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影响的系统评价

雷慧;项涛

关键词:护理干预, 鼻咽癌, 放疗, 放射性口腔炎,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所有发表的有关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全面获取相关内容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13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初期(2~4周)、中期(4周左右)、末期(≥6周)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合并效应值分别为[ RR=0.36,95%CI(0.15,0.88),P=0.02]、[RR=0.45,95%CI(0.33,0.61),P<0.00001]、[RR=0.47,95%CI(0.39,0.5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延缓重度黏膜反应出现的时间。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护理干预方式有差异及meta分析自身的局限性,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加论证强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究对38例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在急救中心现场急救的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人数4例,对照组并发症人数10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1.05%)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52.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3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比常规的护理方法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应用预见护理与循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认知情况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对照组32.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服务满意度为94.12%,高于观察组88.24%( P<0.05)。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均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两者各有各的优势,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循证护理组,但循证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见性护理组,综合考虑,选择两者结合更能提高疗效。

    作者:常琦;董芳;薛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HFMEA在优化无陪护病房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模式管理工具,改进规范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大限度地保证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应用HFMEA对身份识别流程中容易引起失效的环节进行决策树分析,确定失效模式,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结果新流程应用后,对照组患儿腕带发生脱落为11.2%,实验组发生率为5.9%(χ2=5.849,P=0.016),差异有显著性;手腕带信息错误比较,对照组有12例(0.04%),实验组0例(χ2=12.16,P=0.000);护理人员对流程的评价方面:95.7%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全部(100%)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增加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提高了护士查对及自我保护意识;6位(13.0%)护理人员认为新的身份识别流程程序繁琐。结论运用HFMEA模式,优化无陪护病房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提高了护士对无陪护病房内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保证新生儿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廖卫华;徐慧颖;丁静;方晓英;吴宏丽;李园芳;曾芳;冯苏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阶段性心理状况研究分析

    目的:了解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取初次行IVF-ET 患者180例,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 ENRICH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治疗调查表(PSQI)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国内正常水平,婚姻质量也低于国内正常水平。结论 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差,护理人员应参考相应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IVF-ET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作者:刘媛;张文杰;郭晓静;郭璐璐;曲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实施康复训练跟踪指导的舌癌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舌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康复积极性、康复效果以及生活幸福感。结果观察组的康复训练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从程度等康复积极性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3个月后的语音清晰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幸福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训练跟踪指导能够提高舌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积极性,改善康复效果,增强生活幸福感。

    作者:喻磊;陈琼;田思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现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科人才的新发展方向及在具体管理措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本文总结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方向和主要趋势,以及当前医学影像学科所发展的方向特征,讨论并强调了医疗机构管理决策者所需要具备的技术整合思维模式,以及现代影像学科“大影像发展概念”的意识等诸多方面考虑出发,来做好建设现代医学影像学人才资源发展工作的研究。

    作者:汤素琼;李彬;吉六舟;黄华明;张景宇;徐玉栋(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居家护理模式在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模式对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将84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等护理措施。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依从性、生存质量、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生存质量、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护理依从性、生存质量、家庭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居家护理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生活和治疗状态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于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高冬梅;王连红;江碧芹;庄颖;胡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安全性护理对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全性护理在预防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300例实施安全性护理的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4年3~12月收治的30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在预防跌倒的各项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性护理能够降低眼科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跌倒的发生率,确保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刘青;刘菜月;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 Non-Nutritive Sucking, NNS)在新生儿雾化吸入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家长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雾化吸入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行常规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雾化吸入中的血氧饱和度( SaO2)、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前10 min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雾化吸入中、雾化吸入后10 min S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应用于超声雾化吸入操作中,减少了新生儿哭闹,稳定了SaO2,缩短了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艳;丁晓华;郭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ICC在耐多药肺结核强化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PICC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强化期规范治疗完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4例,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同意应用PICC输液治疗者32例作为观察组,不接受PICC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于静脉用药治疗前和静脉用药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自制量表观察不同的输液途径对患者静脉用药1个月、6个月、9个月时依从性和规范治疗完成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用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维度得分、依从性、规范治疗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用药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规范治疗完成率有明显差异;静脉用药治疗9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差异显著,观察组规范治疗完成率是对照组的5.6倍。结论应重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PICC能明显提高长期输液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提高强化期治疗的完成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吕士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自我效能增强模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模式降低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相邻两时间段内深圳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化疗患者各60例,分别进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组进入“自我效能加油站”,给予精细化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第3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骨髓抑制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呕吐程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效能总均分、骨髓抑制知识知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总均分、骨髓抑制知识知晓合格率、呕吐程度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结论自我效能增强模式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坚持化疗的信心,可有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杜艳丽;徐晨;王丽;韩宗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交叉式交接班模式在提升NICU病区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交叉式交接班模式在提升NICU病区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士的技术级别进行护士配班,并采用交叉式交接班模式。结果有效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质量检查排名、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床边综合能力等明显提升。结论交叉式交班模式使护理安全关口前移,有效提升了NICU病区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周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化疗间歇期选择PICC家庭护理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深度的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主题,得出医疗条件制约、对感染原因认识不足、患儿存在医疗恐惧的心理反应、维护方便、经济与医疗保障状况欠佳5个主题。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选择PICC家庭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建议加强儿科PICC导管维护培训,增加患儿维护医院的可及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强化导管相关性感染知识的宣传,缓解白血病患儿的医疗恐惧,正确引导照顾者选择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

    作者:魏荣;孙媛媛;高伟;张红;郝海霞;武艳;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微信群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不同人员组成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微信工作群组,将微信应用于会议、通知等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相关科室之间信息的水平沟通、护理业务学习及患者健康宣教等方面,保证各个群内成员之间信息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结果微信群可提高各种信息传达的速度及准确率,减少医护人员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到科室开会、学习的时数,为她们争取更多时间进行心身调整,提高护士满意度;促进各科室之间沟通协作,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增加了健康宣教途径,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论微信群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畅通医院各层级之间的联系及护患之间的沟通,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兴华;龚学艳;林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规范化癌痛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规范化癌痛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不同程度疼痛的癌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在不同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减轻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汝桂;张俏雯;陈美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所有发表的有关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全面获取相关内容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13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初期(2~4周)、中期(4周左右)、末期(≥6周)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合并效应值分别为[ RR=0.36,95%CI(0.15,0.88),P=0.02]、[RR=0.45,95%CI(0.33,0.61),P<0.00001]、[RR=0.47,95%CI(0.39,0.5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延缓重度黏膜反应出现的时间。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护理干预方式有差异及meta分析自身的局限性,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加论证强度。

    作者:雷慧;项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与情志护理。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干预组治疗后HAMD、PSQ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显效率、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莉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儿科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发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消失、肺罗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迅速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金娥;郑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但老年护理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老年护理人才缺乏成为突出问题。从专业设置、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条件、从业规范等方面综述了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为其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王静;张先庚;刘爽;谢汶倚(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存在的心理特点及快速康复理念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术期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结论根据患者围术期心理特点,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和面对将来的生活、工作。

    作者:宁向君;田智慧;刘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