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杀灭效果研究

罗卉;张云;肖明洋;饶永庚;张莉

关键词:旋毛虫肌幼虫, 不同浓度的大蒜汁, 杀灭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经不同浓度大蒜汁浸泡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块对小鼠感染力的影响,来评估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3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喂食经不同浓度的大蒜汁(浓度分别为100.00%、50.00%、25.00%、12.50%)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饲喂30d后剖杀小鼠,观察和计数肌幼虫数。结果小鼠饲喂经100.00%、50.00%、25.00%、12.50%浓度大蒜汁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后,在单位肌肉中检出旋毛虫肌幼虫数为0条、10条、60条、140条和235条。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经一定浓度的大蒜汁浸泡后其旋毛虫肌幼虫的感染力会降低。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性胃肠病伴自主神经紊乱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伴自主神经紊乱的临床意义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伴随有自主神经紊乱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400例,对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并与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对比。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按照不同程度进行个体化、阶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进行对症处理。所有病例至少随访半年。结果个体化、阶梯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仅进行对症处理者,两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主神经紊乱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和常见的并发症,不同患者严重程度不同,且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关系,应该予以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按紊乱程度进行阶梯式治疗,效果良好。当治疗好转时,功能性胃肠病也有相应好转。

    作者:张小河;韩秋丽;张优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58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4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至两组,观察组应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为(243.70±112.17)mL,对照组为(382.68±130.20)mL,两组病例术后总引流量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的输血率为2%,而对照组的输血率为32%,两组病例术后输血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总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能有效治疗术后创面出血,且方便、安全,具有确切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容锡沧;何伟东;林毅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自护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楠;孙素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国及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自从1948年Dalldorf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县的柯萨奇镇(Coxsackie New York)的患儿中发现并描述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以来,直到1960 Alsop将由萨科奇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手足口病(HFMD),随后在世界各地均发现存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报告手足口病,广西于1989年第一次发现并报告了该病,自2008年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以来,广西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的基因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41.7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8.50%。同时证实广西分离的EV71与国内其他省流行的EV71流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属于C4基因亚型C4b分支。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在国内呈现自然流行消长趋势,尽管该病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离现场应用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作者:潘朝庆;黄亚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疑似DVT患者进行血浆DD和FIB检测,并计算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值),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DVT组血浆DD、FIB及D/F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D、FIB和D/F值明显高于非DVT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D/F值、DD、FIB对诊断DVT的敏感度分别为98%、94%、85%,D/F值在诊断DVT中较单独应用DD或FIB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检测血浆DD、FIB及D/F比值可提高DVT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抗凝药物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抗凝治疗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心房颤动(AF)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点,由于传统药物的局限性,凝血因子Xa抑制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药物并逐步走向临床。本文对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临床应用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泽清;刘冬;彭礼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探讨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肿瘤患者的X线资料,同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X线检查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其正确率为88.9%,与病理学结果有一定的差距,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平片检查可较直观的显示骨肿瘤患者骨质破坏区,骨质破坏基本情况等信息。结论X线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骨肿瘤及骨质破坏的状况,在基层医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诊断骨肿瘤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骨肿瘤的正确率。

    作者:陆鹏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胸腹瘘(AF)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方法观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肾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例CAPD并发胸腹瘘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气促、胸闷、不能平卧,伴超滤量明显减少,影像学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应用胸水生化成分分析鉴定胸水性质,同时以标记放射性核素99Tcm-乙三胺五乙酸(DPTA)注入透析液后,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Tcm确诊;经抽取胸水、暂停CAPD、改行间隙性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3例患者终都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从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胸腹瘘,用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关毅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临床治疗资料,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治疗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4周、治疗12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祥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研究进展。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30例,将这3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患儿,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15例患儿采取常规语言训练,治疗组的15例患者在采取常规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杀灭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经不同浓度大蒜汁浸泡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块对小鼠感染力的影响,来评估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3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喂食经不同浓度的大蒜汁(浓度分别为100.00%、50.00%、25.00%、12.50%)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饲喂30d后剖杀小鼠,观察和计数肌幼虫数。结果小鼠饲喂经100.00%、50.00%、25.00%、12.50%浓度大蒜汁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后,在单位肌肉中检出旋毛虫肌幼虫数为0条、10条、60条、140条和235条。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经一定浓度的大蒜汁浸泡后其旋毛虫肌幼虫的感染力会降低。

    作者:罗卉;张云;肖明洋;饶永庚;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11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例CS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停经40~75d,入院前无痛性阴道流血7例,大出血4例(3例为外院B超检查诊断为宫内孕,1例为我院诊断为难免流产)。11例患者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其中4例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查血β-HCG降至正常后出院,7例药物治疗无效转入手术治疗(2例接受了病灶局部切除+子宫下段修补术,2例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3例年龄>35岁、无生育要求者行全子宫次切除术)。7例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血β-HCG降至正常,恢复良好,病理证实子宫瘢痕妊娠。结论CSP临床较少见,易误诊,对有剖宫产术史的患者应尽早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赵金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62例脊柱创伤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62例脊柱创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62例脊柱创伤患者,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选择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伤椎椎体前与后缘的压缩高度、Cobb’s角以及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状态。结果62例患者在术后伤椎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此外,伤椎椎体前与后缘压缩高度以及Cobb’s角等相关指标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治疗方法,对急性脊柱创伤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应将CT、X线平片等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伤势等具体情况相结合,依照此结果选择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罗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脂蛋白a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已挑选的HbA1C>7%的92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HbA1C及Lp(a),另测定60例正常体检者HbA1C及Lp(a)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分析作统计学检查;根据HbA1C水平将升高组分成3组,对Lp(a)进行组间分析,并对Lp(a)与H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A1C升高组的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组间分析,三组之间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Lp(a)与HbA1C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HbA1C与Lp(a)无相关性, Lp(a)的升高不受HbA1c的影响,是独立于HbA1C之外的一项指标。

    作者:王德彬;赵茹妹;肖倩;张筱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辅以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2.1%,高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脑梗死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伟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入我院进行分娩的3280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其中342例发生胎盘异常孕妇进行研究,包括未经人工流产和人工流产的孕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人工流产的次数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的关系以及围产期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未经人工流产孕妇胎盘总的异常率为3.7%,人工流产孕妇胎盘总的异常率为14.3%,两组胎盘异常总发生率比较显著差异(P<0.05);流产次数越多,胎盘异常发生率随着次数增高而增高;围产期感染与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和产妇营养不良关系密切(P<0.05)。结论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密切,多次人工流产易导致胎盘异常情况的发生,又易由于胎盘异常导致产后出血,育龄女性应尽量避免人工流产。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5d和对照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5d的血清MDA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AC、SOD及GSH-Px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d及5d血清MDA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TAC、SOD及GSH-Px则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较大,治疗后3d后改善开始显著。

    作者:尤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死亡判定标准,现实中如何度量?--关注脑死亡系列报道(1)

    脑死亡,一个异常敏感的词汇。多年来,关于脑死亡判定的讨论,早已越出了医学界的范畴,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

    作者:费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调查对象的血脂情况,并对TG、LDL-C、TC、HDL-C、APOB以及APOA1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LDL-C、T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变化明显,可作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鉴别依据。

    作者:切列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