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姜轶山

关键词:普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抽取4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与50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感染组、非感染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ASA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季节、切口类型可能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有关;经多因素分析确定,年龄、ASA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季节、切口类型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有关。结论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难以避免,临床上应针对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健康教育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内容,得出健康教育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时的重要意义。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和自主护理注意事项3个方面。其中,自主护理注意事项包括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通过这些护理内容,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关于脑梗塞后遗症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监督护士工作,还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依从性和主动性。

    作者:孙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研究

    目的:对人工流产患者行计划生育服务,观察实施效果。方法择取该院在2013年8月要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人工流产患者382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9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宣教,对干预组患者行常规宣教+妈富隆。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天数、月经恢复天数、避孕知识得分情况、盆腔炎发生概率、宫腔粘连发生概率、再次妊娠概率以及避孕措施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阴道流血天数、月经恢复天数、避孕知识得分情况、盆腔炎发生概率、宫腔粘连发生概率、再次妊娠概率以及避孕措施使用情况方面的调查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流产患者行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加快月经恢复,提高患者的避孕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意外妊娠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非常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玉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系统性带教模式在分娩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带教模式在分娩室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分娩室实习的护生46名,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性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心理护理知晓率和临床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心理护理知晓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78.3%)(P<0.05);观察组临床带教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临床带教满意度为82.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带教模式在分娩室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心理护理知晓率和临床带教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鹿邑县受血者输血前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鹿邑县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中传染病4项指标的相关情况。方法选择该县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进入医院接受输血的12783例患者,输血前采取ELISA 法对其血清样本实施检测,检验抗-HIV、H BsAg、抗-HCV 3项指标,以胶体金法对血清样本实施梅毒指标检验。结果1278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有1407例HBsAg阳性患者,占比11.03%;有1091例抗-HCV阳性患者,占比8.53%;有RPR 28例阳性患者,占比0.22%;有41例抗-HCV+HBsAg阳性患者,没有检验到抗-HIV阳性指标。1407例HBsAg 阳性患者有70例曾接受过输血,占比4.98%,1245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88.49%,92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6.54%;1091例抗-HCV阳性患者有87曾接受过输血,占比7.97%,949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86.98%,55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5.04%;41例抗-HCV+HBsAg阳性患者有7例曾接受过输血,占比17.07%,30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73.17%,4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9.76%;28例RPR阳性患者有1例曾接受过输血,占比3.57%,22例未接受过输血,占比78.57%,5例检验结果不详,占比17.86%。

    作者:冯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ICU接收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所有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内感染的发生率和与理满意度明显优于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内,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比较复杂,必须针对各类可能会引起院内感染的感染,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层中医院临床中药学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临床中药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大型中医院已经探索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和临床药师培养机制,具备了一定数目高学历、高素质的临床中药师。但在广大基层中医院,他们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却仍然停留在处方调配等传统药学服务模式上,门诊药物咨询、处方点评等临床中药学工作开展缓慢,多数流于形式。该文结合基层中医院的现实情况,对其在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药消费者信心指数研究

    该研究首先提出了中医药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概念,并利用全球知名网络调查平台(调查星)进行随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了由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两个维度构成的中医药消费者信心指数模型,结果显示,中医药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问卷设计合理,方法可行,结论合理,为中医药消费市场调查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分析工具。

    作者:邱鸿钟;闫志来;梁瑞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及个体化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及个体化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慢性伤口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对护理非常满意有26例,满意有11例,不满意有10例,总满意率为78.72%;观察组中对护理非常满意有34例,满意有9例,不满意有4例,总满意率为91.49%。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疗纠纷有8例(17.02%),观察组中医疗纠纷有3例(6.38%)。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低于对照组的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的护理中,做好风险管理并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张静瑜;邱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在医疗相关领域中多用于输送流动介质,如:血液、药液及营养液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拉伸强度为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建立了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拉伸强度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各因素(测量的重复性、材料拉力机、橡胶裁刀、试片厚度等)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确定了影响拉伸强度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测量中可依据各影响因素的大小,对试验条件进行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作者:李闻涛;王燕慧;陈敏;王韵晴;邵文鹏;黎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刍议无偿献血者的招募

    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无偿献血已成为一种美德无偿献血可以充分的保证临床对血液的需求,使更多的急需用血的患者得到帮助。因此血站的主要也是基本的任务是招募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形式的合理构建与很好的运行是保证临床血液的需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发展的动力。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血站需要时刻保护好献血者的健康不受到破坏,这样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当中,可以让无偿献血的事业顺利、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体系。

