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2095-0616
  • 国内刊号:11-6006/R
  • 影响因子:1.08
  • 创刊:201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6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2018年13期文献
  • 24小时甲状腺摄碘率对甲亢患者131I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摄碘率(RAIU)与甲亢患者131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甲亢患者150例,按照甲状腺24h RAIU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经过131I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TT3、TT4、TSH、FT3和FT4水平,计算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随着患者甲状腺24hRAIU的降低,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随之降低,TSH随之升高,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B、C三组之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24h甲状腺摄碘率与131I治疗Graves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关:24hRAIU越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越明显,甲亢的治愈率越高.

    作者:刘苑红;蒋宁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下肢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下肢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T2DM合并EH患者,根据下肢震动阈值检测结果其分为轻型组(10~ 15V)、中型组(16~25V)、重型组(>25V),记录三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析T2DM合并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VPT之间的关系.结果 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糖浓度、LDL-C、hs-CRP水平均依次上升,HDL-C水平依次下降,24h 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水平依次增高,24h SBPCV、24h 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依次增大,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EH患者24h SBPCV、24h 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均与VPT有显著正相关(r=0.76,0.68,0.57,0.78,0.62,0.72,P<0.05).结论 T2DM合并EH患者血压波动严重程度与VPT值上升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进展等过程发挥重要所用.

    作者:程卫;钟承彪;何鼎淳;黄海彬;谭海峰;郑国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阳东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0例,按照分层抽样原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予以加入枸橼酸铋钾的四联疗法治疗.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组织染色阳性率、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组织染色结果比较,观察组阳性率10.0%(8/80),对照组阳性率32.5%(26/80),观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例数及比例为13例(16.3%),观察组为6例(7.5%),观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7/80),68.8%(55/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提高抗菌疗效、降低细菌耐药性、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作者:关晖勇;费秀梅;苏小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骨水泥型与均匀粗糙面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比较骨水泥型与均匀粗糙面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标准选取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并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261例,其中根据手术使用的材料不同,将使用均匀粗糙面生物型柄129例患者分为A组,使用水泥柄132例患者分为B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以及假体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主观疼痛.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B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B组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A组Harris评分在所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均匀粗糙面生物型柄不仅有效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也更利于生物柄骨长入,关节结构的稳定性上更加稳定,在术后的疼痛、术后早期的负重上也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尚能;谭志超;肖署阳;卢照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音乐调理对抑郁及焦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音乐调理对抑郁及焦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6年6月~ 2017年12月期间进行产检并自愿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孕妇予以音乐调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孕期12周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孕期36周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在流产、早产、出生低体重、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产程延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大,良好的心理情绪能够改善妊娠结局,音乐调理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经济性,是解决孕妇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有效方式,可在临床实践中多推广音乐调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谭伟兰;李惠清;温志敏;彭彧;覃钰纯;黎箐;李晶晶;区凯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技巧、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56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接受经腹巨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相应手术方法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5.31±14.37)mL、手术时间(62.82±13.11)min、术后排气时间(21.19±9.13)h、住院时间(5.11±0.51)d,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5.32±15.31)mL、手术时间(95.72±15.13)min、术后排气时间(33.47±7.23)h、住院时间(7.22±0.12)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20±0.54)分,开腹组患者为(4.38±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更短,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卫华;耿云霞;景艳;陈丹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不同内镜下止血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注射肾上腺素止血、钛夹止血、电凝法止血及联合止血四种止血方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 2017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Ⅰ组患者采取注射肾上腺素溶液进行止血,Ⅱ组患者采取钛夹进行止血,Ⅲ组患者采取电凝法进行止血,Ⅳ组患者采取联合止血的方法,对其止血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Ⅰ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80.0%、40.0%及60.0%;Ⅱ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75.0%、30.0%及70.0%;Ⅲ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65.0%、35.0%及65.0%;Ⅳ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100.0%、5.0%及95.0%.Ⅳ组患者即刻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即刻止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组(P< 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有效止血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方法效果均较为理想,内镜下止血具有稳定好、安全性高的优势,而联合止血的再出血率比较低.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手段.

