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岗前培训在基层护理中的作用

刘玉杰;白瑞军

关键词:基础护理, 实习, 管理
摘要:岗前培训,是以即将上岗人员上岗后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系统的知识及行为规范的培训.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较多,学历水平低,知识结构相对匮乏,有些学校对学生生产实习要求不严格,造成人员上岗后专业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不牢固,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及病人的需求.我院在2006年到2007年对新毕业人员与调入人员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提升护理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聚糖肽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02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B组(35例)和对照组C(31例).三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治疗A组在此基础加用甘露聚糖肽片口服、B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患儿8周内缓解率、6个月继发感染率、肾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血浆IgG、lgA、IgM的变化.结果:三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感染率和复发率治疗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治愈天数治疗各组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各组血浆IgG上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血浆IgA、IgM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结论:甘露聚糖肽具有降低SNS患儿继发感染、减少复发的作用,改善了因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郭彦聪;成月英;张立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心肺血管疾病腹腔镜治疗经验.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例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患者与无心肺血管疾病患者相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中、术后加强监护和处理,LC对合并心肺血管疾病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苏位东;伍冀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对医院制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我国的医院制剂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医院制剂为弥补临床药品供应不足,配合临床医疗科研,开发新药及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对药品的生产配制已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对医院制剂的法制建设也逐步完善,因此医院制剂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医院制剂工作适时发展已经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1].

    作者:罗贵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作者:王国军;杜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加压灌注+动脉给氧技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配合动脉给氧技术对脑梗死后遗症治疗后的观察瘫痪肢体肌力、言语、智力的改善情况,及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方法:利用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配合动脉给氧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与静脉给药进行对照,随机分组,采用单盲方法,结合脑CT观察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54%;对照组45.03%,两组比较P<0.05.结论: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配合动脉给氧技术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安全.

    作者:赵新民;张欣;靳彦华;肖维刚;李新萍;冯彦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32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较为常见,按首次脑卒中后癫痫初次发作时间,将其分为早发性(2周内)和迟发性(2周后)两种.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364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符合脑血管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1],其中出现继发性癫痫32例,占8.79%,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志春;范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8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我院自2005年~2007年诊治新就诊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8例,均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印;王利娜;赵云芳;宋军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1(PGE1)预适应对AMI大鼠模型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M组)、小剂量PGE1(25μg-kg-1)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组(LE组)及延迟保护作用组(LD组)、大剂量PGE1(150μg-kg-1)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组(HE组)及延迟保护作用组(HD组).各组均经静脉分别给与等容积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PGE1对大鼠进行预处理.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预处理后20min和24h腹腔注射(ip)异丙肾上腺素(hop)造成急性心肌梗死.Ip以及Isop 24h后测定左室内压及其微分,测定并计算心电图Ⅱ导联,并对心肌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对照组左室内压的大上升速率(+dp/dt max)、大下降速率(-dp/dt max)和左室发展压(LVDP)均降至正常对照组的30%左右(P<0.01),而PGE1预处理各组此三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模型对照组J/R比值剧烈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PGE.预处理各组该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模型对照组出现较严重的心肌梗死病理改变,PGE1预处理各组心肌坏死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PGE1预处理具有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坏死病理改变的作用.

    作者:Li Fang;李方;孙哲;王志新;郭涛;吴会芳;李琮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对11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涂片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观察5种小巨核细胞在此类疾病中的不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小巨核细胞的检出及形态学观察有较好的优越性,能及时发现体积小的淋巴样巨核细胞.结论: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检测小巨核细胞具有方法简便、特异、敏感、染色后的巨核细胞颜色鲜明、细胞轮廓清楚、容易测量大小、观察形态等特点,特别容易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对MDS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创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1病例患者,男,38岁,胸腹部刀扎伤半小时于急诊入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胸腹部刀扎伤、胸腹腔脏器损伤待除外.立即补充血容量、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胸部伤口清创缝合术.术中探查胸骨骨折、心包裂伤、胃前壁裂伤、大网膜裂伤、腹腔积液.术后诊断:心包裂伤、心肌挫伤、胸骨骨折、胃前壁裂伤、大网膜裂伤、全腹膜炎、右腰腹部软组织挫伤.既往有胃病及饮酒史10多年.

