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穿刺术组39例和传统胆囊切除手术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穿刺引流组在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手术切除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引流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切除术组39例中,7例切口出现液化、5例发生伤口感染、2例大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0.9%(9/22),死亡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迅速控制病情,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恒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62例脊柱创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62例脊柱创伤患者,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选择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伤椎椎体前与后缘的压缩高度、Cobb’s角以及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状态。结果62例患者在术后伤椎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此外,伤椎椎体前与后缘压缩高度以及Cobb’s角等相关指标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治疗方法,对急性脊柱创伤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应将CT、X线平片等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伤势等具体情况相结合,依照此结果选择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罗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国内食管癌的死亡率为17.38/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miRNA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进化保守性的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mi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类型、预后等密切相关。在外周血中,miRNA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肿瘤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随着食管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人们更加关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刘汉;刘颖;曹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江;张然蓉;李钢;罗历;郝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要高;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要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上述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结论肝硬化疾病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致使其各生化指标与正常人或正常范围值存在明显差异,是判断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标志。
作者:梁月英;温韵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慢性尿酸性肾病致肾功能损害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1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2例患者加用别嘌呤醇为观察组,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显著下降,而尿pH值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而肾小球滤过率、尿pH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别嘌呤醇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致肾功能损害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愈率,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珩;周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母液中3-甲基黄嘌呤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柱为C18色谱柱,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3 nm,柱温为35℃。结果3-甲基黄嘌呤浓度在100~80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实验有较好的精密度,其RSD为0.21%。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为0.29%。结论该检测方法操作性强、灵敏度高、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生产母液中3-甲基黄嘌呤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晖;石磊;王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58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本组41例患者超声中误诊3例,漏诊2例。4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子宫均得到保留,对于今后生育能力未造成影响。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必须做到及早确诊,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沈琳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14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n=60)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n=60),对照组为单独腹腔镜治疗组(n=29)。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复发、内分泌变化及副作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治疗效果、内分泌指标(FSH、LH、P、E2等)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可靠、临床疗效好,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丽平;苏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抗凝药物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抗凝治疗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心房颤动(AF)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点,由于传统药物的局限性,凝血因子Xa抑制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药物并逐步走向临床。本文对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临床应用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泽清;刘冬;彭礼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调查对象的血脂情况,并对TG、LDL-C、TC、HDL-C、APOB以及APOA1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LDL-C、T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变化明显,可作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鉴别依据。
作者:切列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监测晚孕期高危妊娠患者胎儿脐动脉(UA)及子宫螺旋动脉(SA)血流参数指标,探讨晚孕期高危妊娠胎儿脐动脉、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两者联合监测对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单胎晚期妊娠妇女胎儿的脐动脉及母体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进行检测,分别测量以下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期末速度之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80例高危妊娠与40例正常妊娠组作对照分析。结果(1)高危妊娠组胎儿脐动脉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S/D、RI、PI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妊娠组围产儿结局异常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当胎儿脐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指标都异常时,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为80.00%,明显高于胎儿脐动脉或子宫螺旋动脉单独异常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状态,对预测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比单纯胎儿脐动脉或子宫螺旋动脉监测对预测高危妊娠胎儿不良结局更有价值;子宫螺旋动脉可以作为脐动脉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补充。
作者:王燕;王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及血脂有关项目测定对银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银屑病患者52例和正常对照100例同时检测11项血细胞参数及胆固醇和血脂。结果银屑病及其进行期MCV、RDW、MPV、PDW、CH、TG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结论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生理基础有相同之处,所以银屑病患者易发心血管疾病与血细胞参数及血脂的变化有关。
作者:吉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辅以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2.1%,高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脑梗死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伟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上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后期治疗上的应用。方法收治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实验组84例。对照组用传统的硝苯地平或硝酸甘油接受治疗,实验组用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与血脂的变化,并进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脂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各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收缩压为120mm Hg,舒张压为70mm Hg、TG为1.8mmol/L、TC为3.52mmol/L、LDL-C为1.68mmol/L、HDL-C为1.09~1.8mmol/L,各个数据显示都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着明显的疗效,并且伴有极少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对临床上的治疗。
作者:汪蕾;孙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全麻上腹部手术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行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行全麻诱导,观察组应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诱导期间阿托品使用率2.67%少于对照组1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注射痛、肌阵挛和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全麻上腹部手术伴高血压患者应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能够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诱导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廖少忠;卢贵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探讨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肿瘤患者的X线资料,同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X线检查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其正确率为88.9%,与病理学结果有一定的差距,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平片检查可较直观的显示骨肿瘤患者骨质破坏区,骨质破坏基本情况等信息。结论X线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骨肿瘤及骨质破坏的状况,在基层医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诊断骨肿瘤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骨肿瘤的正确率。
作者:陆鹏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磁共振检查距发病时分为<6h组,6h~组,24h~组,48~72h组,选取病灶中心以及对应的检测部位5×5像素大小区域,测定器ADC值,计算rADC值。结果不同时间点组内健侧和患侧ADC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患侧显著低于健侧。组间ADC值以及r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脑梗死超急性期就能显示出清晰异常信号,对脑梗死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谷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骨肋骨内固定术在严重胸外伤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胸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组38例,保守治疗组38例。结果两组患者共治愈72例,死亡4例(每组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手术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保守组改善显著,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较保守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胸廓畸形及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血气胸、肺不张)较保守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肋骨内固定术在减少ICU停留和住院天数方面有明显疗效,并可以减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是治疗连枷胸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继泉;黄学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