    作者:陆军平;邓少源;林小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ICU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辅助机械通气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症状改善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撤机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PaCO2、SpO2、p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迅速清除气道分泌物,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楚磊;赵灵;张艳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 2017年5月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急诊抢救流程,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梗死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抢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再造.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及TNF-α及IL-6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32例(94.12%),明显比对照组(76.47%)高,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诊流程再造明显的缩短了患者临床救治时间、降低了救治费用、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对再造后对急诊流程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VC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VCP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纤维喉镜组(n=59)与支撑喉镜组(n=59).支撑喉镜组行支撑喉镜治疗,纤维喉镜组行纤维喉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及嗓音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术前、术后14d嗓音噪声学指标,术前、术后7d炎性因子,治疗后半年、1年复发情况.结果 支撑喉镜组手术时间及嗓音恢复正常时间均小于纤维喉镜组(P<0.05).术后14d,支撑喉镜组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及标准化噪声能量等均低于纤维喉镜组(P<0.05).支撑喉镜组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纤维喉镜组(P<0.05).支撑喉镜组总有效率(93.22%)高于纤维喉镜组(76.27%)(P<0.05).支撑喉镜组与纤维喉镜组半年复发率(3.39% vs 15.25%)、1年复发率(8.47%vs 23.73%)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撑喉镜治疗VCP创伤小,免疫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照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S100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MGBl(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IL-1(白细胞介素一1)、IL-6(白细胞介素-6)、S100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后24h内及病程内(1d、3d、5d、7d、14d),对照组于入院体检时,分别测定HMGB1、IL-1、IL-6、S100B蛋白水平.结果 各时间段观察组HMGB1、IL-1、IL-6、S100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时观察组病死率25%,死亡患者HMGB1、IL-1、IL-6、S100B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IL-1、IL-6、S100B较健康者升高,且病死患者HMGB1、IL-1、IL-6、S100B较存活患者均升高,HMGB1、IL-1、IL-6、S100B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莫海军;丁燕晶;李金庭;陈远浩;叶嘉辉;李笑盈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PiCCO指导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PiCCO指导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惠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00例,根据PICCO监测的GEF分为心肌抑制组(56例)和正常组(44例),3h内给予30mL/kg的积极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MAP、HR、CVP、CI、EVLWI及GED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抑制患者SVI、GEF、LVSWI及dPmx均较正常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液体复苏后,两组患者的液体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HR、CVP及C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肌抑制组患者EVLWI和GEDVI均显著高于正常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肌抑制患者SVI、GEF、LVSWI及dPmx仍然较正常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需要更少的液体输注量,可以根据GEDVI的变化值来指导脓毒症患者如何实施液体复苏治疗,保证足够的液体参与血液循环,并且血管外肺水合适,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及预后.

    作者:蔡雪;秦玮;黄至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不同进餐持续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 拟以标准热卡早餐为前提,观察进餐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所产生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1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标准热卡的早餐,第1、2天,要求受试者在30分钟内把早餐进食完毕;第3、4天,要求受试者的进食时间≥30分钟,于第2、第4天抽取空腹及进食第一口早餐后30、120、180、240分静脉血检测胰岛素值,同时扫描FSL获取瞬时血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前后自身对照短时长和长时长进餐,发现短时长进餐血糖和胰岛素峰值均于餐后120min出现,随后逐渐下降;长时长进餐血糖和胰岛素虽然同样于餐后120min出现,但高峰一直延续到餐后180min后才缓慢下降,餐后240min仍处于较高水平;短时长和长时长进餐餐后240min血糖值分别为(25.46±23.00)μU/mL和(40.25±41.34)μ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餐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早餐进餐时间延长,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持续时长.

    作者:孔令敏;曹筱佩;陈妍;戴淑华;汤海南;陈维东;李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模式健康教育在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目的 分析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中多模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VAS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6年1 1月~ 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手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甲组患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乙组患者接受掌上健康教育,丙组患者接受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比三组健康教育效果及其对患者VAS评分产生的影响.结果 相较于甲组与乙组,丙组患者锻炼第3天、5天与10天的正确率更高(P<0.05);丙组患者锻炼依从性为90%,相较于甲组的65%与乙组的70%更高(P<0.05);相较于甲组与乙组,丙组患者锻炼第3天、5天与10天的VA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中多模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VAS评分,可推广.

    作者:黄家铭;张莉;陆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 ~ 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给予吞咽-摄食管理,观察两组干预30d后治疗效果、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6.00%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为26.00%,明显较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00%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饶红英;马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鼻中隔损伤的护理观察

