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诱导HO-1基因表达抑制氧糖剥夺神经元凋亡机制的研究

邵建林;Heng Xin-hua;罗用宇;赵国梁;吕强;王俊科

关键词:七氟烷, HO-1, 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诱导HO-1基因表达抑制氧糖剥夺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将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培养组(C组)、氧糖剥夺组(D组)、氧糖剥夺组+2%七氟烷组(S1组)、糖剥夺组+4%七氟烷组(S2组)、糖剥夺组+4%七氟烷+Znpp组(Z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S1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2%七氟烷麻醉.S2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4%七氟烷麻醉.Z组在神经元进行缺糖同时加入Znpp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后同S2组处理.9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存活率的检测.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神经元凋亡率、HO-1-mRNA和Fas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与D组比较S1组海马神经元HO-1-mRNA的表达增加,Fas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海马神经元HO--mRNA的表达增加,Fas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与S2组比较Z组海马神经元HO-1-mRNA的表达减少,Fas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诱导神经元HO-1-mRNA的表达而抑制了凋亡因子Fas,终抑制了氧糖剥夺神经元的凋亡.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应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

    作者:张建芳;周晓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几丁糖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神经粘连问题,特别是周围神经断伤吻合术后,解决神经纤维的生长与预防粘连问题.方法: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临床在周围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束间松解或外膜一束膜缝合的基础上应用几丁糖局部注入.于手术后6个月至2年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临床应用102例110条神经,按照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应用几丁糖者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优于未应用几丁糖者.周围神经粘连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5%,周围神经断伤吻合术后优良率达84%,总优良率达86.4%.结论:几丁糖具有明确的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并可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中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昌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浓缩当归丸的阿魏酸含量

    目的:建立浓缩当归丸阿魏酸的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阿魏酸进样量在(0.02016~0.3024)μg,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1.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浓缩当归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用舌下腺刺激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舌下腺刺激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舌下腺刺激术治疗,一次约10分钟,剪切黄豆大小一块舌下腺组织,唾液增多,频频咽下,一般不用药物维持;对照组40例,用吗叮啉10mg、3/d,果胶铋1.0g、3/d,口服,疗程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5d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11.67 ±1.36、15.37±2.01较治疗前26.58±1.81、26.83±1.89降低(P<0.05),治疗后0.5年治疗组7.81±1.10优于对照组25.40±1.92(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治疗后15d、0.5年,对照组治疗后15d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舌下腺刺激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方法简便、合理、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Bai Rui-jun;夏春雷;Hu Jin-kuan;赵文海;周文花;窦景涛;薄中原;夏天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桂龙通络胶囊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龙通络胶囊加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术组)和治疗组(桂龙通络胶囊加微创术),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94.6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龙通络胶囊+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微刨术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作者:Zhao Xin-min;李新萍;Zhang Xin;肖维刚;冯彦敏;靳彦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可复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梗阻解除术前及术后2~3个月内的肾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肾实质厚度,分析两者与肾积水肾功能可复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对比.结果:梗阻解除术前肾显影组、肾无显影组RI和肾实质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肾皮质厚度为3mm,RI为0.81判断肾功能不可复性准确度为88.1%、灵敏度95.3%.结论:RI和肾实质厚度可以反映积水肾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并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肾功能可复性的客观指标.

    作者:赵玮;Pang Shu-jian;孟存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国产美洛昔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国产美洛昔康(统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活动性As患者,口服统克15mg,ad,分别在0周和第4周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可供观察患者共88例,4例脱落,经过4周的治疗,统克对AS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3%,其中对各项主要疗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3%,主要为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口腔溃疡,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美洛昔康通过其消炎镇痛作用对活动性AS的疼痛与功能受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作者:郑宝林;Yu Jun-wen;张小娟;黄赛花;杨剑;刘奔流;杨同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gA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状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4组不同临床表现的83例IgA肾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和炎症指标.结果:IgA肾病患者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结论:胰岛索抵抗和炎症状态是加速慢性肾鲻脏病进展的因素.

    作者:Xue Lan-fen;罗增彦;Nie Li-min;潘志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淫羊藿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精制工艺.方法:以淫羊藿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对D140型大孔树脂吸附剂提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淫羊藿总黄酮大孔树脂法的佳精制工艺.结果:当乙醇浓度为60%时可以洗脱完全淫羊藿总黄酮.结论:提取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大于70%,而且工艺简便,树脂再生容易,优选工艺稳定符合生产需要.

