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苏晓梅;纪凤双;程子辉;司秋菊

关键词:针刺, 康复训练, 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中风偏瘫患者144 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组,给予相应的治疗3 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和Brunnstrom 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Barthel 指数评分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ADL 提高较其他两组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P < 0.01);肢体Brunnstrom 运动功能疗效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第2、3 疗程后上、下肢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 0.01),而手功能从第1 疗程即开始恢复,且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好.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且手功能恢复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发生部位对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发生部位对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4 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资料.结果 发生于吻合口部位的残胃癌发病年龄较大、首次术后间隔时间较长、原发疾病以良性疾病多见,吻合口部位的残胃癌肿瘤直径≤ 4 cm 者、无淋巴结转移者较非吻合口多见,且根治性切除率较高(P < 0.05).位于吻合口的残胃癌患者预后较非吻合口者较好(P < 0.05).结论 残胃癌的发病部位常提示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疾病性质及预后,可以帮助外科医师明确残胃癌的诊断,判断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

    作者:肖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生血宁片联合鲨肝醇治疗抗结核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血宁片联合鲨肝醇对抗结核药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72 例抗结核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 例,治疗组给予生血宁片联合鲨肝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鲨肝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白细胞指标变化情况均明显,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生血宁片联合鲨肝醇可以有效治疗抗结核药所致白细胞减少.

    作者:郭新枝;王志刚;陈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德国医师Kelling 于1901 年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动物实验.1987 年3 月法国的Mouret 教授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于1989 年在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年会上介绍.而国内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91 年由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筍祖武医师独立完成.同年我国第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学习班在广州举行.随着腹腔镜设备、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外科医师手术操作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与提高,腹腔镜技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范围已逐步扩大,几乎涉及腹腔内所有脏器的外科手术.现就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作如下评述.

    作者:赵登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Nephstar PLUS三通道特定蛋白分析仪两种CRP检测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同一仪器不同检测模式超敏C- 反应蛋白和血清C- 反应蛋白结果 的相关性,对两种检测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对普儿科住院的84 份同一时段采集的全血和血清标本采用两种模式同时在Nephstar PLUS 三通道特定蛋白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记录结果 并分为低值、中值、高值组,组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组样本检测结果 显示,在低、中值组,全血hs-CRP 与血清CRP 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6、0.9557,在高值组两者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r=0.710 8,三组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ephstar PLUS 三通道特定蛋白分析仪在进行CRP 检测时可任意选用全血和血清标本,对高值结果 建议两种模式同时检测,并结合血液分析结果 和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判断.

    作者:刘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HPLC法测定匹伐他汀钙片含量

    目的 建立匹伐他汀钙片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 5μm,4.6 mm×250 mm);流动相:0.01 mol/L 醋酸溶液- 甲醇(33:67);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44 nm.结果 匹伐他汀钙在0.020 6 ~ 0.206 mg/mL(r=0.999 9)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0.60%,n=9).结论 本方法 专属性强,准确性好,耐用性高,操作方便.

    作者:吴丽群;张增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经鼻蝶入路鞍区病灶切除术后应用人工脑膜重建颅底的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经蝶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人工脑膜重建颅底的应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脑膜在32 例经蝶鞍区病灶术后颅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对其修补方法 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头颅CT 检查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表现,减少了经蝶手术并发症,未出现新的人工脑膜相关并发症.结论 人工脑膜在经蝶病灶切除手术中应用安全,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作者:周憑;杨伯捷;孙安;曹晓运;鲍伟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探讨职业性的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业性健康体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和及时发现问题的手段,它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很多方面的原因,为了解其中的常见原因,确定防范措施,本研究将详细阐述笔者所在医院对于在开展职业性健康体检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术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患者顺利进行手术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术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患者顺利进行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3 ~ 12 月外科患者49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术前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和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术前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前心理情况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1 h 焦虑自评量表、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更顺利地进行手术.