    目的 对比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鼻中隔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NCPAP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5例给予HHFNC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鼻中隔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损伤发生率为2.86% (1/35),对照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NICU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能够有效减少鼻中隔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晓芬;谭素勤;江敏;谭苗;杨小红;黄燕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1天PSQI评分(6.58±0.42)分、护理后3天PSQI评分(4.12±0.32)分、护理后7天PSQI评分(1.85±0.45)分、溃疡好转时间(5.86±1.28)d、满意度(98.33%)、依从性(100.00%)、感染率(1.67%)、社会功能(95.86±2.31)分、物质生活(96.33±1.75)分、躯体功能(95.88±2.65)分、心理功能(96.74±1.54)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效果显著,利于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朱彩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8例本院自2016年3月~ 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干预组(n=44).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给予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二瑛;王秀琼;袁玉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疗纠纷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诊断、治疗、结局及医疗纠纷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湖北6省2009年1月~ 2018年3月国内文献报导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案例(共1279例).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案例的性别、省份、临床表现、抗病毒药物应用、治疗结局分别进行分组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 病毒检测阳性率、死亡率在性别、省份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东省、辽宁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分别为84.84%、94.74%、88.99%、81.82%、79.55%、81.58%,辽宁省与其他省份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省份组间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案例病毒检测阳性率与性别、地理位置等因素无关;辽宁省抗病毒药物应用率与其他省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对死亡率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张光霞;杨绍光;何英;白锋;韩蕾;胡甜甜;刘梦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ERAS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264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围手术期采用ERAS方法进入临床路径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情况、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不增加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仕海;彭文君;郭志刚;陈宏;李毅;雒洪志;邓辉洲;方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肝硬度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评估一线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度检测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评估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对肝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300例,于治疗前进行肝硬度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根据肝硬度检测结果由轻到重分为F0-F1、F2、F2-F3、F3-F4、F4共5组,根据血清纤维化指标的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共两组,分别分析肝硬度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组间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然后进行上述两项指标对评估治疗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价值研究.结果 随着患者肝硬度的增加,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2周,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风险也随之增加(ALT、AST、TBIL、Γ-GGT的变化值越大);同时,血清肝硬化指标异常组的患者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主要是肝脏胆管系统的炎症(P<0.05).结论 肝硬度值及血清肝硬化指标可作为评估肝脏的基础情况,从而用于评估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风险有效指标.

    作者:李劲;罗银弟;陈刘镇;翟洁卿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不同药物的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在保留膀胱术后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一2016年1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23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等保留膀胱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Ta),术后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组)(85例),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组)(65例)、丝裂霉素(Mitomycin,MMC组)(80例),进行膀胱内灌注,进一步对比肿瘤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2年的肿瘤复发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用药后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血尿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THP、EPI膀胱内灌注治疗,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应用MMC膀胱灌注,术后复发率较前两者高,但费用低廉,临床上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作者:张源锋;张永海;徐庆春;林伟强;黄洪;蓝开健;池泽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习惯逆转训练和心理干预通过网络途径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习惯逆转训练和心理干预通过网络途径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 ~ 12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共60名,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儿童.对照组患儿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心理与教育干预,观察组患儿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习惯逆转训练,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6周末应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YGTSS评分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240,P>0.05),在治疗后的第8周与第16周,观察组患儿的YGT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8,2.018,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YGTSS评分均出现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36,11.253,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第8周、治疗第16周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982,P<0.05).结论 习惯逆转训练通过网络途径治疗抽动障碍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国强;梁斐;陈健萍;袁慧珍;黄全发;方润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和探讨自主足一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方法 选择在校大学生320例进行足部功能评定和足印图采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足一踝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矫形鞋垫治疗,治疗周期为一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足弓形态的变化,如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等.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3、6和12个月观察组的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主足一踝功能训练对改善扁平足患者临床症状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经济有效的改善国人足踝功能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张瀚元;盖大圣;刘松林;齐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4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4期压疮的疗效,以研究佳的压疮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于2016年1月~ 2017年6月治疗的70例4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压疮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MEBT/MEBO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MEBT/MEBO联合VSD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 创面处理后第90天两组压疮创面均有新鲜肉芽组织覆盖,观察组中的32例肉芽组织形成覆盖率达到(+++)91.43%(32/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26/35),两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覆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联合VSD治疗4期压疮,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菊珍;粟世红;梁雨红;杨小凡;李碧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62),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x2=15.630,P=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记忆功能各项指标评分(19.11±3.68)、(22.05±5.52)、(25.78±5.45)、(25.82±5.15、(26.39±4.28)、(128.87±10.48)、(114.53±1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记忆功能各项指标评分(13.25±3.26)、(16.44±4.16)、(20.23±5.03)、(20.21±4.67)、(20.27±4.12)、(90.47±9.66)、(94.26±9.37)(t=9.385、6.391、5.892、6.351、8.111、33.136、11.45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大脑左中动脉、大脑右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63.71±11.23、61.65±8.23、44.78±7.91)cm/s显著优于对照组(45.59±7.26、48.32±7.65、35.62±7.24)cm/s(t=10.669、9.341、6.726,P=0.000、0.000、0.000).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3.12±0.52)μ 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4±0.61)μ mol/L(t=13.949,P=0.000),SOD水平(117.93±12.86)IU/L显著高于对照组(104.45±10.21) IU/L(t=6.464,P=0.000).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速度,促进记忆诱发脑电位恢复正常,调整氧化应激指标,从而有效提高记忆功能.