    作者:Fu Yan-li;徐忠亮;Li Yuan-j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四环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rx Metalloproteinage-2,MMP-2)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10)喂正常饲料;模型组(n=10)喂高胆固醇饲料;四环素组(n=10)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给予四环素250mg·d-1·只-1.饲养12w后处死,取出降主动脉分成两份,一份用于HE常规染色和Masson's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MMP-2免疫组化检查.另一份,用酶谱法(SDS-PAGE电泳)测定MMP-2酶活性.采用Mivnt图像分析软件对病理图像及电泳凝胶消化条带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和四环索组动脉内膜厚度比正常组明显增厚(P<0.01);模型组和四环素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四环素组比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厚度/脂质池厚度、纤维帽面积/脂质池面积的比值明显小于四环素组(P<0.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MMP-2酶的表达和活性明显增高;四环素明显抑制MMP-2酶的活性和表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脂质池厚度和斑块纤维帽面积/脂质池面积的比值,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林玲;Shi Yan-ke;王启贤;壮可;万颖;周秀金;黄春涛;周乐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4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双侧19例、单侧45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PaO2、PaCO2)、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CO、CA、FS、EF、PAP)、肺功能(FEV1、RV、TLC)、6分钟运动试验(6-MWD),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死亡;单侧LVRS术后3、6个月的FEV1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0.05),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PaO2比术前提高(P<0.05),PaCO2,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肺血流动力学(CO、CI、EF、P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VRS切除肺靶区20%~30%治疗重度COPD有效,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提高、PaCO<,2>降低,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作者:Zhao Zheng-zheng;王泽学;Zhou Zhi-m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奥美拉唑在急性酒精中毒中应用,探讨其预防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102例临床诊断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治疗组(55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其临床预防急性胃黏膜损害的疗效.结果:运用奥美拉唑的治疗组出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疗效优于法莫替丁.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9例腹膜后阑尾炎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19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明确腹膜后阑尾炎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腹膜后阑尾炎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及治疗方式特点.结果:腹膜后阑尾炎由于阑尾的位置较深症状多不典型,诊断困难,确诊后应尽早手术.结论:腹膜后阑尾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作者:Gong Jia-quan;蔡昌龙;Yan lin;刘坡;欧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牙周病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临床体检,初步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铁路局例行体检的离退休老干部300例作为观察对象.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各15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血液及牙周病检查.比较两组牙周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牙周病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牙周病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Meng Pei-song;魏忠敏;白雪峰;李竹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给药途径的米索前列醇配伍宫血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血宁对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在笑气人工流产术中,米索前列醇分别以舌下和阴道方式给药,配伍(实验组)或不配伍(对照组)宫血宁联合笑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观察宫颈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宫颈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血宁可明显提高米索前列醇舌下和阴道用药联合笑气人工流产术效果.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如何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

    急救性气管插管是心肺脑复苏(CPCR)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抢救技术,是呼吸、心博骤停抢救成功的保证.在院前急救中,每一趟120救护车出诊,仅有一医一护到达现场.急诊科出诊医师因年龄、资历、专业、固定与轮转的不同,对气管插管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不一.对现场一些需要插管的急危病人判断不准,插管不顺或者插管失败诸多原因,延误了佳抢救时间,导致病人失去了救治的机会和造成一些可以避免的后遗症.

    作者:李荣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迎接新奥运、携手创建新导刊(寄语《中国医药导刊》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苍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凝血/纤溶因素的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B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榆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FBN、PAI-1和AT-Ⅲ指标.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FBN,PAI-1和AT-Ⅲ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FBN、PAI-1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SBp+0.0023Age+0.1725LDL-0.1256HDL+0.3733Apo-B.提示:FBN、PAI-1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对FBN、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其结果分别为:IMT=0.1758+0.2104FBN,r=0.7709,P<0.0001;IMT=0.2039+0.5343PAI-1,r=0.8221,P<0.0001;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此结果亦表明:FBN,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结论: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时,FBN,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作者:Du Rong-Pin;陈淑霞;Zhan Zhi;薛华;吕妍琨;谷剑;陈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中自介素-12与IgA肾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2(IL-12)与IgA肾病疗效关系.方法: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LgAN患者60例,比较它们在不同程度尿蛋白排泄量和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的变化.结果:IL-12在IgAN活动时升高,随着IgAN治疗好转IL-12降低.结论:因此IL-12可作为IgAN治疗是否好转的标志.

    作者:张慧儒;Xue Lan-fen;常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72例中重度小儿急性喉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36例,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观察用药后5小时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Liu Hong-wei;程春华;Zhang Rui-y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