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峰
血液净化室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场所,是一个集门诊,急诊,病房为一体集中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特殊场所,它有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护士在工作中要免遭疾病的侵袭和危险因素的伤害,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中职业防护。笔者从事血液净化护理工作,浅谈一下其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
作者:侯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实验组(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各67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郝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2011年~2013年甘井子区健康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2013年甘井子区内幼儿园及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每年600例,对血铅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儿童的高血铅率和血铅水平。结果2011年~2013年甘井子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在(10~460)μg/L,平均值为(38.60±22.80)μg/L,高血铅儿童34例,高血铅检出率为1.89%。其中,2012年儿童血铅水平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结论甘井子区儿童血铅水平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相仿,但高血铅检出率不低,应加强环境干预及健康教育,预防儿童高血铅、铅中毒,并对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定期监测。
作者:林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颅内压改变情况。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分为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5个级。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颅内压测定结果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颅内压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为40.0%;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优于传统骨瓣减压术,值得借鉴。
作者:连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预防长时间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1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一组应用右美托咪啶(D),一组应用生理盐水(C)作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皆>4 h。两组术前用药及诱导方法相同。术前应用咪达唑仑2 mg和阿托品0.5 mg静注。诱导采用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或芬太尼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1%~4%,静脉注射泵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间断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8 mg/(kg?h)。D组诱导前10 min开始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术中应用0.4~0.7μg/(kg?h)维持,C组在相同时间段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诱导前,插管即刻,麻醉后2 h,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10 min生命指标;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七氟烷用量,应用阿托品例数,输入液体量,腹腔冲洗液量;记录术毕患者拔管前,拔管后10 min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输入液体量,腹腔冲洗量,苏醒时间,体温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插管即刻,术毕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 MAP,心率变化D组更稳定(P<0.05);D组七氟烷应用量少于C组,阿托品应用例数高于C组(P<0.05);术毕拔管前,拔管后10 min寒战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下长时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预防术后寒战的发生;并能减少七氟烷的用量;减少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
作者:于宏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90例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进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西药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魏春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冠心病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和联合运动疗法组(B组);A组采用抗血小板、调脂、抗心室重构等治疗,B组是在A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结果①治疗4周后AB两组患者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量表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量表评分分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明显;②A、B两组治疗后疗效显著,B组疗效指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疗效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组,且经济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立军;廖运学;蒋连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孕酮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早期异常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孕龄6~8周伴阴道出血的患者100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全部患者分成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50例)、难免流产组(20例)和输卵管妊娠组(30例),对血清孕酮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动态监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患者的动态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和输卵管妊娠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患者的动态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上升,难免流产组患者的动态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输卵管妊娠组患者的动态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清孕酮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有效诊断和治疗早期异常妊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ys 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疑似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9mTc-DTPA(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清除率为标准,将1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肾损伤组与对照组,肾损伤组63例,对照组96例,均进行Cys C检测,分析Cys 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 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早期肾损伤组血清Cys C>1.26 mg/L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书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螺旋CT检测、测量与判定。结果经过CT检测与测量,观察组的寰齿前间隙和动力位寰齿前间隙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寰齿后间隙和寰齿侧间隙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螺旋CT判断为阳性28例,阴性2例,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3.3%和100.0%。结论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能够准确确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状况,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杰;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新型以及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牙颌畸形矫正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应用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式压膜联冠透明保持器进行保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保持器均达到了上、下颌,尖牙、磨牙弓宽度维持效果,P>0.05。实验组患者上、下颌的Little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保持器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以及正畸后的牙列维持上有重要意义,改良热压膜联冠透明保持器能够有效提高牙列固位的效果,与Hawley保持器相比较,在口腔正畸中,保持牙列整齐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6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开腹组予以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保肛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保肛率虽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腹腔镜组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洪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规范。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在骨折分型中A型为6例,B型为4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查腕关节的活动和握力均恢复正常,患者对于术后治疗的满意度为100%。3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骨折分型为B型的17例,C型的为13例,术后临床检查显示,25例握力和腕关节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外观存在畸形的情况, X射线检查显示,临床检查正常率为83%。结论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勇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在社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系统进行社区疾病普查,针对社区约10万公里面积,大约12万人口开展疾病普查,另选取本院旧式X线+胶片系统系统开展普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本院的对比研究,采用X线+胶片系统系统发现患者出现胸部异常病例为1623例,脊椎异常病例62例,四肢异常病例66例,其他异常病例39例;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系统发现胸部异常病例为2457例,脊椎异常病例为107例,四肢异常病例152例,其他异常病例92例,则两组检查结果显示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系统检查出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X线+胶片系统系统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技术对于社区开展病例普查,其准确率更高、普查更详细,极大限度的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龚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牙种植再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66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治疗方法采用肽膜引导骨再生,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一周骨厚度为2.198±0.439,植骨厚度为2.011±0.245,患者满意度为78.57%,修复成功率为82.61%,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1周骨厚度为2.618±0.521,植骨厚度为2.425±0.221,患者满意度为89.29%,修复成功率为91.30%,并发症发生率为7.14%。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种植再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 min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 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关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基础。
作者:牛进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就高压氧治疗职业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职业病患者,结合相关治疗方法划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就两组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2.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佳(P<0.05)。结论职业病患者经临床高压氧治疗,可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能够促进自身机体功能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康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甲乐治疗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30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口服优甲乐进行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TSH、FT4水平以及新生儿神经智力发育情况。结果新生儿年龄在14~30个月时检测神经智力发育情况,治疗组孕妇TSH、FT4水平恢复正常,MDI与P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甲乐治疗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兰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合并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96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生素—头孢替安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血糖水平不存在较大波动。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外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X线胸片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不会对患者血糖水平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就中老年患者在临界高血压时,进行社区护理的价值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社区随机抽取了300例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来看,实验组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药物的服用、体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下,有效的控制了血压的升高,并且中老年患者也能够按时服药和规律性的生活,这对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祝君艳;刘镇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