    作者:薛月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消银颗粒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银颗粒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 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窄谱中波持续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持续口服消银颗粒,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VEGF变化趋势,统计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VEGF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疾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免疫能力.

    作者:李福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进展研究

    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心肌坏死所致.一般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常有前胸疼痛症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明显缓解,临床上治疗也以药物为主.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等老年疾病的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口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心绞痛属于常见疾病,发展速度快,需要及时治疗.临床表现为气喘、休克甚至心力衰竭.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功能分级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Fibroscan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热点,其中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具有快速、简便、无创、无痛苦及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尽早发现肝纤维化,及早指导医师进行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本文旨在综述Fibroscan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昭宣;周正伟;汪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阴道B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阴道B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l~10月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80)和对比组(n=80),对比组患者行腹部B超检查,研究组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症诊出情况及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异位妊娠诊出率为88.75%、急性盆腔炎诊出率为86.25%,对比组异位妊娠诊出率为56.25%、急性盆腔炎诊出率为73.75%,研究组均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准确率为97.5%、误诊率为2.5%、无漏诊发生,对比组患者准确率为60%、漏诊率为26.25%、误诊率为12.5%,研究组准确率高于对比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超对妇产科急腹症诊断的准确率更高,病症诊出情况更为理想,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岚;陈莎珠;李淑雯;秦福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超声检查对小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有效检出作用及鉴别各类腹腔淋巴结肿大疾病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小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采用超声技术检查有效检出效果及对各种类型的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病发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的患儿45例,均为我院儿科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采用超声予以检查,观察病变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要点.同时,同期在抽取正常健康查体小儿45例,设为对照组,同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淋巴结大小及血流差异.记录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结改善情况.结果 45例腹腔肿大淋巴结患儿中,狭长型23例,占51.1%;偏心性宽阔型8例,占17.8%;向心性宽阔型14例,占31.1%.以狭长型为多见,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选取的患儿与对照组正常小儿对比,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值在居更高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值明显缩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患儿,采用超声检查,可为明确病变类型、大小、位置提供准确参考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不同的腹腔内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根据超声检出情况行个体化治疗,可促淋巴结大程度缩小,促使预后显著改善,故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云添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超声对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对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结果分为:35例肝破裂组和65例脾破裂组.分析肝破裂组和脾破裂组超声显像特征;肝破裂组和脾破裂组超声显像结果与手术结果诊断符合率;肝破裂组和脾破裂组临床诊治结果.结果 肝破裂组主要表现为实质形态不规则,实质内可见不均质低回声或无回声;脾破裂组主要表现为见血肿无回声区域强弱不均质低回声区存在,脾包膜连续性中断;肝破裂组和脾破裂组超声显像结果与手术结果诊断符合率分别82.85%、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仅3例死亡,主要原因为肝脏出血量过大,术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为临床急危重疾病,通过超声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作者:王淑彬;刘华;章波;葛红武;朱星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巨块型肝癌及癌栓和动静脉分流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研究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巨块型肝癌及癌栓和动静脉分流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3月39例确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情况,患者均在1周内行多层螺旋CT与DSA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DSA对动静脉分流、静脉癌栓、血管形态及血流丰富程度显示的敏感性和一致性.结果 CT与DSA均检出病灶39个,检出率为100%,CT检查富血供、中等血供、少血供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7.95%、79.49%、2.56%,DSA为20.51%、76.92%、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癌栓22例,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分别占43.59%、7.69%、5.13%,DSA检出癌栓20例,分别占41.03%、5.13%、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肝动脉一门静脉分流8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12.82%、7.69%,DSA检出肝动脉一门静脉分流10例,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2.56%、15.38%、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患者DSA检查显示肿块累及整个左肝,1例患者肿块累及整个右肝.而CT增加扫描显示肿块只累及部分肝叶.结论 多层螺旋CT与DSA均可准确诊断巨块型肝癌及伴发病变,在血流丰富程度的诊断上一致性极高.但CT癌栓检出率略高于DS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显示优于DSA.在动静脉分流的显示略低于DSA.

    作者:庞伟明;覃孟怡;郑泽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高频彩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的应用

    目的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患者中进行高频彩超检查,以此评价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患者,共计9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人员,共计9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人员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评价组间对象的超声表现、滑膜厚度,分析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滑膜厚度变化和血流分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超声表现、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滑膜厚度以研究组更高;除此之外,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滑膜厚度变化和血流分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情况都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治疗后的上述数据指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P<0.05).结论 高频彩超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性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医学信息,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程度.

