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龙琼珍

关键词: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 2014年5月期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6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5.62±10.19)分(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曼月乐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曼月乐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临床选择2014年7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妈富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置入曼月乐疗法,两组均治疗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性激素水平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评分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SH、E2、PRL、LH、P等激素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检查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曼月乐疗法,可提高患者的内分泌状态,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末娟;熊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类型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耐多药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耐多药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耐多药结核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接受喹诺酮类的药物种类分为:莫西沙星组60例、环丙沙星组56例和左氧氟沙星组58例.对比(1)莫西沙星组、环丙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治疗多耐药结核的临床疗效.(2)莫西沙星组、环丙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对结核杆菌清除率.(3)莫西沙星组、环丙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莫西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5%、76.8%、70.7%.莫西沙星组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莫西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组在治疗4、8、12周时对结核杆菌清除率分别为59.2%、75%、90.6%、(21.4%、55.4%、87.5%)、(20%、53.3%、77.8%),以莫西沙星清除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莫西沙星组、环丙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老年多耐药结核的清除率更高,疗效肯定,而且安全性好.

    作者:梁常燕;唐雪玲;伦秀红;吴文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艾滋病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从而导致的疾病,就当前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水平来看,它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艾滋病已从特殊人群进入到了普通人群.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HIV感染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一些与HIV感染相关的慢性并发症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外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因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这是一个新兴的临床问题,然而在艾滋病患者这个族群中,骨质疏松是易被忽视但却是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HIV感染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目前并没有可靠的数据,而患者骨量的变化可能受到许多危险因素的影响或共同作用.本文对艾滋病和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

    作者:何美庆;柯亭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高危评分模型的建立

    目的 研究年龄、性别、婚姻与精神状态、文化与职业、慢性腹泻及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病史、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结肠息肉史、家族史、吸烟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否相关,建立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高危评分模型.方法 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问卷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每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以其中小的为基数,算出其他自变量的值与其的倍数,即为每个自变量的权重分数,以此建立高危评分模型.结果 小学及中学或中专文化、退休及无业、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结肠息肉史、家族史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确定评分模型:年龄(≥50岁)1.0分,小学及中学或中专文化3.3分,无需工作1.9分,慢性腹泻1.1分,慢性便秘1.6分,结肠息肉史1.0分,家族史1.6分,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分值定为≥5.35分.结论 高危评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建议作用.

    作者:陈锴;陈锦锋;关小明;陈建林;韩宇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由腕舟骨近极向远极固定和由远极向近极固定对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从近极到远极治疗腕舟骨骨折和从远极向近极治疗腕舟骨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 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从近极到远极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从远极向近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采用从近极到远极治疗腕舟骨骨折,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 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疗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招添;谢雪华;陈标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临床疗效及hs-CRP,BN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2.06%,对照组为82.26%,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及DBP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BNP水平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s-CRP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与本研究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hs-CRP及BNP水平.

    作者:艾利;殷华;汤华;陈红方;梁思奇;罗文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多发性创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从而找出合适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有52例患者在经过急救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38例患者在经过急救后即做好术前准备,9例患者留在急诊室进行观察,1例在经过积极的抢救后无效死亡.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多发性创伤的抢救成功率,对多发性创伤的患者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急救措施,同时要尽早尽快的首先处理危机患者生命体征的症状,从而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向社会进行推广.

