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期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素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陈欣华;李燕;孟文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期室壁瘤形成, 脑钠素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后急性期室壁瘤(AVA)形成患者皿浆脑钠素(BNP)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AMI患者发病后6h、12h、18h、1d、2d、3d、5d、24w的血浆BNP浓度.结果:有AVA形成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存所测时间点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BNP峰值浓度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为(12.30±2.24)ng/ml、vs(9.92 ±2.54)ng/ml,P<0.01;峰值时间早于无AVA形成组患者,峰值时间提前2.07h,有统计学差异[(20.48±3.77)h vs(22,55±3.68)h,P<0.01];结论:AMI后AVA形成组患者血浆BNP的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且其达到峰值时间明显提前.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DACI)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以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2006年至2007年收治的DACI病人68例,与同期收治的104例非镛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NDACI)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DACI组治愈28例.好转32例,无效6例,死亡2例,均合并高血压病.NDACI组治愈62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死亡2例,两组治疗有效率DACI和NDAC1分别为82.86%和92.73%.结论:2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OACI)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治疗以强调预防为主,控制血糖的同时要针对梗死形成的其他危险因素予以治疗.

    作者:杨宝军;李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6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6例糖尿病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健康评估,心理护理,重点加强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二期愈合,随访无一例护理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血糖监测,是保证糖尿病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郭玲;马玲;单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为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精神心理变化、生活质量、以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化疗的80例患者.采用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CC),进行闯卷式调查,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化疗使36%患者情绪变差,轻中度和重度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12%.能够影响患者的因素中包括:化疗的副反应,患者家属、社会、经济等支持.同时化疗对性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精神心理问题,化疗加重了不良影响,因此设计合理的精神心理干预将会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玲;王文彤;徐红卫;曹泽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提高对维生素B1缺乏的认识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VitB1),是常见的营养素之一,也是早被发现的一种维生素,它维护着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生缺乏,在异常状态下会造成VitBl缺乏,早期常因症状轻微或被原发疾病所掩盖,至晚期则引起严重后果,如脚气性心脏病、Wemicke脑病(WE),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对VitB1缺乏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顾翠;郭亚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75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调查.结果:病例组5CL-90各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累积分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4%、5%、1%.33%存在抑郁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6%、10%、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因此,应注重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和心理辅导.

    作者:刘纪红;李际君;毛晓红;张文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纳络酮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NLX)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们在两年内对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70例),对两组病人的死亡率、伤残率和痊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发现NLX治疗组病人的死亡率、伤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络酮可有效降低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邵连彬;郑磊;高欣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脉冲磁疗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8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脉冲磁疗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我科于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3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40例,治疗组1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冲磁疗并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憋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极其显著.结论:脉冲磁疗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武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4小时pH监测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从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入组,经监测结果:两组pH监测总时间、pH上升至4的时间、pH上升至6的时间、pH上升>4的时间所占百分比、pH上升>6的时间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酸抑制是有效面安全药物.

    作者:李晓昕;张宜山;张振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舒洛地特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2hrortic Kidney Disease,CKI)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多数临床循证研究均显示减少尿蛋白的水平,可以明显延缓CKD患者肾脏功能的下降,减少各种并发症和不良预后的发生,因此,降低尿蛋白水平已经是目前临床治疗CKD重要的目标之一.

    作者:程庆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福辛普利与替米沙坦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为期20周治疗,单药组(n=55)福辛普利20mg/d,联合组(n=55)福辛普利10mg/d替米沙坦80mg/d,4周后若舒张压(DBP)≥90mmHg(1mmHg=0.133kpa)则可加服非洛地平2.5-Smg.治疗前后比较血压、血渍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Q),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①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同期比较无显著差别.②治疗20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单药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结论:对EH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福辛普利、替米沙坦均明显减少微量白蛋白尿,两药联用作用更强,获益更大.

    作者:陈燕;郭迎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古巴医疗体制的成就带来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 医疗体制的成功经验遭受美国封锁制裁40余年的古巴,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医疗卫生体制,在2006年WHO统计的数据中,作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在主要的全民卫生保健体制上超越了美国(图1).古巴人人享有医疗保险,而美围目前尚有4 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这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却有着全世界完备、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制度,并取得举世瞻目的成就,包括传染病控制,减少婴儿死亡率,建立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控制慢性疾病等方面.