    作者:陈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复杂颌面部骨折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CT扫描,观察组实施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比较两组诊断率,及两组检查耗时及检查后放射科停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放射科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果与影像学检测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更好的提高复杂颌面部骨折诊断率,同时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作者:何亚林;周刚;刘启球;余海宜;黎彩燕;李建辉;黎静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清TSH、TGAb、TPOAb联合超声特征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TSH、TGAb、TPOAb联合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189例甲状腺结节纳入观察,良性100例,恶性89例.对良、恶性组间超声特征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纵横比>1及微钙化等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间TGAb、TPO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H水平则无显著差异.平行试验显示,甲状腺结节出现3个超声特征和TPOAb阳性或TGAb阳性时,特异性高(93.0%);序列试验显示,甲状腺结节出现3个超声特征和TGAb、TPOAb均阳性时,特异性高达100%.结论 超声检查结合血清TGAb、TPOAb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龚艳媚;任杰;匡晓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振幅整合脑电图和经颅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比较经颅超声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疑诊为脑损伤的早产儿,入院后进行临床综合诊断,并进行经颅超声和aEEG检查,分别统计经颅超声、aEEG和二者联合发现脑损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15例早产儿中38例(30.04%)经颅超声发现存在影像学异常,42例(36.52%)aEEG检查存在异常,经颅超声和aEEG均存在异常的21例(18.26%),经颅超声或aEEG存在异常的66例(57.39%),阳性率高(P<0.01);88例早产儿被临床诊断存在脑损伤,其中有33例经颅超声发现脑损伤改变,41例aEEG检查显示存在异常的,经颅超声和aEEG一项有阳性发现的64例,经颅超声和aEEG两者均发现异常的21例;27例无脑损伤的早产儿中,有5例经颅超声发现异常影像改变,1例aEEG检查显示存在异常,经颅超声和aEEG一项有阳性发现的2例,经颅超声和aEEG两者均发现异常的0例;单独经颅超声(单独aEEG)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8%(58.3%)、37.5%(46.6%)、81.5%(96.3%)、86.8%(97.6%)、28.6%(35.6%),经颅超声或aEEG(经颅超声和aEEG)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4%(41.7%)、72.7%(23.9%)、92.6%(100%)、97.0%(100%)、51.0%(28.7%).结论 经颅超声和aEEG无创、价格低廉、便捷,可在NICU病房内完成,能够早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单独应用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准确率、敏感度低,有漏诊的可能;联合应用具有互为补充作用,可提升准确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作者:胡泽华;王义炯;陈葵带;谢丹;蒋新华;黄玲玲;李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TIC)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5年6月一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100例中孕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维超声筛查,观察组予以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筛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随访结果和孕妇满意度.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采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孕妇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能够明确提升诊断效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为莲;许怡韵;彭勇进;李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弹性纤维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弹性纤维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53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弹性纤维成像技术及二者联合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联合诊断与超声造影、弹性纤维成像单项诊断比较,在准确度(94.74%)、灵敏度(95.56%)、特异度(93.55%)、阴性预测值(93.55%)及阳性预测值(95.56%)方面均高于单项诊断,但仅准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纤维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肿块的良恶鉴别诊断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黄剑毅;杨君梅;赵海燕;马李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生脉饮与四君子汤中用生晒参或红参对巨噬细胞免疫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四君子汤和生脉饮中生晒参与红参互换前后对巨噬细胞作用比较研究,进而验证四君子汤和生脉饮古方中所选用人参不同炮制品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不同给药组对巨噬细胞进行干预,给药组分为空白组,生晒参四君子汤组,红参四君子汤组,生晒参生脉饮组,红参生脉饮组(以下简称生四君,红四君子,生生脉,红生脉),分别测定其巨噬细胞RAW264.7的中性红增长率以及对NO、ROS、TNF-α的影响,进而评价不同给药组的免疫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发现400 mg/L为其佳给药浓度,该浓度下巨噬细胞NO的指标结果:生四君为(24.31±1.93)μmol/L,红四君为(21.31±0.32)μmol/L,生生脉(2055±1.06)μmol/L红生脉(20.97±0.80)μmol/L;ROS检测结果:生四君为(721.01±140.99) IU/mL,红四君为(674.79±63.31) IU/mL,生生脉为(650.04±11.91) IU/mL,红生脉为(694.77±73.42)IU/mL;TNF-α检测结果:生四君为(29.13±2.05)ng/L,红四君为(27.78±4.31)ng/L,生生脉为(23.83±2.72)ng/L,红生脉为(27.59±2.04)ng/L.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中生晒参四君子汤组要优于红参四君子汤组,红参生脉饮组效果要优于生晒参生脉饮组.结论 四君子汤及生脉饮古方所有人参的相应炮制品是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不宜互换.

