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弹性纤维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黄剑毅;杨君梅;赵海燕;马李明

关键词:弹性纤维成像, 常规超声造影, 甲状腺肿块,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弹性纤维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53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弹性纤维成像技术及二者联合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联合诊断与超声造影、弹性纤维成像单项诊断比较,在准确度(94.74%)、灵敏度(95.56%)、特异度(93.55%)、阴性预测值(93.55%)及阳性预测值(95.56%)方面均高于单项诊断,但仅准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纤维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肿块的良恶鉴别诊断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QPS管理在ICU心电监护警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每秒查询率(QPS)管理在ICU心电监护警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7年1~ 12月在ICU心电监护警报管理中使用QPS管理方法,实施减少心电监护误报警的措施.结果 通过用QPS指标管理对心电监护仪报警范围进行设置、规范报警的处理后,我病区的心电报警不良条目明显下降,当出现报警时医护人员的敏锐性明显增强,处理警报的正确性提高.结论 运用QPS指标管理提高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合理程度,可减少误报警的发生率,避免报警疲劳,更好的监护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周碧瑶;李萍;娄侠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行选择性剖宫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醉(n=50)和腰麻组(n=50).全麻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术中使用Narcotrend持续监测麻醉深度.腰麻组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2mL行单次腰麻,并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观察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时(T1)、胎儿娩出前(T2)、胎儿娩出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这5个时间点的产妇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通过组内对及组间对比,观察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记录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4h出血量,宫缩情况以及对应处理措施,新生儿1、5、10min Apgar评分以及对应处理措施,观察全麻组对产妇的宫缩以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 两组产妇在T0时收缩压无明显差异,但是在T1、T2和T3时腰硬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在T4时两组收缩压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T0时收缩压无明显差异,但是在T1、T2和T3时腰硬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在T4时两组收缩压又无明显差异(P>0.05).全麻组和腰硬组内各时间点的HR分别与T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HR比较也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产妇术中出血量(P=0.75)和产妇术后24h出血量(P=0.59)均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两组产妇子宫收缩乏力使用x2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05).两组患者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时,与腰麻组相比,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增加产妇术中以及术后24h的出血量,未增加宫缩乏力的发生率,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作者:倪如飞;王敏霞;刘吉平;叶玉萍;谢威;庄小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孕酮和HCG联合检测在诊断生化妊娠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孕酮检测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在生化妊娠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生化妊娠患者6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产检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患者孕酮及HCG水平,判断其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结果 对照组孕酮量平均为(35.7±2.8) ng/mL,HCG平均为(12417.5±301.9)IU/mL,而观察组孕酮量平均为(19.5±1.4) ng/mL,HCG量平均为(9831.5±220.8)IU/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孕酮和HCG检测诊断生化妊娠准确率为84.37%,特异度为89.47%,灵敏度为83.49%,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结论 孕酮联合HCG检测诊断生化妊娠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罗坤;陈绍轩;莫洁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宁肺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宁肺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 ~ 2017年门诊诊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宁肺丸(黄芪、熟地各3份,山药2份,红参、三七、丹参、桃仁、姜半夏、茯苓、白术、白芥子、苏子、五味子、紫石英各1.5份、炙甘草、干姜各1份).上药打细末水泛为丸,每粒重0.5g,每次服6~8粒,每天3次.对照组予常规止咳、化痰中成药治疗作对比.观察期为1年,观察1年内发作频次及症状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1年内无急性发作者19例,发作者1次6例,发作2次以上者5例,对照组分别是6例,11例,13例.症状与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宁肺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作者:郭明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巨块型肝癌及癌栓和动静脉分流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研究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巨块型肝癌及癌栓和动静脉分流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3月39例确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情况,患者均在1周内行多层螺旋CT与DSA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DSA对动静脉分流、静脉癌栓、血管形态及血流丰富程度显示的敏感性和一致性.结果 CT与DSA均检出病灶39个,检出率为100%,CT检查富血供、中等血供、少血供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7.95%、79.49%、2.56%,DSA为20.51%、76.92%、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癌栓22例,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分别占43.59%、7.69%、5.13%,DSA检出癌栓20例,分别占41.03%、5.13%、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肝动脉一门静脉分流8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12.82%、7.69%,DSA检出肝动脉一门静脉分流10例,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2.56%、15.38%、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患者DSA检查显示肿块累及整个左肝,1例患者肿块累及整个右肝.而CT增加扫描显示肿块只累及部分肝叶.结论 多层螺旋CT与DSA均可准确诊断巨块型肝癌及伴发病变,在血流丰富程度的诊断上一致性极高.但CT癌栓检出率略高于DS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显示优于DSA.在动静脉分流的显示略低于DSA.

