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马晔

关键词:妇科疾病, 乳腺疾病, 阴道炎, 宫颈糜烂,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癌, 患病率, 普查
摘要: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为有关部门判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承德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3 083名妇女病普查普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疾病患病率为35.45%,乳腺疾病的检出率32.82%.妇科疾病以阴道炎为首位8.82%,其次是宫颈糜烂6.65%,宫颈肥大6.32%,子宫肌瘤5.58%,宫颈囊肿3.08%.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为主,其检出率31.11%,乳腺纤维腺瘤1.16%,乳腺癌检出率0.13%.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类妇科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率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是提高普查质量的关健.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腹泻290例临床观察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泻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90例老年腹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毒性胃肠炎112例,感染性腹泻94例,急性胃炎50例,消化不良18例,细菌性痢疾7例.结论:老年腹泻患者中,病毒性胃肠炎多,其次是感染性腹泻、急性胃炎及消化不良,菌痢少见.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治疗.

    作者:张素丽;常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对11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涂片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观察5种小巨核细胞在此类疾病中的不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小巨核细胞的检出及形态学观察有较好的优越性,能及时发现体积小的淋巴样巨核细胞.结论: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检测小巨核细胞具有方法简便、特异、敏感、染色后的巨核细胞颜色鲜明、细胞轮廓清楚、容易测量大小、观察形态等特点,特别容易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对MDS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60例IgA肾病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2与白细胞介素-15 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

    目的:观察60例IgA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与白细胞介素-15(IL-15)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方法: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住院IgA肾病(IGAN)患者60例,按尿蛋白排泄量(upro)的多少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3组间血清IL-12、IL-15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IgAN组IL-2、IL-1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IL-2、IL-15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IgAN组IL-2、IL-1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作者:张慧儒;薛兰芬;白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心衰患者应用喹那普利的护理对策

    我院对46例心衰患者应用喹那普利进行了治疗.喹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长期应用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AngⅡ)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INEF)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现将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张殿玲;高文杰;傅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将术中可能用到得物品、药品准备充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术中29例病人在扩张狭窄部时出现较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出现轻度神经损害症状,通过熟练的护理配合,周到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安全完成.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冯素敏;李丽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完全内脏转位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破裂穿孔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一例报告

    1 病历简介1.1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25岁,主因脐周及上腹疼痛一周伴突发上腹剧痛3小时入院.入院前一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上腹疼痛,疼痛于脐周略偏左上,呈持续性隐痛,时有阵发性加剧,无明显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当时未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头孢曲松钠3克,每日一次静脉点滴,两天后,腹痛及发热均有所缓解,停药后腹痛仍持续存在,入院前三小时突发上腹剧痛,持续加重,急诊来院.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腹胀,食欲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自诉有慢性胃炎病史一年,于饮酒及饮浓茶后加重.

    作者:薄中原;白瑞军;魏文艳;窦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溶栓、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总结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刘宏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图判定

    目的: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预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梗死相关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病人的心电图,计算STⅢ↑/STW↑,STaVL压低及STv3↓/STⅢ↑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值.结果:共有72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选,STv3↓/STⅢ↑>1.2预测LCX敏感性略低,但特异性较高,而STⅢ↑/STⅡ↑及STaVL↓相应的预测值与文献类似.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时的心电图STv3↓/STⅢ↑比值可作为常规方法的一个补充预测其梗死相关血管.

    作者:叶慧明;郭继鸿;彭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食管癌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经静吸复合全麻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不同药物配比的止痛效果.方法:50例40~75岁ASAI-Ⅱ级开胸手术的食管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n=25)用药:0.75%布比卡因20ml、吗啡10mg、氟哌利多1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n=25)用药:0.75%布比卡因20ml、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1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对比术后止痛效果并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1、2天随访.结果:A组病人按键次数少,用药量少;B组病人按键次数多,用药量多.结论:A组病人镇痛效果好,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高;B组病人病人镇痛效果稍差但是副作用发生率低.

    作者:李荷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87例B超诊断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临床分析

    我们回顾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B超提示羊水指数(AFI)在5.0~8.0cm之间的足月妊娠孕妇487例行阴道试产者,总结诊治羊水偏少的经验.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镇痛泵防治肛门术后疼痛的新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肛门疾病手术后疼痛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让患者难以忍受,同时因情绪变化引起血压波动、心绞痛发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术后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对肛门手术的信心,致使有些患者能忍则忍,拖延手术时间.让有些疾病由轻变重,由简单变复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手术治疗肛门病的开展.