    作者:张凡;赵远;曹丽娟;姜恒丽;贾天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保护机制.方法 成年清洁级SD大鼠96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打击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依达拉奉组D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重物撞击装置制备脊髓急性打击损伤.A组仅切除椎板,不做打击脊髓处理,缝合后即刻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急性脊髓损伤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组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D是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依达拉奉腹腔注射.分别于1h、24h以及48h测定脊髓组织中LD含量、LDH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结果 伤后1h,24h以及48h四组、LDH活性、Na+/K+-A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减少局部组织水肿,保护Na+/K+-ATP酶活性,改善局部能量代谢,减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刘可鑫;刘士臣;林波;廉洪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喜炎平注射液对乳酸脱氢酶的体外干扰研究

    目的 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乳酸脱氢酶(LDH)检测(乳酸底物法)的干扰作用.方法 严格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EP7-A2干扰实验程序,通过干扰筛选和剂量效应实验,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LDH检测(乳酸底物法)是否存在干扰,明确对LDH检测(乳酸底物法)产生干扰的低稀释倍数(药物浓度).结果 喜炎平注射液对LDH检测(乳酸底物法)产生正向干扰(|dobs|>dc),其干扰率按稀释倍数由低到高分别为19.8%,14.7%,9.4%,5.7%,2.1%,0.77%.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对乳酸脱氢酶检测(乳酸底物法)低干扰稀释倍数为1∶133(含穿心莲内酯磺化物0.188mg/mL).

    作者:张娜;朱峰;张强;王立平;陈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化胃舒颗粒对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胃舒颗粒对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观察化胃舒颗粒对该模型小鼠耳肿胀率、小鼠血清中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结果 化胃舒颗粒可明显加重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提高该模型小鼠血清中CD4+、CD8+的含量,增加CD4+/CD8+的比值.结论 化胃舒颗粒可使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具有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孟莉;向绍杰;刘小虎;贾冬;贾天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痛泻安脾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5-HT和NPY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痛泻安脾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5-HT和NPY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泻安脾汤组和盐酸洛哌丁胺组,各组10只,建立腹泻刑场以及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肠组织中NPY和5-HT的蛋白表达水平和ELISA法测定血清NPY和5-HT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5-HT和NPY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5-HT和NPY在各组大鼠水平为模型组>盐酸洛哌丁胺组>痛泻安脾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回盲部和结肠远端5-HT阳性细胞数量显著较空白组增多,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泻安脾汤组和盐酸洛哌丁胺组大鼠回盲部和结肠远端5-HT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减少,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下丘脑、结肠组织NPY蛋白表达水平为空白组>痛泻安脾汤组>盐酸洛哌丁胺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安脾汤可能通过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5-HT、NPY水平,降低肠道5-HT表达,上调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肠道NPY蛋白表达而改善腹泻症状.

    作者:马军;宋雨鸿;张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党参中7种核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质谱同时测定党参中7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s柱(2.1mm×50mm,1.7.μm);以甲醇(A)一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7种核苷类成分分别在1.83~80.31、0.208 ~ 4.03、0.211~4.12、0.213~4.07、0.206 ~ 0.412、0.007 ~ 0.913、0.008 ~ 0.843 mg/L浓度范围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6% ~ 104.03%(RSD<3%).结论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灵敏、稳定性好,可用于党参饮片中7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张艳丽;杨雁芸;白志尧;曹彦刚;孙亚萍;刘通;克迎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孕酮和HCG联合检测在诊断生化妊娠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孕酮检测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在生化妊娠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生化妊娠患者6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产检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患者孕酮及HCG水平,判断其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结果 对照组孕酮量平均为(35.7±2.8) ng/mL,HCG平均为(12417.5±301.9)IU/mL,而观察组孕酮量平均为(19.5±1.4) ng/mL,HCG量平均为(9831.5±220.8)IU/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孕酮和HCG检测诊断生化妊娠准确率为84.37%,特异度为89.47%,灵敏度为83.49%,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结论 孕酮联合HCG检测诊断生化妊娠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罗坤;陈绍轩;莫洁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群分布及其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结果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 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液标本进行培养,检测尿液样本中的细菌种类并对其实施药敏试验,对细菌检验结果以及其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尿液标本细菌检验,138例患者共检测出124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例,占比32.26%,革兰阴性杆菌84例,占比67.74%.药敏试验显示肠球菌属、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氨苄西林的、红霉素、克林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较高,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则非常低,对其他类型药物的敏感度则表现为中等水平.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克雷伯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以及四环素、氯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比较高,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度等药物表现中等,而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比较高.结论 诱发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不同种类的致病菌对于不同的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结合细菌检测和药物敏感性检测两方面的结果进行指导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典浪;甘峰;黄玉佳;高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及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突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抽取我院检验科27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化检验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统计,并根据统计计算结果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随机抽取改善措施实施后半年检验科500份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不合格标本的比例进行计算,并将其与改善措施实施半年前随机抽取的500份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27名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可见标本采集、操作、患者自身的生理及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检验仪器及试剂因素、核对因素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大.针对性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11.20%和2.40%,实施后的不合格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标本采集、操作、患者自身的生理及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检验仪器及试剂因素、核对因素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都可能对相关检验项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强化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可大程度降低检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检验合格率,对于提高检验质量,改善质控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景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一年覆盖29万群众,防重于治捧出新经验——慢病防治和安全用药公益项目实施一周年报道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两点我印象深刻,一是报告第一次把人民健康提高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重要标志的高度.二是抓住关键一招——医疗重心下沉到基层,前移到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帮助老百姓不得病,或只得小病.”钟南山院士说.重治轻防仍是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现状.这不仅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患者负担加重,还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在我国的疾病谱中,85%是慢病,早期是可以控制的.例如高血压,收缩压降低10个毫米汞柱,以后脑卒中可减少近40%.

