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鞘内注射美洛昔康对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内GAP-43和NGF表达影响

宁猛;郑镇伟;蒋珊;游志坚

关键词:神经性疼痛, 鞘内给药, 环氧化酶抑制剂, 生长相关蛋白-43, 神经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美洛昔康(Mel)对CCI模型疼痛治疗效果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C)组不做处理,CCI组不予注药,生理盐水(NS)治疗组予注射生理盐水,美洛昔康治疗(Mel)组予注射不同剂量美洛昔康(Mel组100μg,qd、Mel2组200μg,qd、Mel3组100μg,bid、Mel4组200μg,bid);每(亚)组均为5只大鼠.35只大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7d测试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术后7d取材大鼠DRG,检测其GAP-43、NGF表达水平.结果 MWT、TWL方面CCI组、NS组和Mel组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美洛昔康组比CCI、NS组下降幅度小(P<0.05),且剂量越大MWT、TWL下降幅度越小(P<0.05).GAP-43、NGF表达方面CCI组、NS组>Mel组>C组(P<0.05),且美洛昔康剂量越大,表达越少.结论 鞘内注射美洛昔康能明显减轻大鼠CCI模型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并降低DRG内GAP-43、NGF的表达水平.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8例食管、胃黏膜下隆起超声内镜诊断分析

    目的 结合病理分析超声内镜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并行内镜切除或外科切除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不同检查结果 选择具体术式,术后行病理检验,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对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并根据病理总结超声内镜误诊经验.结果 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5.19%,常规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2.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38例,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其中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52例,≤2.0cm者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局部可见点片状稍高回声,边界清楚.≤1.0cm者回声信号低,部分与平滑肌瘤鉴别困难.>2.0cm者,瘤体内点片状高回声稍多,具有恶性倾向者内部回声不均匀更为明显,边缘不规则,侵犯浆膜层.其中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35例起源于固有肌层,10例侵及浆膜层.脂肪瘤5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后方常伴有声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均起源于黏膜下层.囊肿5例,表现为均匀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稍增强,边界清楚,起源于粘膜下层.异位胰腺8例,表现为不均匀的高回声,大部分白光下可见脐样凹陷,内部可见管状结构,边界不清楚,无明显包膜,常累及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分辨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的起源层次,术前可判断隆起病变性质,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杨智炜;王胜炳;汪福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MK)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33例作为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肺炎患者39例作为肺炎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组,分别在清晨空腹时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MK水平检测,研究MK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肺炎组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高于健康组,肺癌组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鳞癌与腺癌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I期、IIA-B期、IIIA-B期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均低于IV期,I期、IIA-B期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均低于IIIA-B期,I期患者的外周血MK水平低于IIA-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MK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水平表达不同,病情越严重的患者MK表达越高,且可化疗后患者MK水平有所降低,因此说明MK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阴道干燥、外阴瘙痒、性交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组间各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交痛、尿频尿急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干燥、外阴瘙痒等症状,抑制真菌生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植皮术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植皮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提供新的可行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植皮治疗,对照组采用切缝引流术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治愈率,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均表现为感染、脓肿复发、形成新溃疡与肛门瘢痕挛缩等,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植皮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具显著效果,其可提升创面修复成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晓;陈仕星;谭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CT室和磁共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的护理管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8月期间于我院CT和磁共振检查室受检的23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检查室内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下两组患者的检查室内护理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可以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群;李结;杨培文;谢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联合痰热清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痰热清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1月~2015年12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住院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改善循环、营养支持、指导功能锻炼、指导饮食等对症支持治疗,n=21)、痰热清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n=23)和联合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q12h,乌司他丁连续使用1周后停用,n=24),各组均连续治疗至患者出院(治疗疗程一般14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tO2)、氧合指数(PaO2/FiO2)、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联合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痰热清治疗重症肺炎比单用痰热清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更利于患者的康复、更能减少死亡率、更能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并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雷劲沛;曾维礼;万珍;吴什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鞘内注射美洛昔康对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内GAP-43和NGF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美洛昔康(Mel)对CCI模型疼痛治疗效果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C)组不做处理,CCI组不予注药,生理盐水(NS)治疗组予注射生理盐水,美洛昔康治疗(Mel)组予注射不同剂量美洛昔康(Mel组100μg,qd、Mel2组200μg,qd、Mel3组100μg,bid、Mel4组200μg,bid);每(亚)组均为5只大鼠.35只大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7d测试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术后7d取材大鼠DRG,检测其GAP-43、NGF表达水平.结果 MWT、TWL方面CCI组、NS组和Mel组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美洛昔康组比CCI、NS组下降幅度小(P<0.05),且剂量越大MWT、TWL下降幅度越小(P<0.05).GAP-43、NGF表达方面CCI组、NS组>Mel组>C组(P<0.05),且美洛昔康剂量越大,表达越少.结论 鞘内注射美洛昔康能明显减轻大鼠CCI模型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并降低DRG内GAP-43、NGF的表达水平.