    作者:庞伟明;覃孟怡;郑泽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阳东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0例,按照分层抽样原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予以加入枸橼酸铋钾的四联疗法治疗.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组织染色阳性率、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组织染色结果比较,观察组阳性率10.0%(8/80),对照组阳性率32.5%(26/80),观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例数及比例为13例(16.3%),观察组为6例(7.5%),观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7/80),68.8%(55/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提高抗菌疗效、降低细菌耐药性、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作者:关晖勇;费秀梅;苏小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化胃舒颗粒对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胃舒颗粒对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观察化胃舒颗粒对该模型小鼠耳肿胀率、小鼠血清中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结果 化胃舒颗粒可明显加重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提高该模型小鼠血清中CD4+、CD8+的含量,增加CD4+/CD8+的比值.结论 化胃舒颗粒可使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具有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孟莉;向绍杰;刘小虎;贾冬;贾天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骨水泥型与均匀粗糙面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比较骨水泥型与均匀粗糙面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标准选取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并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261例,其中根据手术使用的材料不同,将使用均匀粗糙面生物型柄129例患者分为A组,使用水泥柄132例患者分为B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以及假体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主观疼痛.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B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B组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A组Harris评分在所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均匀粗糙面生物型柄不仅有效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也更利于生物柄骨长入,关节结构的稳定性上更加稳定,在术后的疼痛、术后早期的负重上也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尚能;谭志超;肖署阳;卢照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B)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7月~ 2017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120救急团队院前转运来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共82例.其中,以2015年7月~ 2017年10月实施优化流程下,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3年7月一2015年7月,实施优化流程前,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首次医学接触(FMC)为时间起点,记录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诊断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启动介入团队时间、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医院时间(FMC-D)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B)、FMC-B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院前启动介入团队的D-B时间较两组院内启动介入团队的D-B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优化院前院内流程,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良好衔接,大大缩短了急性STEMI患者D-B时间,使院前救治的急性STEMI的FMC-B时间减少.优化的流程在急救工作发挥了效益.

    作者:黄海燕;陈英俊;陈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王涛: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置如何步步为营?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无疑是近年来神经科医师较为关注的话题,其关键词离不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2008年,人们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更深层次研究的比较,并开始关注远期预后.尽管存在争议,但至今CEA手术作为颈动脉狭窄治疗金标准的地位未被撼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王涛总结说.为避免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术前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术前进行CEA和CAS的理性选择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国内支架内再狭窄和CEA术后再狭窄的比较研究鲜见有报道,但综合国外的相关文献报道来看,CAS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CEA术后再狭窄.

    作者:费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阴道B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阴道B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l~10月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80)和对比组(n=80),对比组患者行腹部B超检查,研究组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症诊出情况及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异位妊娠诊出率为88.75%、急性盆腔炎诊出率为86.25%,对比组异位妊娠诊出率为56.25%、急性盆腔炎诊出率为73.75%,研究组均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准确率为97.5%、误诊率为2.5%、无漏诊发生,对比组患者准确率为60%、漏诊率为26.25%、误诊率为12.5%,研究组准确率高于对比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超对妇产科急腹症诊断的准确率更高,病症诊出情况更为理想,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岚;陈莎珠;李淑雯;秦福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超声检查对小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有效检出作用及鉴别各类腹腔淋巴结肿大疾病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小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采用超声技术检查有效检出效果及对各种类型的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病发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的患儿45例,均为我院儿科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采用超声予以检查,观察病变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要点.同时,同期在抽取正常健康查体小儿45例,设为对照组,同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淋巴结大小及血流差异.记录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结改善情况.结果 45例腹腔肿大淋巴结患儿中,狭长型23例,占51.1%;偏心性宽阔型8例,占17.8%;向心性宽阔型14例,占31.1%.以狭长型为多见,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选取的患儿与对照组正常小儿对比,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值在居更高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值明显缩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患儿,采用超声检查,可为明确病变类型、大小、位置提供准确参考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不同的腹腔内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根据超声检出情况行个体化治疗,可促淋巴结大程度缩小,促使预后显著改善,故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云添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全程信息化危机值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 2017年11月170例危急值报告,以2016年危急值报告数据为对照组,2017年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应用后数据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危急值报告发出到通知临床护士时间、危急值报告发出到医生做出处理措施回复时间、危急值报告通知及时率(< 30min),临床医生在危急值系统做出处理措施回复及时率(< 30min),所有数据由系统记录客观准确.结果 危急值报告发出到通知临床护士时间M(QR)由3.0(1.0) min缩减到2.0(1.0) min(P<0.01).危急值处理措施回复时间M(QR)由193(7.25)min缩减到7(3.0) min(P<0.01).结论 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监管危急值信息发生、传递、处理各个环节,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确保护理质量,同时减少工作量,保障信息准确,提升患者、护士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陆惠慧;周鹤;王俊英;王欢;龙肖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Fibroscan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热点,其中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具有快速、简便、无创、无痛苦及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尽早发现肝纤维化,及早指导医师进行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本文旨在综述Fibroscan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昭宣;周正伟;汪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 2017年5月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急诊抢救流程,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梗死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抢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再造.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TNF-α及IL-6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32例(94.12%),明显比对照组(76.47%)高,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诊流程再造明显的缩短了患者临床救治时间、降低了救治费用、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对再造后对急诊流程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和探讨自主足一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方法 选择在校大学生320例进行足部功能评定和足印图采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足一踝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矫形鞋垫治疗,治疗周期为一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足弓形态的变化,如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等.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3、6和12个月观察组的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主足一踝功能训练对改善扁平足患者临床症状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经济有效的改善国人足踝功能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张瀚元;盖大圣;刘松林;齐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I-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ugI-Meyer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TIC)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5年6月一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100例中孕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维超声筛查,观察组予以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筛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随访结果和孕妇满意度.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采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孕妇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能够明确提升诊断效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为莲;许怡韵;彭勇进;李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ERAS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264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围手术期采用ERAS方法进入临床路径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情况、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不增加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仕海;彭文君;郭志刚;陈宏;李毅;雒洪志;邓辉洲;方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音乐调理对抑郁及焦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音乐调理对抑郁及焦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6年6月~ 2017年12月期间进行产检并自愿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孕妇予以音乐调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孕期12周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孕期36周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在流产、早产、出生低体重、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产程延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大,良好的心理情绪能够改善妊娠结局,音乐调理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经济性,是解决孕妇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有效方式,可在临床实践中多推广音乐调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谭伟兰;李惠清;温志敏;彭彧;覃钰纯;黎箐;李晶晶;区凯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