    作者:费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王涛: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置如何步步为营?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无疑是近年来神经科医师较为关注的话题,其关键词离不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2008年,人们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更深层次研究的比较,并开始关注远期预后.尽管存在争议,但至今CEA手术作为颈动脉狭窄治疗金标准的地位未被撼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王涛总结说.为避免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术前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术前进行CEA和CAS的理性选择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国内支架内再狭窄和CEA术后再狭窄的比较研究鲜见有报道,但综合国外的相关文献报道来看,CAS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CEA术后再狭窄.

    作者:费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慢性颈动脉狭窄治疗:呼唤多学科通用性指南——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忠教授

    陈忠教授给人的印象是直率、大气、颇具大医风范.作为血管外科领域屈指可数的学术领袖,听他的学术演讲总有一种畅快淋漓之感扑面而来,他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经常跳出惯性思维圈子看事情,极富创新精神.他的这种特质很容易就会感染到现场的同行和后辈,使他们接受他新颖、有理、有据的见解和观点.

    作者:费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行选择性剖宫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醉(n=50)和腰麻组(n=50).全麻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术中使用Narcotrend持续监测麻醉深度.腰麻组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2mL行单次腰麻,并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观察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时(T1)、胎儿娩出前(T2)、胎儿娩出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这5个时间点的产妇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通过组内对及组间对比,观察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记录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4h出血量,宫缩情况以及对应处理措施,新生儿1、5、10min Apgar评分以及对应处理措施,观察全麻组对产妇的宫缩以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 两组产妇在T0时收缩压无明显差异,但是在T1、T2和T3时腰硬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在T4时两组收缩压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T0时收缩压无明显差异,但是在T1、T2和T3时腰硬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在T4时两组收缩压又无明显差异(P>0.05).全麻组和腰硬组内各时间点的HR分别与T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HR比较也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产妇术中出血量(P=0.75)和产妇术后24h出血量(P=0.59)均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两组产妇子宫收缩乏力使用x2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05).两组患者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时,与腰麻组相比,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增加产妇术中以及术后24h的出血量,未增加宫缩乏力的发生率,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作者:倪如飞;王敏霞;刘吉平;叶玉萍;谢威;庄小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200例小儿惊吓夜啼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小儿惊吓夜啼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本门诊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惊吓夜啼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中药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推拿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夜啼次数和睡眠时间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小儿惊吓夜啼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麦建益;陈丝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背俞穴温针治疗脾肾阳虚证的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背俞穴温针治疗脾肾阳虚证的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温针灸五脏背俞穴治疗,指导对照组患者口服归脾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6例(97.30%)优于对照组29例(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5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50,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74,P<0.05).结论 为疲劳综合征患者提供温针背俞穴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作者:谷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I-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ugI-Meyer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6年8月~ 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综合治疗组、电刺激对照组以及针灸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中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的方法;电刺激对照组仅采用多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针灸对照组仅进行穴位针灸处理.分别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综合治疗组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均高于电刺激对照组以及针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针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能有效的提高上肢恢复运动功能或是促进产生新的运动区,从而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小华;曾媛媛;曾小利;王玉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温针刺联合健脾祛痰在体重正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温针刺联合健脾祛痰在体重正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 2017年9月9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健脾祛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稳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卵泡情况,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成熟卵泡数量均有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FPG、FIN及HOMA-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及E2水平降低,LH及T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刺联合健脾祛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利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刀调脊与传统针刺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针刀调脊和传统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康复医学科、口腔科、骨伤科等就诊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针刀组),对照组66例(针刺组).治疗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的对颈1横突尖部、颈2棘突尖部两侧针刀松解;对照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对下关、听宫、颊车及双侧合谷穴常规针刺.结果 两组经过l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张口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针刀调脊治疗组总有效率、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张口活动度疗效均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组,值得临床上运用及推广.

