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张深义

关键词:纳络酮, 脑梗死,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纳络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纳络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①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两组数据资料经统计软件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可获取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医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经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方面依从率较高,依从率达到92.0%;对照组依从率达到68.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患者在生活质量指标的躯体功能、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孙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脚外伤的伤口疼痛护理体会

    目的 探析对手脚外伤患者进行伤口疼痛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96例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脚外伤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患者,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换药前疼痛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换药中疼痛程度可见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给予手脚外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其换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从而使其机体痛苦得到缓解.

    作者:程慧竹;夏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护理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被人们重视和接纳,护理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对慢性精神患者的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单纯封闭的住院治疗逐渐走向心理治疗和开放式管理.实践表明:开放式管理不仅能减少患者逃跑现象,而且能使患者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增强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人性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入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前、手术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分析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根据实施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初产妇,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心理及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产妇,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顺产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25.0%,数据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况,而且还能够提高顺产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研究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016年1~6月收治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为A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方式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后B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提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B组的心理抑郁程度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B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75.56%(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晶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士长管理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长管理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门诊工作的14名护士与工作期间162例门诊患者作为护士长实施不同管理模式的实验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应用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士与患者对管理模式的评价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护士对管理模式满意度相比,应用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对管理模式满意度相比于应用组更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应用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士长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然;程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时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急救时实施系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溶栓时间(22.53±8.24)h、急救时间(24.61±5.36)min、住院时间(5.36±2.08)d,各项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缓解症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作者:朱颖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接种麻腮风疫苗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案例分析

    目的 分析1例接种麻腮风疫苗诱发生小板减少性紫癜案例,总结处理经验教训.方法 对病例开展一系列完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本例为接种麻腮风疫苗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 本病例接种麻腮风疫苗1d后出现发热、接种部位及全身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表现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瘀点、瘀斑等症状,血小板计数在50×109/L以下,经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治疗方法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愈后良好.提示,应重点加强对县、乡级预防接种人员及临床医师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培训,避免给受种者健康造成危害.

    作者:马振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94例肺炎患儿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展开优质护理措施.对照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80.9%,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5.7%,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观察组患儿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表现,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宝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纳络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纳络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①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两组数据资料经统计软件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血塞通联合纳络酮治疗,可获取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深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研究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住院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40例,对比研究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护理效果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4.2±3.2)d,病死率为1例(2.5%),治疗有效率为97.5%,这些治疗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永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需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20例,按入院选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室内护理服务,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谢冬辉;董华;曹芬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对垂体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对垂体瘤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以经颅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肿瘤切除率(92.7%)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复发率(2.4%)低于对照组(17.1%),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垂体瘤患者采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切除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肿瘤切除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一般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通过伴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3±4.5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7.42±18.57)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5±6.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38±16.41)分,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贲红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血液流变学在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初次来我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再选取同一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其中,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分别为全血低切黏度(10.98±2.76)mPa?s、全血高切黏度(5.58±0.71)mPa?s、血浆黏度(2.38±0.31)mPa?s、红细胞凝集指数(2.37±0.98)、红细胞变形指数(0.68±0.03)、红细胞比积(51.84±6.29)%、红细胞沉降率(8.57±5.39)mm/h;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分别为全血低切黏度(8.19±1.61)mPa?s、全血高切黏度(4.62±0.48)mPa?s、血浆黏度(1.41±0.28)mPa?s、红细胞凝集指数(1.86±0.59)、红细胞变形指数(0.57±0.04)、红细胞比积(41.09±4.44)%、红细胞沉降率(6.18±3.17)mm/h.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中,与健康者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这对于临床诊断首发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研究、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广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大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应用信封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30例,治疗方案同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餐后2h血糖及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方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双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期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对32例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期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探讨此护理方法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期患者,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6.7±7.2)岁;妊娠26~39周,平均(32.4±5.1)周;所有患者中初产妇20例(占62.5%),经产妇12例(占37.5%).所有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专科检查均符合妊高征先兆子痫期诊断标准.患者入院经确诊后即采取解痉、降压、镇静治疗,合理扩容和利尿,适时终止妊娠的原则.采取系统护理评估及健康指导,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进行病情监测和胎儿监测.结果 2例低孕周患者经治疗后情况稳定,出院观察;4例低孕周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并继续加重,行妊娠终止术;26例患者经治疗后,情况稳定,至胎儿成熟后,安全分娩.全部32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母婴均平安出院.结论 先兆子痫期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发展到较严重的一个阶段,随时可能发展为子痫,患者抽搐、昏迷,危及生命.因此要在积极治疗,控制症状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漫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角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在宫角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10至今收治的宫角妊娠患者中随机选择18例进行研究,并将这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宫腔镜、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和B超监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而对照组为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GG下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观察组患者则为0,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宫角妊娠患者进行诊治,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医患危机的应对研究

    随着医患纠纷的逐渐上升,医患危机处理已经成为各大医院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之一.受新医改的推行、患者医疗要求的提高以及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医患危机加剧.医患危机的存在,一方面影响医院运行、医护人员的精神和工作状态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必须认清新医改的形势背景,找出医患危机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有效应对与解决医患危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雅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