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鼻饲方法与胃内容物反流的相关性分析

张学丛

关键词: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 鼻饲方式, 胃内容物, 反流, 相关性
摘要:为了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较安全的鼻饲方法,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支持水平.将我科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的54例机械通气及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方法进行鼻饲,并对其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进行比较.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1病例患者,男,38岁,胸腹部刀扎伤半小时于急诊入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胸腹部刀扎伤、胸腹腔脏器损伤待除外.立即补充血容量、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胸部伤口清创缝合术.术中探查胸骨骨折、心包裂伤、胃前壁裂伤、大网膜裂伤、腹腔积液.术后诊断:心包裂伤、心肌挫伤、胸骨骨折、胃前壁裂伤、大网膜裂伤、全腹膜炎、右腰腹部软组织挫伤.既往有胃病及饮酒史10多年.

    作者:曲宏伟;王东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露聚糖肽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近况

    甘露聚糖肽(mannatide)是我国首创的生物反应修饰物,曾用名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是从正常人咽喉部分离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株的深层培养液中经乙醇提取得到的一种-甘露聚糖肽,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甘露聚糖肽[1].

    作者:成月英;郭彦聪;张敬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晚期胃肠癌时辰化疗的护理体会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其早诊、早治率却仍然很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仍然需要依赖于全身化疗来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开展了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替加氟栓的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来艳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

    脑血管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文献报导:脑卒中幸存者约有60~70%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鉴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状况和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水平,脑卒中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多流向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脑卒中急性期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险,临床中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略了早期患侧肢体的康复治疗,而任其自然恢复,或早期康复治疗不及时、不得力、特别是患者家属的不配合,必然导致肌萎缩,关节挛缩,偏瘫肢体呈痉挛状态,这将给后期康复造成难以挽回的困难.

    作者:龚华;胡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诊复合伤救治状况(附312例分析)

    我院是一所三甲医院,急诊科外科值班医生由骨科、普外、脑外、泌尿外科等科室高年资住院医生以上人员轮转组成.本文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急诊外科复合伤和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状况,并为急诊外科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作者:敖日布;刘玉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鼻窦炎与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摘取门诊核磁共振检查报告总数6648份,其中来见异常1731份,上颌窦炎1 225份,筛窦炎238份,蝶窦炎83份,脑梗塞3 968份,颅内占位226份.颅内出血284份,其它46份.结果:我院门诊病人中脑梗塞的核磁诊出率为59.68%,鼻窦炎的核磁诊出率为23.25%,即既患有脑梗塞又患有鼻窦炎病例为488份,而脑梗塞与其它疾病的同患比例极低.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慢性鼻窦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茹茹;胡丽辉;韩靖;陈惕然;董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城市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

    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可称之为良性心律失常,无重要临床意义,它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无论从发病特点、病因、病理及治疗转归都截然不同[1~3].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医师常将这些良性心律失常误认为病理状态,给予不必要的治疗,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更好的掌握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我们对100例城市正常老年人及176例正常成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卢迎芬;刘硕然;肖黎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7年在本院住院进行深静脉置管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6例总结防治感染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26例带管时间3~7天;平均4.6天,无一例发生感染及血肿.结论:深静脉置管是抢救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严格的无菌操作与日常护理可避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淑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附120例报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未被诊断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PE)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1~2007年6月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病人,行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雅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附100例临床分析)

    多发伤是严重创伤的一种,伤情重,并发症多.不详尽分析判断及正确处理其死亡率极高.就我院近年来的救治情况和100例病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温景柱;徐春霞;隋金华;龙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25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时机的把握.方法:对2000年7月~2008年2月735例Lc中25例(3.4%)中转开腹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因胆囊区致密性粘连及出血术野不清23例;肝外胆管损伤2例;给予中转开腹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各种解剖,规范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时机,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熟练LC基本操作技术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向征;赵宗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基层医院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处理难度日益加大,使医院管理者十分棘手,医务人员提心吊胆.本文先对其原因加以分析,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防范措施.

    作者:赵焕彦;尹树昆;闫为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乌梅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概述

    乌梅为蔷薇科杏属植物,我国民间早已应用,《本经》及《本草纲目》均有记载,乌梅叶,果、根等均可入药.主治久咳,久泻,虚热烦渴,久疟,痢疾,便血,尿血,呕吐,钩虫病,牛皮癣等症,试验表明,乌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乌梅除药用外,同时可食用,是一重要的药食两用品,极具开发潜力.本文对近十年来中药乌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阮毅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镇痛泵防治肛门术后疼痛的新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肛门疾病手术后疼痛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让患者难以忍受,同时因情绪变化引起血压波动、心绞痛发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术后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对肛门手术的信心,致使有些患者能忍则忍,拖延手术时间.让有些疾病由轻变重,由简单变复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手术治疗肛门病的开展.

    作者:窦景涛;白瑞军;龚玉山;薄中原;张艳华;胡金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共收住院病例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每日静滴一次,共治疗三周.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微循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微循环,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带教模式已不适应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之需,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已成为当今医学护理院校及教学医院的当务之急.本文就目前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作者:翟瑞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损伤.方法: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临床、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勤检查,部份同时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用CEA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DM组CEAP各项评分中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功能丧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组受累血管以小腿部腘、胫前、胫后静脉,大隐静脉膝下段、小腿部交通静脉返流性受累多于对照组(P<0.01),静脉瓣返流组合也以小腿部静脉明显.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重于一般老年人,受累静脉损伤以小腿部静脉为主.提示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损伤为糖尿病足发病原因之一,应早期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沈芸;苏克智;白松;张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结肠损伤2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外科处理的方法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7例均行急诊手术,对10例结肠损伤裂孔者,自裂孔处吸出肠内容物,彻底清拭创口.用0.25%络合碘消毒,放入甲硝唑2.0于肠腔内,双重缝合,关闭腹腔.结果:27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的发生,2例死亡.结论:结肠损伤在没有肠道准备的情况下,术中行肠内容物清除,彻底清理腹腔、肠内留置抗生素、行Ⅰ期修补,切除吻合多数是可行的.

    作者:杜同海;于树青;张建民;李新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加压灌注+动脉给氧技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配合动脉给氧技术对脑梗死后遗症治疗后的观察瘫痪肢体肌力、言语、智力的改善情况,及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方法:利用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配合动脉给氧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与静脉给药进行对照,随机分组,采用单盲方法,结合脑CT观察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54%;对照组45.03%,两组比较P<0.05.结论:颈动脉加压灌注疗法配合动脉给氧技术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安全.

    作者:赵新民;张欣;靳彦华;肖维刚;李新萍;冯彦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对11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涂片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观察5种小巨核细胞在此类疾病中的不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小巨核细胞的检出及形态学观察有较好的优越性,能及时发现体积小的淋巴样巨核细胞.结论: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检测小巨核细胞具有方法简便、特异、敏感、染色后的巨核细胞颜色鲜明、细胞轮廓清楚、容易测量大小、观察形态等特点,特别容易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对MDS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