    作者:李少华;段艳芳;刘孟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的规范思路及措施分析

    目的:探析中药房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进而规范管理思路及措施。方法对该院中药房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不合格的80份中药饮片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从而提出规范的管理思路及措施。结果80份不合格中药饮片中,药材不合格6份,占有比例为7.5%,其中种植地混乱4份,采收时间不当2份;中药饮片炮制不合理52份,占有比例为65%,其中炮制方法不合理47份,辅料规格不统一5份;中药饮片管理不到位22份,占有比例为27.5%,其中库存不规范17份,劣药、假药3份,供应商问题2份。结论通过总结分析可知,药材不合格、中药饮片炮制不合理、中药饮片管理不到位是导致中药饮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此,在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中,一定要重视药材保护,严格控制入库检查,提高炮制水平,加强库存管理,以此降低中药房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

    作者:袁林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46例。两组均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度,并促进康复。

    作者:周翠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取消材料加成后的医用高值耗材也能创造经济效益

    医用高值耗材品种多、规格细、数量大、价格高,是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个城市已陆续取消材料加成。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卫生材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卫生材料中的高值耗材提出加强管理的主要思路与办法,为医院降低材料成本,创造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作者:刘凤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示范、问答、针对性方式对吉林长春某社区的112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指导、用药指导以及语言训练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消除不良情绪掌握了脑梗塞发病机制,正确的饮食及功能训练方式,服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疾病再次复发。结果患者的偏瘫,嘴眼歪斜,语言障碍,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后遗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消除消极情绪,加快后遗症的康复。

    作者:费秀梅;许大雪;王恩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向转诊机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双向转诊机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利用医院要乡镇卫生院卫生信息平台,由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生组成慢性病管理小组,形成以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双向转诊机制,并将其运用于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中,进而分析双向转诊机制的运用效果。结果农村居民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有所提升;乡镇卫生院对慢性病患者采取专人分类管理,且定期为患者进行健康体检;慢性病患者得以快速有效地进行双向转诊。结论双向转诊机制的制定与实施,可促进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运用,进而提升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的质量。

    作者:黄勇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对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各106名进行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同期患者各12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人性化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包括文书书写规范、操作熟练程度、工作责任心、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基础护理能力得分、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同事关系、护理技能、护理知识、参加培训学习的满意得分、患者满意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究妇产科高风险人群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下,对于医院药学的管理与发展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医务人员应该高度引起重视的问题,更是广大患者时刻关注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患者群体切身利益。近些年来,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大范围内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高危药品主要是指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同时具有能够迅速的较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药品。例如一些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和细胞毒性药品、肌肉松弛剂等。伴随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药大量生产,与此同时同药物有关的医疗事故也逐渐增多,在医疗风险管理工作中,高危药品的科学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对于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积极的探寻科学有效的举措实施对高风险人群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案。该文主要针对妇产科高风险人群高危药品的使用及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制定有效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降低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玉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及其发挥的作用分析与讨论

    档案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与阶梯,其在医院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均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存在并发生于医院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档案的收集与建立是体现医院价值的重要载体,医院也应尊重档案、重视档案的文化传统,积极运用档案使其发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田云峰;耿志伟;杨金红;张男;王姣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北京市延庆镇医院65岁以上老年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镇医院65岁以上老年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现状,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8月-10月参加65岁以上免费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详细录入性别、年龄、家庭月人均收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尿蛋白、BMI等,从中筛选出符合2011中国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的病例共494例,进行现场及电话调查,向患者宣教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获益,对0个月,3个月,6个月对阿司匹林服药情况进行随访,对服药及未服药原因进行登记,观察阿司匹林知晓及治疗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3组间知晓率、治疗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服药依从性好主要与高血压显著相关(P<0.01),糖尿病相关P<0.05。结论阿司匹林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服用率远远不足,主要原因为就诊时医生没有建议使用有关,应加强对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培训及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医生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认识,使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在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颖杰;张新焕;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城市社区医疗与健康管理市场化及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对于自身的健康自然也越来越重视。而健康管理是近年来刚兴起的贯穿医疗服务整体的以人们身体健康为中心的一项管理服务。该文则是通过分析社区医疗与健康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探析如何在我国促进社区医疗与健康管理的市场化发展,以此令其体现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者:周海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