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的评估及分析

王志芹;杜占军;陈雪芹;秦占川

关键词:胃癌, 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 松弛疗法, 个性评估
摘要: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矫正其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年6月~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9例,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由患者填写后收回,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判断标准,49例胃癌患者中焦虑发生率20%,抑郁发生率16.2%.焦虑与抑郁并存者占6.1%,焦虑程度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程度与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明确个性因素与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关系,可以指导护士有针对性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矫正其生活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方法:以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内均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随后薄层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法(VR)、多平面容积重建法(MPV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内镜(CTVG)、多平面重建(MPR),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78%、80.00%、97.78%,对胃癌TNM总准确率为85.19%.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多种重建技术,能较全面、准确地进行胃癌病灶的诊断和TNM分期,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梁海毛;蔡曙耘;吴凯宏;董延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叶光栅编辑系统在姑息放射治疗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估了多叶光栅编辑系统(MLP)与常规挡铅治疗在治疗时间上的优势,探讨多叶光栅编辑系统在肿瘤姑息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在三年多的工作时间里,研究了428例患者的治疗.对用MLP系统和常规挡铅两种方法我们测量了50例患者,测量内容包括模拟定位时间,治疗准备时间,治疗时间.结果:与常规挡铅治疗相比,MLP系统在平均定位时间,治疗准备的时间,和治疗时间要短.(时间分别为9.87±1.23分钟,16.36±2.33分钟,5.10±1.12分钟和15.58±2.45分钟,8.56±1.16分钟,8.84±1.38分钟).结论:多叶光栅编辑系统在姑息放射治疗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作者:魏涛;魏云英;田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32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较为常见,按首次脑卒中后癫痫初次发作时间,将其分为早发性(2周内)和迟发性(2周后)两种.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364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符合脑血管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1],其中出现继发性癫痫32例,占8.79%,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志春;范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启宫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长期无排卵和雄性激素过多为特征的常见妇科疾病,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达5-21%[1],是一种发病多因性,累及全身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2].我院妇科采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相结合,针对该病疗程长,个体差异大的特点,配制启宫汤加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宝申;李翠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5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阳性结果进行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分析,探讨防治CRI的措施.方法:对300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I35例(16.1%);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结论:CVC是重要的感染途径,留置>6d感染率明显增高.

    作者:崔岭;唐闽;王生池;张学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枢性发热的处理及护理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疾患损害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不同程度发热,引起中枢性发热的疾病以脑血管病、脑外伤及脑部手术后较常见,也可见于脑部肿瘤、癫痫、酒精戒断和急性高颅压等[1].笔者就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救治和护理经验作初步总结.

    作者:徐振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应用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减少因脑动脉痉挛而导致的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静点1~3周后改口服6~8周.结果:23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绪论: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继发脑缺血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作者:耿振刚;霍春青;潘华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影响院前急救的社会因素浅析

    院前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牵系着千家万户,是一项社会性、专业性、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1].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6年至2007年院前急救的2 580例病例,为了更好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现就我院在院前急救中受影响较大的几个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及大家的重视.

    作者:邢兰访;董艳;卢军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自发性纵隔气肿9例临床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ACOP)中毒并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病人临床比较少见,如不及时识别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初就诊患者均首选高压氧治疗,而纵隔气肿为高压氧禁忌,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自发性纵隔气肿高压氧治疗很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应早期识别.本文就我院2000年~2007年收治的9例ACOP并纵隔气肿患者临床资料作如下临床分析.

    作者:付盈菊;张援月;辛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87例B超诊断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临床分析

    我们回顾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B超提示羊水指数(AFI)在5.0~8.0cm之间的足月妊娠孕妇487例行阴道试产者,总结诊治羊水偏少的经验.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78例教师嗓音疾病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和大学教师嗓音疾病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观察,结合问诊和嗓音的客观检测.结果:患嗓音疾病的中学教师比率(78.31%)明显高于大学教师(21.69%).其中,中学教师常见的嗓音疾病是慢性喉炎(66%)和声带小结(2 8%).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比较,嗓音检测参数声门噪声(NN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学教师的嗓音保健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防治教师嗓音疾病,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及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张素芹;汪贺媛;刘辉;崔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损伤.方法: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临床、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勤检查,部份同时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用CEA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DM组CEAP各项评分中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功能丧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组受累血管以小腿部腘、胫前、胫后静脉,大隐静脉膝下段、小腿部交通静脉返流性受累多于对照组(P<0.01),静脉瓣返流组合也以小腿部静脉明显.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重于一般老年人,受累静脉损伤以小腿部静脉为主.提示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损伤为糖尿病足发病原因之一,应早期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沈芸;苏克智;白松;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露聚糖肽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02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B组(35例)和对照组C(31例).三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治疗A组在此基础加用甘露聚糖肽片口服、B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患儿8周内缓解率、6个月继发感染率、肾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血浆IgG、lgA、IgM的变化.结果:三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感染率和复发率治疗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治愈天数治疗各组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各组血浆IgG上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血浆IgA、IgM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结论:甘露聚糖肽具有降低SNS患儿继发感染、减少复发的作用,改善了因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郭彦聪;成月英;张立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65例报告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多发的骨折,过去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一类是单纯支持固定.另一类是闭合复位的外固定,但均难以维持稳定,会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和延迟愈合,影响肩关节活动.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闫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腰肌酸痛的探讨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在预防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小时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D例,程度较重,有2例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59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昏迷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昏迷患者的发病情况、诊断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259例昏迷患者经正确的诊断治疗,成功率为90.7%.结论:昏迷患者应及早的鉴别、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作者:亢瑞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外对照组18例.应用快速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损伤程度越重.

    作者:霍忠信;秦灵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为观察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比较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血清CIL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绪论:血清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作者:李燕;陈欣华;傅向华;吕新湖;张国如;冯燕光;李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

    脑血管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文献报导:脑卒中幸存者约有60~70%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鉴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状况和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水平,脑卒中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多流向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脑卒中急性期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险,临床中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略了早期患侧肢体的康复治疗,而任其自然恢复,或早期康复治疗不及时、不得力、特别是患者家属的不配合,必然导致肌萎缩,关节挛缩,偏瘫肢体呈痉挛状态,这将给后期康复造成难以挽回的困难.

    作者:龚华;胡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晚期胃肠癌时辰化疗的护理体会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其早诊、早治率却仍然很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仍然需要依赖于全身化疗来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开展了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替加氟栓的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来艳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