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探讨

王锋

关键词:疗保险, 支付方式, 改革, 单病种, 医院分类管理, 最高限价, 医药分开, 医疗领域, 医疗纠纷, 医疗费用, 医患矛盾, 调节措施, 看病难, 看病贵, 政府, 医保, 药品, 行政, 理想, 困扰
摘要:医疗费用的上涨,使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成为当前医疗领域困扰人们的几大难题之一.尽管政府采用了许多行政调节措施,如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实行药品高限价、医药分开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医保支付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天然产物在新药发现中的地位与机会(Ⅲ)——有机合成化学扩大了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可能性

    工业和学术界许多项目都是基于天然产物,或者是被设计成类似于天然产物的化合物.人们通过三种方法超越天然产物:一是通过组合化学技术,围绕天然产物骨架构建化合物;二是通过定向多样性合成路线,合成天然产物类似物;三是根据各种可用于即定目标分子合成的途径,创造天然产物新衍生物.

    作者:王普善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北京海淀区甲肝疫苗干预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目的:分析北京海淀区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促进北京海淀区免疫接种策略的巩固和完善.方法:以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肝流行病学和免疫接种资料为基础,对北京海淀区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和微观经济学中有关商品属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北京海淀区自1998~2004年接种甲肝疫苗期间,预计共避免了729人发病.人群累积的总效益成本比(BCR)为0.26:1,但政府投入仍可获得受益,其累积的总BCR为1.64:1.结论:甲肝疫苗的接种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北京海淀区现行的政府主导,甲肝疫苗和接种费用自理的免疫策略是可行的,扩大一定的高危人群接种可以提高其BCR.

    作者:王梅;杨志勇;敦哲;吴华章;徐若辉;汪玉珍;程显新;富继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低血糖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4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癫痫31例,偏瘫10例,呼吸衰竭8例,双侧锥体束征41例,影像学见点灶状出血6例,脑水肿8例,多见于呼吸衰竭者,表现偏瘫者10例,有相对应病灶者4例.结论:低血糖脑病的影像学改变与病情程度有关,与低血糖持续时间有关.

    作者:苏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某些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糖尿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世界三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完全破坏,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常表现依赖或需要胰岛素的治疗.

    作者:张云常;胡文祥;杨瑞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心外膜下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心外膜下(Epi)细胞复极1期末4-氨基吡啶敏感的非钙依赖性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Brugada综合征等起源于右心室的恶性心律失常疾病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酶解分离犬右心室Epi单个心肌细胞,在全细胞钳制条件下,观察双异丙吡胺对犬右心室Epi细胞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结果:(1)在刺激频率为0.2Hz、37℃和去极化试验电压+70mv水平,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双异丙吡胺呈浓度依赖性有效地抑制犬Ito1离子流而无电压依赖性.(2)当刺激频率超过1Hz时,双异丙吡胺对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快频率应用依赖性.(3)双异丙吡胺对Ito1离子流的抑制作用依赖于去极化试验电压脉冲提示双异丙吡胺属于通道开放状态阻滞剂.结论:在临床相关的治疗浓度范围内双异丙吡胺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犬右心室Epi细胞的Ito1离子流,恢复Epi细胞间Ito1离子流的均衡性,因而对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以2相折返为基础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有预防作用.

    作者:王立中;杨新春;张银;王金波;曹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项血糖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天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血糖(AG)及第二日清晨空腹血糖(FG)值对发病30天时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02例ACS患者的HbA1c、AG及FG值.根据发病30天时有无HF分为两组,观察上述指标与HF的关系.结果:102例ACS患者的HbA1c(P=0.046)和FG(P=0.044)与30天的HF预后相关,且HbA1c(P=0.017)为ACS 30天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高血糖能预测ACS近期HF发生.HbA1c是ACS短期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苏静;秦明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探讨

    医疗费用的上涨,使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成为当前医疗领域困扰人们的几大难题之一.尽管政府采用了许多行政调节措施,如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实行药品高限价、医药分开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医保支付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作者:王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5F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5F共用型造影导管与通用型Judkins导管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两种共用型造影导管的优缺点.方法:17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三组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结果:三种造影导管操作时间、X线暴光时间、左右冠脉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无差别,不成功原因主要为主动脉窦扩张、升主动脉严重迂曲、冠脉开口低及开口异常.结论:5F Medtronic共用型造影导管能较好地适用于经桡动脉冠脉造影,通用型Judkins导管及AL1导管可作为备用导管,而AL1导管更适用于开口异常冠脉;三种造影导管适当备用可提高造影成功率.

    作者:李长龙;佟子川;邹剑杰;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白介素-18等炎性标记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炎性标记物白介素-18和白细胞计数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期根据炎性标记物的血浆水平甄别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中自介素-18(IL-18)的含量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然后比较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组的炎性标记物水平;并比较糖尿病(DM)组和非DM组的差异.结果:白介素-18的含量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组明显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合并有DM的ACS病人白介素-18的含量以及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DM组(P<0.05).结论: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组和不同危险因素组炎性标记物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作者:丁枭伟;杨新春;王华;李桂芹;王乐丰;陈牧雷;石亮;孔强;徐立;李惟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血脑利钠肽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床边即时检测血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100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心脏超声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1)心力衰竭(HF)引起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患者[(635.9±360.1)pg/ml与(54.5±35.7)pg/ml,P<0.01];(2)如以100pg/ml为正常参考值,BNP诊断心力衰竭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92%;排除心力衰竭的阴性预测价值为92.1%;(3)如以大于500ph/ml为参考值BNP诊断HF特异性为100%.结论:床边即时检测BNP诊断心力衰竭敏感且特异,快速,可作为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一个观察指标.