    作者:窦景涛;白瑞军;龚玉山;薄中原;张艳华;胡金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血栓栓塞症42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内科急危重症之一,误诊、漏诊较多,病死率高,而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确诊的42例PIE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些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减少PTE的漏诊、误诊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何志红;王生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创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1病例患者,男,38岁,胸腹部刀扎伤半小时于急诊入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胸腹部刀扎伤、胸腹腔脏器损伤待除外.立即补充血容量、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胸部伤口清创缝合术.术中探查胸骨骨折、心包裂伤、胃前壁裂伤、大网膜裂伤、腹腔积液.术后诊断:心包裂伤、心肌挫伤、胸骨骨折、胃前壁裂伤、大网膜裂伤、全腹膜炎、右腰腹部软组织挫伤.既往有胃病及饮酒史10多年.

    作者:曲宏伟;王东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四妙勇安汤临床新用

    《四妙勇安汤》出于《验方新编》,药物组成:金银花、元参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元参泻火解毒为辅,当归活血散瘀,甘草配合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以调和诸药.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脉,药虽四味,但量大力宏疗效突出.主治:脱疽.用于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的热毒炽盛之证[1].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坏疽及动脉硬化坏疽等,确有疗效,临床亦多有报道不再赘述[2].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其它外科病例,每获良效,兹以验案为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骶髂关节脱位比较影像学诊断

    骨盆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数由于强大暴力因素导致,如车祸、高空坠落和工业意外.其症状多为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体征多为骨盆分离实验和挤压征阳性等.尤其是骨盆后环骨折,常引起骶髂关节脱位,骶尾骨骨折等.对于骶髂关节脱位诊断目前检查方法多以骨盆正位片以及CT平扫为主.由于投照条件,患者伤情不同均影响诊断准确性.本文应用双排螺旋CT对伤者进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组,重点探讨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京霞;张哲;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结肠损伤2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外科处理的方法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7例均行急诊手术,对10例结肠损伤裂孔者,自裂孔处吸出肠内容物,彻底清拭创口.用0.25%络合碘消毒,放入甲硝唑2.0于肠腔内,双重缝合,关闭腹腔.结果:27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的发生,2例死亡.结论:结肠损伤在没有肠道准备的情况下,术中行肠内容物清除,彻底清理腹腔、肠内留置抗生素、行Ⅰ期修补,切除吻合多数是可行的.

    作者:杜同海;于树青;张建民;李新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叶光栅编辑系统在姑息放射治疗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估了多叶光栅编辑系统(MLP)与常规挡铅治疗在治疗时间上的优势,探讨多叶光栅编辑系统在肿瘤姑息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在三年多的工作时间里,研究了428例患者的治疗.对用MLP系统和常规挡铅两种方法我们测量了50例患者,测量内容包括模拟定位时间,治疗准备时间,治疗时间.结果:与常规挡铅治疗相比,MLP系统在平均定位时间,治疗准备的时间,和治疗时间要短.(时间分别为9.87±1.23分钟,16.36±2.33分钟,5.10±1.12分钟和15.58±2.45分钟,8.56±1.16分钟,8.84±1.38分钟).结论:多叶光栅编辑系统在姑息放射治疗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作者:魏涛;魏云英;田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73例临床分析

    目的: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ICU收治的73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发病特点、细菌学资料.结果:老年人CAP起病常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老年人CAP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愈43例(58.90%);好转10例(13.7%),总有效率为72.6%;死亡20例(27.40%).结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常见,因此,对老年人CAP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进行综合性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生池;刘瑞英;何志红;程慧;张文亮;冯彦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露聚糖肽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近况

    甘露聚糖肽(mannatide)是我国首创的生物反应修饰物,曾用名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是从正常人咽喉部分离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株的深层培养液中经乙醇提取得到的一种-甘露聚糖肽,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甘露聚糖肽[1].

    作者:成月英;郭彦聪;张敬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的时间药物治疗学的商榷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18.8%,约有1.6亿病人.我国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较低.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控制高血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艰巨任务.

    作者:潘华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