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黄丽平;苏秀梅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孕三烯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14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n=60)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n=60),对照组为单独腹腔镜治疗组(n=29)。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复发、内分泌变化及副作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治疗效果、内分泌指标(FSH、LH、P、E2等)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可靠、临床疗效好,适合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江;张然蓉;李钢;罗历;郝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要高;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要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上述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结论肝硬化疾病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致使其各生化指标与正常人或正常范围值存在明显差异,是判断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标志。

    作者:梁月英;温韵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头孢丙烯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160例随机分成2组,头孢丙烯组80例,头孢呋辛酯组80例,疗程均为7~10d。结果头孢丙烯和头孢呋辛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是92.5%及93.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5%及91.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7.5%,两组差异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头孢丙烯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银屑病患者血细胞参数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及血脂有关项目测定对银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银屑病患者52例和正常对照100例同时检测11项血细胞参数及胆固醇和血脂。结果银屑病及其进行期MCV、RDW、MPV、PDW、CH、TG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结论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生理基础有相同之处,所以银屑病患者易发心血管疾病与血细胞参数及血脂的变化有关。

    作者:吉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5d和对照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5d的血清MDA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AC、SOD及GSH-Px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d及5d血清MDA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TAC、SOD及GSH-Px则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较大,治疗后3d后改善开始显著。

    作者:尤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出院时及随访结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超监测脐动脉与子宫螺旋动脉对高危妊娠的研究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监测晚孕期高危妊娠患者胎儿脐动脉(UA)及子宫螺旋动脉(SA)血流参数指标,探讨晚孕期高危妊娠胎儿脐动脉、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两者联合监测对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单胎晚期妊娠妇女胎儿的脐动脉及母体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进行检测,分别测量以下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期末速度之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80例高危妊娠与40例正常妊娠组作对照分析。结果(1)高危妊娠组胎儿脐动脉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S/D、RI、PI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妊娠组围产儿结局异常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当胎儿脐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指标都异常时,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为80.00%,明显高于胎儿脐动脉或子宫螺旋动脉单独异常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状态,对预测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比单纯胎儿脐动脉或子宫螺旋动脉监测对预测高危妊娠胎儿不良结局更有价值;子宫螺旋动脉可以作为脐动脉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补充。

    作者:王燕;王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胸腹瘘(AF)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方法观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肾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例CAPD并发胸腹瘘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气促、胸闷、不能平卧,伴超滤量明显减少,影像学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应用胸水生化成分分析鉴定胸水性质,同时以标记放射性核素99Tcm-乙三胺五乙酸(DPTA)注入透析液后,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Tcm确诊;经抽取胸水、暂停CAPD、改行间隙性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3例患者终都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从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胸腹瘘,用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关毅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疑似DVT患者进行血浆DD和FIB检测,并计算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值),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DVT组血浆DD、FIB及D/F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D、FIB和D/F值明显高于非DVT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D/F值、DD、FIB对诊断DVT的敏感度分别为98%、94%、85%,D/F值在诊断DVT中较单独应用DD或FIB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检测血浆DD、FIB及D/F比值可提高DVT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月的6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中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结果护龄6~10年者、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量表评估结果差于其他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对护龄6~10年、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干预。

    作者:徐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上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后期治疗上的应用。方法收治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实验组84例。对照组用传统的硝苯地平或硝酸甘油接受治疗,实验组用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与血脂的变化,并进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脂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各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收缩压为120mm Hg,舒张压为70mm Hg、TG为1.8mmol/L、TC为3.52mmol/L、LDL-C为1.68mmol/L、HDL-C为1.09~1.8mmol/L,各个数据显示都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着明显的疗效,并且伴有极少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对临床上的治疗。

    作者:汪蕾;孙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miRNA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国内食管癌的死亡率为17.38/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miRNA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进化保守性的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mi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类型、预后等密切相关。在外周血中,miRNA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肿瘤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随着食管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人们更加关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刘汉;刘颖;曹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对入我院进行分娩的3280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其中342例发生胎盘异常孕妇进行研究,包括未经人工流产和人工流产的孕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人工流产的次数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的关系以及围产期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未经人工流产孕妇胎盘总的异常率为3.7%,人工流产孕妇胎盘总的异常率为14.3%,两组胎盘异常总发生率比较显著差异(P<0.05);流产次数越多,胎盘异常发生率随着次数增高而增高;围产期感染与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和产妇营养不良关系密切(P<0.05)。结论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密切,多次人工流产易导致胎盘异常情况的发生,又易由于胎盘异常导致产后出血,育龄女性应尽量避免人工流产。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穿刺术组39例和传统胆囊切除手术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穿刺引流组在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手术切除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引流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切除术组39例中,7例切口出现液化、5例发生伤口感染、2例大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0.9%(9/22),死亡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迅速控制病情,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恒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厚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62例脊柱创伤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62例脊柱创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62例脊柱创伤患者,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选择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伤椎椎体前与后缘的压缩高度、Cobb’s角以及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状态。结果62例患者在术后伤椎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此外,伤椎椎体前与后缘压缩高度以及Cobb’s角等相关指标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治疗方法,对急性脊柱创伤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应将CT、X线平片等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伤势等具体情况相结合,依照此结果选择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罗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抗凝药物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抗凝治疗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心房颤动(AF)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点,由于传统药物的局限性,凝血因子Xa抑制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药物并逐步走向临床。本文对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临床应用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泽清;刘冬;彭礼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研究进展。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30例,将这3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患儿,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15例患儿采取常规语言训练,治疗组的15例患者在采取常规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功能性胃肠病伴自主神经紊乱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伴自主神经紊乱的临床意义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伴随有自主神经紊乱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400例,对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并与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对比。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按照不同程度进行个体化、阶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进行对症处理。所有病例至少随访半年。结果个体化、阶梯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仅进行对症处理者,两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主神经紊乱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和常见的并发症,不同患者严重程度不同,且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关系,应该予以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按紊乱程度进行阶梯式治疗,效果良好。当治疗好转时,功能性胃肠病也有相应好转。

    作者:张小河;韩秋丽;张优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乳腺癌患病率及乳腺癌预防知信行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的乳腺癌患病率及乳腺癌预防知信行的调查结果,分析番禺区农村妇女乳腺癌预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有关机构及部门如何制定对策,预防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通过乳腺检查及乳腺癌预防知信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番禺区大石街1428名农村妇女乳腺癌患病率及乳腺癌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回收有效问卷1420份。结果受调查者对乳腺癌的12项危险因素平均知晓率为42.25%,乳腺癌的5项征兆的平均知晓率为41.06%;对乳腺癌预防的3项态度调查,同意及非常同意的平均占89.74%,不一定及不同意的平均占10.26%;乳腺彩超或X线检查中从未检查的13.73%,定期检查的18.31%,乳腺自检中从未自检的37.75%、定期自检的仅0.99%;乳腺癌患病率为0.14%,其他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肿为主,患病率依次为29.44%、6.55%。结论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对乳腺癌预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低,约10%对乳腺癌预防持消极态度,乳腺定期检查率低,乳腺癌及其他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对策,有效防控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有彩;植妙演;冯金葵;张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