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75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丁亚芳

关键词: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以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选择在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40)和剖宫产组(n=35),将阴道分娩成功者纳入阴道分娩成功组,阴道分娩失败者纳入阴道分娩失败组.观察分娩结果 ,对比三组孕妇的孕周时长、胎先露水平、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不良妊娠结局、产后出血量、孕妇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共30例(75.00%)孕妇阴道分娩成功,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失败组孕妇的孕周、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比差别不大(P>0.05),与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失败组相比,阴道分娩成功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更少,新生儿体重、住院费用更低,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更高(P<0.05),与阴道分娩失败组相比,阴道分娩成功组孕妇的孕周更短,胎先露水平更高(P<0.05),三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应综合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突发性耳聋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对于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7月间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包括患者15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治疗及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均使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调查,总结两组患者心理应激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总结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接受SASRQ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RQ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满意度为53.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按时服药、治疗配合度、护患沟通及遵医意识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心理焦虑情绪改善明显,患者遵医行为较好,心理应激症状得到缓解.

    作者:陈小丽;叶锦素;肖彩群;李晴华;张守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妊娠期间的肝功能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和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生化指标完备的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150例正常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P、ALB、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LT、AST、GG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T及GGT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2倍以上.而观察组TP、AL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PT、FBG等凝血功能受到轻微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多项肝功能指标较正常妊娠妇女有明显变化,测定这些指标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针对这些变化,适当采取保护患者肝肾功能或选择适宜时机终止妊娠等措施.

    作者:张雯琪;冯永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化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宫黄体酮片.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复查彩超观察宫腔内偏强回声消失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平均持续时间为(8.27±3.29)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3±5.17)d,阴道出血量多的患者比例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58/6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6.3%(36/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6,P<0.05).结论 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具有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和较少出血量的显著疗效,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避免清宫操作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亚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在我院因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PFNA组,3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为DH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 以及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临床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LA)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成两组:A组(单纯房颤组):有房颤无缺血性脑卒中;B组(卒中组):有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比较,两组左心房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LA水平明显高于A组.左心房大小、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心房增大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给予积极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姜娜娜;高志广;任国成;杜玉芝;许长存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三位专家盘点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研究进展

    2016年10月,在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学科聚焦论坛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病因和控制策略,众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新解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马晓伟——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是早发的糖尿病,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掌侧与背侧不同入路手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47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掌侧组和背侧组;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 和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掌侧组患者的Gartland-Werley评分优于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4%,背侧组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肩手功能(DASH)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优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作者:廖志强;钟克宣;杨耿华;邢怀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与转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与转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日~2016年10月30日来到我辖区10个独立运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就诊的419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例和实验组219例.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卒中筛选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急性脑卒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医疗中应用简便,对于病例的识别度较高,误诊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秋泉;王晓鸣;李韶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作者:宋成刚;杨珩;舒丽伟;张荣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氧驱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以氧气为动力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联合机械振动辅助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AECOPD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面罩氧气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联合机械辅助振动排痰,对照组只采用氧气为动力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痰量、呼吸等改善情况,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气相关指标变化.对两组患者医疗总费用及住院天数统计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痰量、呼吸及相关血气指标等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次住院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氧驱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联合机械辅助振动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医疗总费用.

    作者:伍森林;王小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等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生的新生儿560例,均为单胎新生儿,根据母体分娩前有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为妊高征组及无妊高征组,评估妊高征组及无妊高征组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情况;根据有无出现胎膜早破分为胎膜早破组、无胎膜早破组,评估胎膜早破组及无胎膜早破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妊高征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情况显著高于无妊高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早产、出生低体重、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显著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均可使新生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需做好围生期保健及预防.

    作者:彭志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75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以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选择在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40)和剖宫产组(n=35),将阴道分娩成功者纳入阴道分娩成功组,阴道分娩失败者纳入阴道分娩失败组.观察分娩结果 ,对比三组孕妇的孕周时长、胎先露水平、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不良妊娠结局、产后出血量、孕妇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共30例(75.00%)孕妇阴道分娩成功,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失败组孕妇的孕周、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比差别不大(P>0.05),与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失败组相比,阴道分娩成功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更少,新生儿体重、住院费用更低,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更高(P<0.05),与阴道分娩失败组相比,阴道分娩成功组孕妇的孕周更短,胎先露水平更高(P<0.05),三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应综合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丁亚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新生儿窒息新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本文重点叙述应用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近年颁布的《新生儿诊断和和分度标准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本院近两年出生的2408例活产婴中,低Apgar评分儿共112例,仅17例确诊窒息,95例经脐动脉血气和相关检查证实为其他情况和疾病.大幅度减少了窒息的误诊.并列举了3例典型病例.文末作了简要讨论.

    作者:孙运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米安组和米那组,每组40例,米那组患者给予12.5~50mg米那普仑治疗,2次/d,米安组患者给予30~60mg米安色林治疗,1次/d,两组剂量均依病情确定、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绪,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抑郁情绪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米安组和米那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安组和米那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HAMD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均可有效治疗抑郁症和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但米安色林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健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预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研究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研究组,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漏、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颅内感染以及癫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并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董永尧;石祥飞;张宗胜;陈大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孕期产前筛查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孕早、中期各项筛查指标的影响,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的孕妇孕期产前筛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产检的单胎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96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该时间段在我院产检的100例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孕早期(11~13+6周)检测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以及对胎儿颈项透明层(NT)进行测量(12~13周),孕中期(15~20+6周)检测fβ-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分别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学生化指标及NT值.结果 孕早期实验组中PAPP-A及fβ-HCG的中位数倍数(MOM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唐氏综合征风险预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实验组中fβ-HCG的MOM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中AFP和uE3的MOM值及唐氏综合征风险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症孕妇孕期血清PAPP-A及fβ-HCG的MOM值明显偏低,降低了产前筛查准确性,提高了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假阳性率.

    作者:张锐;贺小红;杨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集束化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过程中,行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ICU科室收治压疮高危患者共80例,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体制,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行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策,其中管床护师和医师一起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和评定,并进行治疗以及护理计划,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概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护理完成后的压疮发生率对比,研究组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压疮高危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概率,其压疮发生时间有所延长,压疮程度相比之前有所减轻,因此这一模式的研究和运用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翁舜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焦虑及抑郁心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早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焦虑、抑郁情绪,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疗效,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宁波地区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60例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检测,了解宁波地区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宁波市第七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无血缘关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6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2~69岁,平均43岁,静脉采血提取DNA,对BRCA1基因进行全长测序.BRCA1基因的突变通过DNA扩增并送交测序,结果 经测序证实.统计分析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60例遗传性乳腺癌,共发现14例(23.33%)BRCA1基因突变,其中185 delAG(2例)、4956 A>G(2例),1100delAT(1例),IVS17-1G>T(1例),3449 insA(1例),其余突变在BI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组织分期较晚,发病年龄偏早.结论 宁波地区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较高,多为移码突变;三阴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组织分期较高;在宁波地区BRCA1基因的185 delAG、4956 A>G为BRCA1基因突变热点.

    作者:严梅娣;王琳;李国庆;戴绩;范瑞;岑雪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欣母沛在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欣母沛在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预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欣母沛预防,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术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率、输液率、血制品暴露率、中转手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中应用欣母沛,减少了出血发生几率,控制了出血量,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黄奕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