    作者:王凤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支架型IUD避孕失败后改用吉妮柔适IUD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既往有支架型IUD 避孕失败者自愿再次放置吉妮柔适IUD 的已婚育龄妇女550 例,并进行12 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吉妮柔适IU D12 个月的累计脱落率(1.64%)、带器妊娠率(0.73%)、因症取出率(2.00%)均低于1995 国家计生委IUD 专家组提出优选IUD 标准,即放置1 年的脱落率≤ 4%、妊娠率≤ 2%、因症取出率≤ 4%,年续用率92.91%.结论 吉妮柔适IUD 是安全、高效、副作用低的新型IU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冬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 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总结经验方法.方法 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好观察与记录,通过对患者实施细致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出院.结果 本组60 例患者,治愈18 例,显效24 例,有效12 例,无效6 例,有效率为90%.结论 通过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体现出严格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患者治疗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汪钰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5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及骨髓象分析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方法 对252 例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184 例,占73.9%;非造血系统疾病68 例,占27.0%.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骨髓象分析,有助于临床正确的诊断治疗,对于减少漏诊和误诊有着较重要作用.

    作者:胡传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含量测定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目的 为实现对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质量的关键指标的控制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 建立一种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HPLC 分析方法,测定3 批次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中孟鲁司特钠含量;并通过高温、高湿度、强光照射试验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进行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 建立的方法 经验证,孟鲁司特钠的线性范围为0.5 ~ 16.0 μg/mL,检测限为0.12 μg/mL,定量限为0.39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是99.7%、101.2% 和99.8%,精密度试验RSD 值为1.04%、1.23% 和1.27%,初步稳定性试验中含量变化的RSD 值均为1.22%、1.67% 和1.45%.结论 该方法 分析时间短、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中孟鲁司特钠含量测定.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质量稳定,符合要求.

    作者:练宏新;杨红英;贾孟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棘茎木皂苷提取工艺及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棘茎楤木皂苷提取工艺及抗炎镇痛作用药理实验.方法 利用简便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棘茎楤木根皮总皂苷提取工艺,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等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及疼痛模型,观察棘茎楤木皂苷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正交试验优选出棘茎楤木皂苷提取工艺为:10 倍量95% 的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0.5 h;药理实验初步表明棘茎楤木皂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结论 棘茎楤木皂苷含量较高,可以开发成治疗风湿疾病的医药中间体.

    作者:郭雨旷;苏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 年1 月~2010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与术前心功能不良(心功能Ⅲ ~ Ⅳ级),术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有关.结论 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合理使用呼吸机等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舜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探讨临床药师的药学治疗思维

    目的 对药师在临床上的治疗思维方法 进行介绍.方法 对2011 年5 月~ 2012 年4 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00 例住院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通过临床实践,建立药学治疗思维途径.结果 药剂师通过对200 名患者1 年时间的用药指导和跟踪观察,通过电话随访,有152 例患者的并发症及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治愈有效率达到76%,病理改变得到有效逆转、机体功能获得极大改善,很多发病因素得以消除.结论 临床药师必须结合临床实践,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药学治疗思维途径.

    作者:陈云武;祝红;周永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意外胆囊癌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1 月~ 2009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 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4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 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胆囊癌3 例,术后病理确诊8 例.行单纯胆囊切除3 例,胆囊癌根治术6 例,2 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获随访9 例(81.8% ),其中1 例存活已超过5 年,目前仍健在;2 例存活超过2 年;3 例存活超过1 年;存活1 年以内3 例,存活时间4 ~ 11 个月.2 例失访.结论 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重视高危因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意外胆囊癌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并力求根治性切除是其治疗原则.

    作者:吴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60 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200 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SCL-90 等心理测试,筛查出患者的心理问题,运用专业心理护理理论和技术,探讨心理护理对策.结果 200 例老年住院患者SCL-90 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ES-D 与SCL-90 抑郁因子分正相关;NA 与NE 之和与CES-D 正相关;社会支持与SCL-90 总分(痛苦水平)负相关.结论 用系统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方法,采用预防干预措施处理因疾病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将有效促进心理康复,实现身心整体护理.

    作者:童兰芬;申启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桔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桔梗在药理方面的作用有镇咳、祛痰、抗炎、保肝、抗癌等药理活性.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查阅近些年关于桔梗研究的文献,对桔梗药理活性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桔梗在药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尹若熙;俞腾飞;李中燕;田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对确诊患者(观察组)和普通体检者(对照组)逐一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其异常结果 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以及延缓患者的并发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秀惠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 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 例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16 例给予包括游泳抚触护理、排便护理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2、3、4、5 d 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生1、2、3、4、5 d 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作者:高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