    作者:曲宏伟;王东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城市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

    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可称之为良性心律失常,无重要临床意义,它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无论从发病特点、病因、病理及治疗转归都截然不同[1~3].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医师常将这些良性心律失常误认为病理状态,给予不必要的治疗,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更好的掌握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我们对100例城市正常老年人及176例正常成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卢迎芬;刘硕然;肖黎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注临床一线,促进学术交流

    努力把《中国医药导刊》(简称《导旰》)办成我国医卫生学术成果学交流和优秀的平台之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怎样把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即中科持论文统计源期间)序列的《导旰》办成好的医师、药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平台.

    作者:苍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血栓栓塞症42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内科急危重症之一,误诊、漏诊较多,病死率高,而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确诊的42例PIE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些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减少PTE的漏诊、误诊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何志红;王生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IgA肾病患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83例不同临床表现的IgA肾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紊、脂联素和血脂水平.结果:IgA肾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表达肾功能不全组高于肾病综合症组、高于肥胖组.结论:IgA肾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表达与胰岛素抵抗、肾功能和尿蛋白定量相关.

    作者:薛兰芬;罗增彦;计承;张慧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生命体征和休克指数预测异位妊娠破裂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生命体征和血容量的相关性以及异常生命体征和异位妊娠破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心率(HR)收缩压(SBP)和休克指数(SI)与腹腔内出血的相关程度,探导它们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04个病例参加了研究(50例异位妊娠破裂,54例未破裂),与腹腔内出血的相关系数心率为(r=0.50;95%CI,0.26-0.68).收缩压为(r=-0.34;95%CI-0.56至0.08),休克指数为(r=0.68;95%CI,0.51-0.81).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30%、42%、和80%;预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4%、95%、和72%.结论:常用的生命体征单独应用对预测异位妊娠破裂价值不大,休克指数对异位妊娠破裂预测效果佳.

    作者:任秀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癌症晚期患者临终需求的调查与护理

    由于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人的寿命得以延长.现代人不但需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且,高质量的死亡也渐受重视,这就是临终关怀.癌症病人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尤其是癌症晚期病人.他们倍受躯体痛苦和精神的巨大压力,如何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临终关怀,施以更好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平静无痛苦的走完人生是现代肿瘤护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160例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龚丽娟;陈海燕;阎立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剖宫产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体会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一种经济、卫生、方便等多种优点的一种喂养方式,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产后早泌乳与多泌乳是促进与保障母乳喂养的关键.据统计,剖宫产占分娩总人数的15%~20%,且近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术后由于禁食、疼痛、活动受限及睡眠欠佳等,导致乳汁分泌减少,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慧波;郑愈梅;徐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路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

    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既可监测中心静脉压,亦可快速大量输血输液,对临床麻醉和危重病人抢救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右侧锁骨上、下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右颈内静脉穿刺三种不同路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为临床实践寻找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穿刺路径.

    作者:翟美琴;赵砚丽;刘晓明;刘晶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60例IgA肾病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2与白细胞介素-15 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

    目的:观察60例IgA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与白细胞介素-15(IL-15)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方法: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住院IgA肾病(IGAN)患者60例,按尿蛋白排泄量(upro)的多少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3组间血清IL-12、IL-15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IgAN组IL-2、IL-1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IL-2、IL-15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IgAN组IL-2、IL-1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作者:张慧儒;薛兰芬;白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护理论在子宫切除病人护理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自护理论在子宫切除病人术后康复中(第一次翻身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所起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腹式全子宫切除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40例.自护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让病人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结果:自护组第一次翻身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闻,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护理论应用于子宫切除病人护理中,使患者从被动治疗和护理转为主动参与,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郭月香;杜占军;张丽华;冯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