    作者:尹荣秀;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期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素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后急性期室壁瘤(AVA)形成患者皿浆脑钠素(BNP)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AMI患者发病后6h、12h、18h、1d、2d、3d、5d、24w的血浆BNP浓度.结果:有AVA形成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存所测时间点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BNP峰值浓度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为(12.30±2.24)ng/ml、vs(9.92 ±2.54)ng/ml,P<0.01;峰值时间早于无AVA形成组患者,峰值时间提前2.07h,有统计学差异[(20.48±3.77)h vs(22,55±3.68)h,P<0.01];结论:AMI后AVA形成组患者血浆BNP的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无AVA形成组患者,且其达到峰值时间明显提前.

    作者:陈欣华;李燕;孟文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感受残奥精神,关注健康事业

    北京残奥会上,残奥健儿展现的超越苦难的伟大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奥运赛场上主要是对人类挑战体能极限的呈现,那么残奥盛会中更多的则是对人类挑战精神极限的展示.残奥会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力量,残疾人运动员勇于超越自身苦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了全人类的楷模.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脂代谢变化与糖尿病阶梯状演变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腊代谢对正常人、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病人三者之间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177例居民进行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糖耐量试验及脂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177例中,正常人24人、超重或肥胖74人、糖耐量低减26人、2型糖尿病31人、IFG6人、肝功异常及其他16人.脂代谢异常改变与糖尿病的阶梯状演变高度相关.结论:糖耐量低减是糖尿病前期状态,早期发现血脂的变化,能够延缓糖尿病阶梯状演变,预防及尽早治疗糖尿病.

    作者:方京徽;向红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意外伤害导致26例儿童颅脑创伤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各种意外伤害引起儿奄颅腑创伤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通过儿童颅脑创伤入院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防止脑疝的发生以及入院时患儿脑疝的抢救、紧急手术的准备等.术后严密脱察患儿GCS评分情况,准确判断病情变化,保证头部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做好饮食护理,并做好出院患儿及家属的健埭教育和指导.结果:本组有9例入院时有脑疝形成,准确判断病情、紧急手术、抢救治疗和护理,均瘴愈出院,1例重型颅脑创伤入院时已有脑疝,由于伤情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例颅脑贯通伤术后迟发性血肿,经再次手术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4例患儿均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对意外伤害引起儿童颅脑创伤并发脑疝,迟发血肿等能准确判断,及时做出紧急的急救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徐微微;林家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非甾体抗炎药肾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减少前列腺素(PG)的产生而发挥作用,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因此,在发热、疼痛以及风湿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福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病毒药物的肾脏损害

    自1959年第一个核苷类药物碘苷(Idoxuridine,IDU)问世、并于1962年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成功以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2年底,临床应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经达19种之多,成为目前艾滋病、疱疹、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1,2],该类药物是天然核苷的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竞争性作用于RNA病毒的逆转录酶或DNA病毒的DNA聚合酶,嵌入正在合成的病毒DNA链中,终止DNA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中,约50%以上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自1984年首次发现该类药物在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导致急性肾脏损害以来,随着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有关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报告也日益增多[2,3].

    作者:李文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OMI患者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岸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OMI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AT-Ⅲ、PAI-1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AT-Ⅲ,PAI-1,血浆纤维蛋白原(FBN)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PAI-1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SBp+0.0023Age+0.1725LDL-0.1256HDL+0.3733Apo-B.提示:PAI-1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对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其结果分别为:IMT=-0.2039+0.5343PAI-1,r=08221,P<0.0001;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此结果亦表明: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结论:老年OMI患者病情稳定时,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T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作者:杜荣品;刘惠良;陈淑霞;张至;薛华;吕妍琨;陈华;谷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CCU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

    重症心脏监护病房(CCU)病房是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是心血管内科抢救、治疗危重病人的场所.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和有效静脉通道是保证危重病人治疗至关重要的手段.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常用的治疗方法.因其易于固定,能够长期置管,并能通过中心导管反复多次输注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以及心衰病人的中心静脉压监测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如果穿刺不当及护理不周也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CCU病房住院患者接受锁穿置管术的52例.导管堵塞10例(其中五腔8例,三腔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香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2006年8月~2008年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40例胆囊特点、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中转开腹原因及预后: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后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2例,占全组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来讲是安全可靠,但术中医源性损伤时有发生的可能,且其发生率仍高于传统开腹手术,随着术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后期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原来为相对禁忌症者,也可为较好的适应症.

    作者:崔光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