    作者:江勇;施烯;陈萍;蔺佩鸿;郭平清;林志鸿;冯少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CS合并DM且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即冠脉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三组患者的TG、LDL-C、HDL-C及apo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G、LDL-C、HDL-C及apoB水平在ACS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受损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脂代谢异常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薛春光;高颖;张保敏;郭艺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介绍(3)

    对AMI患者,初始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但静脉用药同样耐受良好.两项随机试验已经证明了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联合呋塞米治疗AHF的疗效;该试验还证明,应用血流动力学可耐受的大剂量硝酸酯类并联合小剂量呋塞米的效果优于单纯大剂量利尿剂.

    作者:胡大一;杨士伟;闫明珠;李媛;黄宏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女性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PCI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是否与男性有差别.方法:分析24 h内接受PCI治疗的79例女性高危ACS患者冠脉病变及干预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并与同期133例男性患者作对照.结果: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男性为高(P<0.01),较少吸烟(P<0.01),较多合并糖尿病(P<0.05)和高脂血症(P<0.05),三支病变较少(P<0.05),而手术成功率及(25.3±8.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男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PCI治疗高危ACS其院内疗效与长期预后无性别差异.

    作者:葛智儒;邱建平;陆纪德;龚佩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肝功能不全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醉前用药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30例为肝功能正常组(A组),30例为肝功能不全组(B组),麻醉前1小时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0mg.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率、血压无显著变化,用药后口干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B组口干持续时间长于A组(P<0.01),术后复视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肝功能不全病人术前用药,其口干持续时间和复视率超过肝功能正常组.

    作者:任从才;彭粤;张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多发病,在治疗方面抗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素和华法林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

    作者:李琳;郑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以阳离子脂质体载体介导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其细胞外间质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19周龄SHR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n=6),反义(ASODN)治疗组(n=7,尾静脉β1-As-ODN 1.0mg·kg-1·20d-1,共3次),反向(INODN)治疗组(n=7),尾静脉注射β1-IN-ODN 1.0mg·kg-1·20d-1,共3次),另选同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为正常对照(n=6).常规方法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I),Van Gieson染色法检测左室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MMP-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左室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结果:(1)与WKY组大鼠相比较,28周龄SHR存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及纤维化;(2)与SHR组比较,β1-AS-ODN治疗组大鼠左室心肌β1-AR mRNA表达及MMP-2蛋白表达减少,血压及LVI、CVF降低.结论:β1-AS-ODN在转录水平抑制SHR β1-AR的表达,在持久而有效降压的同时,可能通过减少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逆转左室肥大、纤维化.

    作者:王金波;曹树军;王立中;谢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影像特点的初步分析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特点.方法:7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65岁)组29例,非老年(<65岁)组45例.应用IVUS对两组的74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小管腔横截面积、重构指数、脂池或溃疡面积、脂池或溃疡面积/斑块面积比值分别为(3.6±0.9)mm2 vs(4.2±1.1)mm2、(1.055±0.263)vs(1.188±0.245)、(2.3±0.79)mm2 vs(3.9±0.82)mm2、(21.9±4.2)vs(33.9±5.1),P均<0.05.老年组以纤维钙化斑块为主,非老年组以纤维软斑块为主,两组斑块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51.7% vs 75.6%,P<0.05.结论:AMI的罪犯病变多因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所致,但非老年组的病变相对老年组而言更加不稳定.

    作者:高颖;曹树军;佟子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硝基唑类放射增敏剂作用机理与研发进展

    自英国Adams在1963年通过筛选大量肿瘤放射增敏药物后提出放射增敏的亲电子理论以来,对硝基唑类肿瘤放射增敏药物及其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已开发出米索硝唑(misonidazole,MISO)等10多个药物[1~9]进行研究,其中不少药物已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吴建龙;李伯南;郭军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修复肝细胞关注脂肪肝

    肝脏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是人体内大的内脏器官,主要功能有五种:代谢功能、解毒功能、合成功能以及分泌胆汁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并且直接参与物质代谢、人体免疫、防卫、凝血等机制,除人脑外,肝功能多元化堪称人体之消化功于肝脏有着如此重要的功能,由于肝脏有着如此重要的功能,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都会影响肝脏完成这些功能而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作者:程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在大鼠原代脂肪细胞中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刺激的脂肪分解及其机制

    目的:通过研究二甲双胍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刺激的脂肪分解及其机制,为研究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以SD大鼠原代附睾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附睾脂肪组织用胶原酶Ⅰ消化,细胞分离后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250或500μmol/L)干预组,TNF(50 ng/ml)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加TNF共同干预组;以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为培养液在37℃,5%二氧化碳环境中孵育24小时.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甘油的释放量作为评价脂肪分解的指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不同组别细胞中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kinase,ERK)和磷酸化ERK的表达.实验数据应用GraphPad Prism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双胍浓度依赖地抑制TNF-α刺激的脂肪分解.TNF-α使甘油释放量增加2.7倍(P<0.001).500μM二甲双胍较250μM抑制效应更强,分别使50 ng/ml TNF-α刺激的甘油释放量降低48.2%(P<0.001)和38.2%(P<0.001).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抑制TNF-α引起磷酸化ERK的增加,使其表达减少44.3%(P<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TNF-α引起的ERK磷酸化从而抑制其刺激的脂肪分解.提示在肥胖或糖尿病时,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TNF-α引起的脂肪分解,减少FFA的释放,从而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任婷婷;郭晓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