    作者:谢明花;刁俊鹏;杨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宁肺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宁肺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 ~ 2017年门诊诊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宁肺丸(黄芪、熟地各3份,山药2份,红参、三七、丹参、桃仁、姜半夏、茯苓、白术、白芥子、苏子、五味子、紫石英各1.5份、炙甘草、干姜各1份).上药打细末水泛为丸,每粒重0.5g,每次服6~8粒,每天3次.对照组予常规止咳、化痰中成药治疗作对比.观察期为1年,观察1年内发作频次及症状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1年内无急性发作者19例,发作者1次6例,发作2次以上者5例,对照组分别是6例,11例,13例.症状与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宁肺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作者:郭明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全程信息化危机值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 2017年11月170例危急值报告,以2016年危急值报告数据为对照组,2017年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应用后数据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危急值报告发出到通知临床护士时间、危急值报告发出到医生做出处理措施回复时间、危急值报告通知及时率(< 30min),临床医生在危急值系统做出处理措施回复及时率(< 30min),所有数据由系统记录客观准确.结果 危急值报告发出到通知临床护士时间M(QR)由3.0(1.0) min缩减到2.0(1.0) min(P<0.01).危急值处理措施回复时间M(QR)由193(7.25)min缩减到7(3.0) min(P<0.01).结论 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监管危急值信息发生、传递、处理各个环节,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确保护理质量,同时减少工作量,保障信息准确,提升患者、护士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陆惠慧;周鹤;王俊英;王欢;龙肖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腔镜护理专科组在手术室腔镜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手术室腔镜管理中应用腔镜护理专科组进行管理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期间行腔镜手术的6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2016年1~ 12月期间未实施专科管理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1 ~ 12月实施腔镜护理专科组管理腔镜器械的的3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情况(器械故障、准备错误、清洗消毒合格、零件缺失等),比较不同手术室腔镜管理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评估手术医生临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医生满意度高,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好,器械管理失误率低,器械完好率及清洗消毒率高(P< 0.05).结论 临床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实施护理专科组进行管理,医生满意度高、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好,器械失误率、清洗消毒率高.

    作者:陈桂谊;詹文清;肖华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B)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7月~ 2017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120救急团队院前转运来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共82例.其中,以2015年7月~ 2017年10月实施优化流程下,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3年7月一2015年7月,实施优化流程前,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首次医学接触(FMC)为时间起点,记录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诊断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启动介入团队时间、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医院时间(FMC-D)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B)、FMC-B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院前启动介入团队的D-B时间较两组院内启动介入团队的D-B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优化院前院内流程,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良好衔接,大大缩短了急性STEMI患者D-B时间,使院前救治的急性STEMI的FMC-B时间减少.优化的流程在急救工作发挥了效益.

    作者:黄海燕;陈英俊;陈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QPS管理在ICU心电监护警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每秒查询率(QPS)管理在ICU心电监护警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7年1~ 12月在ICU心电监护警报管理中使用QPS管理方法,实施减少心电监护误报警的措施.结果 通过用QPS指标管理对心电监护仪报警范围进行设置、规范报警的处理后,我病区的心电报警不良条目明显下降,当出现报警时医护人员的敏锐性明显增强,处理警报的正确性提高.结论 运用QPS指标管理提高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合理程度,可减少误报警的发生率,避免报警疲劳,更好的监护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周碧瑶;李萍;娄侠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过程质量监控对住院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分析住院危重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探究过程质量监控对住院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6年在我院住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0~2012年的ICU患者临床数据与对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制定过程质量监控方案.2013~2014年第一阶段实行过程质量监控,2015 ~ 2016年第二阶段实行过程质量监控.结果 2010~2012年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5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为12.4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1.16‰.实行过程质量监控第一阶段三类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0.78‰,5.46‰,0.79‰,相比于实行前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过程质量监控第二阶段三类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0.72‰,5.04‰,0.71‰,相比于实行前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高,通过实行过程质量监控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过程质量监控值得长期广泛推广.

    作者:杨蕊;贺可心;张颖;刘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卒中单元联合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联合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 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之分为卒中单元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组和卒中单元联合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组.卒中单元组经多个科室协助合作,诊治及后期监护、肢体、言语功能锻炼及心理康复治疗,同时涵盖中医范畴的诊治方法.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组,对有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及对于脑卒中的早诊早治.卒中单元联合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组,指在社区医疗服务模式上进行与卒中单元相同的诊治,即三级预防,尽早经卒中单元诊治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分别从肢体活动功能,ADL能力及心理情况三方面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联合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组分别与卒中单元组和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组比较,其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ADL能力评分上占有明显优势;在心理抑郁评定中明显好于后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联合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治疗脑卒中疗效好,对患者本人、社会及国家而言,皆符合当前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佳医疗模式,可做为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吴晓波;李雅;李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