinB2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的初步体会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等特点.为解决或减轻人工流术的疼痛,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我院自2008年2月以来,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注医改共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作者:蔡谢飞;黄宏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葛根汤内服外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葛根汤内服外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84例颈椎病患者应用加昧葛根汤内服的同时,颈椎病变部位应用葛根汤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恢复正常功能占58.33%,显效占25%,总有效率97.61%.结论:颈椎病应用葛根汤内服加上外用导入法疗效显著.

    作者:武笛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种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分析

    目的:探索较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方法: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通过6种不同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方案对静息收缩压(restSBP)、峰值收缩压(peakSBP)、收缩压变化幅度(△SBP)、静息舒张压(restDBP)、峰值舒张压(peakDBP)和舒张压变化幅度(△DBP)情况进行衡量,分别检出运动性高血压者,井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6种方案中,方案1(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检验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restSBP、peakSBP、△SBP和peak-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中发生运动性高血压组之间各项血压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方案1是相对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结论:推荐较为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为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

    作者:宋艾;秦明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及QTcd的变化.方法:77例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患者随机分TMZ组(n=38)和对照组(n=39),TMZ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TMZ 20 mg,一日三次,疗程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QTcd,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径)的变化.结果:12周后TMZ能够明硅提高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分别为(38.4±6.3)%和(45.8±4.8)%,P<0.01)及左室舒张末径(治疗前后分别为66.7±5.4和58.1±4.5);QTcd由66.7±3.2降至48.6±3.4(P<0.01).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TMZ可以使心功能改善,QTcd降低且安全性高.

    作者:靳春风;冯晓娟;王仲君;王建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认真做好术前护理,正确使用腰围,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结果:22例病人无并发症出现,有效率100%.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认真做好嗣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螺旋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胸腰椎骨折的X线和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胸腰椎脊柱骨折、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的程度.结论:螺旋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与X线相比能为临床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及可靠依据,是目前脊柱损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杨莹;丁燕萍;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给药方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的研究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72例ASA 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上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6例.A组在局麻药内加吗啡3.5mg,B组术毕将吗啡3.5mg注入患侧肌间沟(锁骨中点上1.5cm处)行臂从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A、B两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6.7%,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作者:张海滨;孙德峰;阎妮;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巴戟天寡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物(地奥心血康)对照组和3个巴戟天寡糖不同剂量2.8g/(kg·d)、1.4g/(kg·d)、0.7g/(kg·d)的给药组,给药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巴戟天寡糖及地奥心血康药液,假结扎组、缺血冉灌注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应容积的蒸馏水,共7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各组动物均接受开胸,除假结扎组不结扎外,其他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90min.观察心律失常评分、心肌梗死面积、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楣比,DK组、巴戟天寡糖2.8g/(kg·d)、1.4g/(kg·d)给药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肌中SOD、CAT、GSH-Px酶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巴戟天寡糖有保护大鼠心肌和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其提高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汪宝军;付润芳;岳云霄;冯国清;胡香杰;于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CT、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影像诊断特点,并与X线平片及CT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对比MRI、CT及X线平片表现及阳性率.结果:48例MRI检查均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CT发现35例,X线平片发现29例.结论:MRI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较CT、平片敏感,是首选检查.

    作者:张学军;孙睿;刑成;任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脑卒中并发肺内感染200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尤其老年人,病情危重,一旦发生肺内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病床周转率,而且给治疗和预防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若不能正确诊断及治疗,很容易引起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者:刘淑芹;栗春敏;滕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强化病案管理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投保人员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病案已经成为医保中心支付和社会商业保险理赔医疗费的重要依据.

    作者:周连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85例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拈抗剂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减少哮喘发作,是临床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俊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再谈点抗生素效价管碟法测定中的操作体会

    管碟法是我们药物分析工作者常用的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整个试验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或者忽略就会造成很大误差,导致试验失败.

    作者:张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激光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CO2激光去除湿疣的基础上,使用α-2b干扰素凝胶外涂为A组;用转移因子胶囊为B组;A、B组相加为C组.结果:六个月后A、B、C三组的治愈率为80.84%、57.51%、85.36%,复发率为19.52%、42.49%、14.64%.结论:激光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疗效显著.

    作者:吴勇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工艺条件筛选

    目的:筛选超声提取纯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佳工艺条件.方法:用超声提取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百分含量为指标+,考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用量,提取温度对HSYA纯化的影响.结果:红花黄色素A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量,提取温度为30℃,提取次数为3次,时间为1h/次.结论:通过6次验证试验红花黄色素A含量平均值为16157mg/g,表明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徐忠亮;段忠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替奈普酶与爱通立溶栓死亡及非致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欲观察TNK-tPA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治疗后,死亡及非致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间,于北京五家医院,入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患者,随机给于替奈普酶(TNK-tPA)或爱通立(rt-PA),给药后9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TNK-tPA的给药法为:采用体得校正的剂量(0.53mg/kg)10秒钟以上静推.rt-PA给药法为:15mg静脉推注;接着按0.75 mg/kg,总量不超过50mg,静脉输注30分钟;然后0.5mg/kg,总量不超过35mg,静脉输注60分钟.伴随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其他药物按试验用药标准,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根据医生考虑及90分钟冠脉造影结果决定.主要观察指标为:30天内的死亡率、非致死性严重心脏病事件(包括: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需介入治疗及其它临床心脏事件).结果:共11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其中TNK-tPA组58例,rt-PA组52例.死亡率为:13.8%和9.6%(TNK-tPA对rt-PA,P=0.565);非致死性严重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35%和11.54%(TNK-tPA对rt-PA,P=1.0).结论:初步结果显示,TNK-tPA溶栓治疗30天死亡率较高,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金波;刘国英;肖月;梁峰;胡大一;史旭波;魏嘉平;赵红;王雷;贾三庆;王宏宇;刘如辉;陈韵岱;卢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诊胃镜止血治疗Dieulafoy病8例体会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经胃镜诊治Dieulafoy病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经急诊胃镜检查确诊.同时行黏膜内注射肾上腺素混合液(HSE)并置金属钛夹止血治疗,7例止血成功,1例止血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止血成功率87.5%.结论:内镜为Dieulafoy病诊治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淑萍;韩延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白芍配伍桂枝的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白芍与桂枝配伍前后水煎煮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白芍和桂枝配伍前后水煎液,通过复制动物模型.采取灌胃的给药方式,用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实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以及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探讨白芍与桂枝配伍前后的抗炎作用.结果:灌胃给予芍-桂配伍水煎煮液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大鼠鸡蛋清性和甲醛性足跖肿胀率明显减小,还能明显减少大鼠肉芽肿增生,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程度也有抑制作用.结论:桂枝抗炎作用较弱,白芍和桂枝配伍后,抗炎作用比白芍、桂枝显著增强.配伍中两个药物起了协同作用.

    作者:曾灶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患沟通方式的初步探讨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由于环境和就诊患者的特殊性造成了护患冲突的好发场所.急诊患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作为急诊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外,还要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预检分诊.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