    作者:容玉佩;刘侃;郭建杰;高稀凤;王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老年冠心病NYHA分级及分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老年冠心病NYHA分级及分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 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中NYHA分级及分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结果 在不同老年冠心病患者中,Ⅳ级患者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Ⅱ级、Ⅲ级患者,Ⅲ级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同老年冠心病分型患者中,心肌梗死型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IL-6、IFN-r等血清感染性指标水平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不同的NYHA分级患者的血清感染性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慕翔;禤志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抽尽尿管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1mL空气后拔除尿管减轻拔管疼痛的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拔管方法对气囊导尿管拔管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3月~ 2015年11月住院的122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61例患者在进行对气囊导尿管拔管前先对气囊内的液体进行抽尽后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拔管,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拔尿管法拔管.观察两组的拔管结果,比较两组的拔管后的各项指标、拔管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排尿畅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疼痛程度的0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留置气囊导尿管抽尽液体再回注空气联合膀胱充盈状态下的拔管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拔管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羽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IT2016:动脉粥样硬化年轻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3月17日至20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PCI中合并临床疑难问题专场中.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副主任郭志刚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年轻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从化区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目的 调查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特征,了解不同年龄留守儿童气质维度特点,为指导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纳入126例3~6岁学龄前留守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和保健老师指导对儿童了解的家长填写,评估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和气质维度得分.结果 学龄前留守儿童气质类型特点分别为易养型(7.9%)、中间偏易养型(27.8%)、中间偏难养型(44.4%)、启动缓慢型(9.5%)和难养型(10.4%),不同年龄和性别留守儿童的气质类型特点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儿童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活动水平和反应阈两个维度得分上男童显著高于女童(P<0.05),女童在情绪本质和注意分散度两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童(P< 0.05);不同年龄男童气质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在反应强度和反应阈两个维度得分随着男童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P<0.05),趋避性和适应性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上升(P<0.05);不同年龄女童气质维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水平和反应强度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下降(P<0.05),趋避性维度得分显著上升(P<0.05).结论 留守儿童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型为主,但中间偏难养型比例更多,男童和女童在动水平、反应阈、趋避性和适应性气质维度得分存在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应根据留守儿童气质特点尽早实施个体化针对性教育,以防止出现心理行为异常.

    作者:邵雪飞;钟鹏峰;曾晓星;潘金阳;巢宇苗;李丽芬;李秋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98例孕产妇合并梅毒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阻断传染病在母婴之间的传播.方法2014年1月~ 2015年5月所有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梅毒筛查率和确诊率,确诊的妊娠期合并梅毒感染患者98例,根据治疗与否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为27例和71例、分娩时的TRUST滴度(是否<1:4)人数为76例和22例、初次筛查时的孕周(是否大于24周)人数为65例和22例,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并对不良妊娠结果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5年5月梅毒感染孕产妇为98例,规范治疗率9.18%(9/98),先天梅毒儿8例,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14%(2/28),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3.6%(1/28);初检孕周< 24周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4.61%(29/65),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4.61%(3/65),≥24周不良妊娠结局为52.17%(12/23),先天梅毒21.73%(5/2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97%(39/76),先天梅毒儿1.31%(1/76)TRUST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4.17%(12/22),先天梅毒儿31.81(7/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应开展孕早期梅毒筛查工作,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和先天梅毒儿的发病率.孕妇血清TRUST滴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

    目的 观察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 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24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而研究组患者用NBI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记录两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活组织检查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的结果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以及微血管形态的检测中,研究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两组患者的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敏感度检查率为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0%的敏感度检查率,而在特异度方面的检出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3%的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不同方法在阳性预测、阴性预测以及准确率等方面的诊断能力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为75.83%,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的总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不仅安全简便,有效提高了患者图像清晰度,还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及早采取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松华;莫湘;文黛薇;孙玉霞;黄大荣;陈艳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跟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优良率均为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2.1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为(82.83±13.5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影像学指标相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但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较小,可利于足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杰;何其泉;栗志辉;李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程度,术后2、12周HSS评分.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单侧切口组,术后第5天平均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单侧切口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显著高于双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随访,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失败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侧骨折时单侧切口创伤较双侧切口更小,疼痛更轻,术后2周随访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更高,但在术后12周时随访前臂功能恢复相当.

    作者:李树伟;崔光辉;赵幸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100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实施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喘憋缓解天数、啰音消失天数、咳嗽缓解天数、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配合细致周到的舒适护理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间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 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和糖尿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SBP、DBP、FBG、2hPBG、FINS、HbA1C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C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达宏;刘子胥;石琼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急诊率及中转开腹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急诊率、中转开腹率以及胆管损伤、胆漏、切口感染率、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不仅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提高,对于老年患者等尤为适用.

    作者:招雄民;肖治宇;李永浩;区文辉;陈为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 2014年5月期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6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5.62±10.19)分(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龙琼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