    作者:宁猛;郑镇伟;蒋珊;游志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治的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作为对患者的核心管理程序.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考核指标达标比例、患者的透析指标达标比例的变化、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护理考核6各指标,在管理后患者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均与管理之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均比管理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出现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可提高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血液透析指标,降低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洪艳;张胜强;修雪莲;常轶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对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疾病治疗效果及对患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黄疸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一般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患儿23例,一般组接受疾病院内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观察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一般组治疗有效率为65.21%,干预组较高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病发后第1、3、6天时黄疸指数分别为(6.92±1.90)mg/dL、(8.79±1.32)mg/dL、(13.29±1.10)mg/dL均高于干预组(6.08±1.76)mg/dL、(8.24±1.24)mg/dL、(9.06±1.20)mg/dL,第1天与第3天黄疸指数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服务满意度为69.57%,干预组为95.65%,一般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基础治疗过程中增加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黄疸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黄疸消退时间较短,黄疸指数不高,幼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好.

    作者:钟俏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以将有效依据提供给孕妇妊娠结局的改善.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孕妇60例,将这些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收的正常产检及围产期保健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调整探头频率为2~6MHz,同时将适合产科的分析软件配备出来.然后对两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对其UA、MCA、RA的S/D、RI、P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孕妇MCA的S/D、RI、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RA的S/D、RI、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胎心率、异常胎动发生率70.0%(42/60)、66.7%(4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3%(5/60)、10.0%(6/60),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戴琴香;冯娟;邢顺莲;瞿婷;沙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的有关性.方法 全组筛选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参照APACHEⅡ评分可将其分组,即A组(评分不低于20分)、B组(评分低于20分)各15例,均对其行血乳酸浓度检查,评估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较B组较高,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存活组的血乳酸清除率(除其他指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且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将APACHEⅡ评分结合血乳酸清除率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以能改善预后效果.

    作者:钟建;魏清兰;张力;梁敏安;冯艳;郑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辛伐他汀降脂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辛伐他汀降脂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31日在我院就诊的高血脂症患者90例,根据血清CRP水平分为3组,正常CRP组(≤5mg/L)30例,中度CRP组(5~15mg/L)30例,高度CRP组(CRP>15mg/L)30例,所有入组的患者在控制脂肪饮食加运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均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连续治疗12周.对比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正常CRP组和中度CRP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正常CRP组比中度CRP组血脂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中度CRP组CRP水平下降幅度比正常CRP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CRP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幅度显著(P<0.05),且下降幅度优于中度C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降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但血清CRP浓度较高的高脂血症患者,其降脂效果较差,说明不同水平CRP与辛伐他汀降脂效果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可根据CRP水平对辛伐他汀降脂效果的影响来指导临床用药,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占宏静;林月彦;李雪花;马超;汤思明;陈殷华;李青;李梅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术患者的效果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术(PIHR)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腹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术患者142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4%(2/71)而显著低于对照组43.66%(31/71),χ2=33.200,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2%(χ2=7.982,P<0.05).结论 优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地提高腹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有效的促进术后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美玉;范月秀;练秀群;孙群;郑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及前瞻性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原因及前瞻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20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需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每组60例,通过分析假体脱位因素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再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和前瞻性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率、假体脱位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较多,而通过实施前瞻性护理,能够降低脱位发生率.

    作者:董杏薇;李穗鸥;朱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中心所在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给予中医健康模式管理,对比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及血压情况.结果 管理后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明显高于管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依从性也较管理前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均较管理前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可有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作者:黄屹乎;赵放平;陈秋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评价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从2014年1月~12月,共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采用普通心肺复苏方法 进行抢救,观察组从2015年1月~2016年8月结束,共80例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CP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除颤时间(1.30±1.33)min、气管插管(2.60±2.61)min、静脉输液时间(125.75±28.50)s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日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阴道三维超声对不规则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对不规则型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阴道三维超声和阴道二维超声,术前对60例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检查.观察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以不规则型憩室呈角状突出向子宫下段前侧壁/侧壁延伸部分的检出率为指标,以宫腔镜检查发现盲区为参照标准,将超声检查检出结果 与其对照.结果 60例观察对象,二维超声组检出4例,与宫腔镜符合率30.77%,总检出率4.67%;三维超声组检出13例,与宫腔镜符合率100%,总检出率2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三维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无创、可靠的检查方式,可对不规则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慧芹;范丽琴;汪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的一般方法 .方法 建立计算氯霉素滴眼液含量的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结果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分量,终给出测量结果 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含量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522%,扩展不确定度为1.0%.含量测定结果 表示为(94.64±1.0)%,包含因子k=2.结论 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适用于对HPLC法测定的氯霉素滴眼液含量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宋增炫;陈媛;蓝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评估SCCA作为银屑病活动性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2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非银屑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银屑病组阳性121例,SCCA平均浓度为(4.31±1.61)ng/mL;阴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0.82±0.43)ng/mL.对照组阳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2.77±1.52)ng/mL;阴性39例,SCCA平均浓度为(0.62±0.42)ng/mL.SCCA诊断银屑病的灵敏度为91.7%(121/132),特异性为78.0%(39/50).SCC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可信区间为0.791~0.923,P<0.05).在不同分型的银屑病患者中,寻常性与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低于红皮病性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银屑病患者(P<0.05).结论 血清SCCA与银屑病的活动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银屑病病情的指标之一.

    作者:任春娜;杨洪亮;沈聪;张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头孢替坦异构体研究

    目的 研究头孢替坦的两个差向异构体d-头孢替坦和l-头孢替坦的转换规律,明确异构体间的转化条件.方法 采用酸、碱、热、氧化、强光条件对头孢替坦进行破坏试验.结果 在酸、碱、热条件下d-头孢替坦会向l-头孢替坦转化.结论 本研究为头孢替坦及头孢替坦二钠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提供依据,也给生产过程控制提供支持.

    作者:黄贵莲;黄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