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探讨心得

王影

关键词:中老年人糖尿病, 用药依从性, 危险因素, 对策分析, 干预对策
摘要: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糖尿病的控制率也不是很理想,临床实践工作中证明低控制率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良有关。本文临床实践中运用用药依从性评价等方法,分析和研究影响糖尿病依从性主要原因,采取积极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强干预,可帮助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染料木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染料木素(genistein)是一种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主要从大豆、三叶草、染料木等豆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活性成分,被称为植物雌激素,也是天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大量研究表明染料木素可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脂类代谢及血管保护等机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染料木素在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及血管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出发,总结染料木素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染料木素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翁春艳;杨艳;李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几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几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经动态血糖监测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分别给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空腹血糖<7.0 mmol/L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三组的血糖波动情况无差异,甘精组(A组)与地特组(B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多于C组,但低血糖次数少于C组。结论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较NPH更加平稳降糖。

    作者:王程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荧光PCR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把荧光PCR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以往的细菌培养方式和荧光PCR方式对10份样本实施检验。结果这10份样本经过检验之后,PVR检验出沙门菌5株,阳性概率相对较高为50%,以往的方式检验出3株沙门菌,阳性概率为30%相对较低。结论与以往的培养方式进行对比,使用PCR方式能够增强检验出鼠伤寒沙门菌的概率,节约检验时长,合适用在食物中毒这一方面的检验。

    作者:王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传染病科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且4~8月为发病高峰期,20.0%存在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体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AST与ALT上升,尿蛋白阳性以及心肌酶改变。行抗病毒与对症治疗后有效率为83.3%,病死率为16.7%。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类型多样,实验室指标异常,需及时对症治疗。

    作者:陈曙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n=37,采用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和B组(n=36,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日排便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与B组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治疗方案,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张维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血管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脑血管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行气管切开的脑血管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03年3月至2015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脑血管危重患者的感染率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脑血管危重患者的感染率及清醒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气管切开的脑血管危重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

    作者:汪学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疗程泮托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泮托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医嘱指导饮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服用泮托拉唑服用,每次服用40 mg,每天服用2次,两组患均连续治疗8周。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疗效评定,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病例(显效和有效病例之和)分别为42例和41例。观察组42例患者继续服用泮托拉唑,改为每天1次,每次40 mg,连续服用40周。对照组患者病例共治疗8周,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共治疗48周。48周结束后再次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同期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应用泮托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唐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侵犯唾液腺及泪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目前的难点之一,就是在实验室里建立干燥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本文对于目前的实验室建立动物模型动物种类进行概括、整理与总结,以此方便后续的研究者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行查阅。

    作者:丛羽含;高明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3/9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9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取我科30例诊断为单纯性脑积水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入院后行腰椎穿刺,分别取伤后3、5、7 d脑脊液各5 mL;对照组30例入院后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5 mL。脑脊液在4℃下以3000 rm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冻存于-70℃待检。MMP-3和MMP-9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脑脊液中MMP-9与MMP-3均有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与患者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MMP-3与MMP-9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伤后3 d的MMP-9浓度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袁子夏;蒋广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者各3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SAA、PCT水平,并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SAA、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COPD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SAA、PCT水平高于稳定期组水平(P<0.05)。②AECOPD病情程度与血清SAA、PCT水平的关系:AECOPD患者血清SAA、PCT水平与FEV1%预测值均呈负相关(r=-0.912、-0.772, P<0.01)。结论血清SAA、PCT测定值与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检测血清SAA、PCT水平可以做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孙万里;史红霞;卢光临;刘美娟;许宁;林松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复方甲硝唑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阴道炎患者使用甲硝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中,选取160例,其中采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其余的80例患者组成参照组,给予口服制霉菌素制剂并合应用阴道外用药。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说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使用中,复方甲硝唑栓治疗阴道炎的疗效具有优越性。

    作者:刘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的观察组及接受咪达唑仑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呼吸及血压、停药后清醒、机械通气及ICU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镇静治疗后的RR、HR、MAP值低于对照组,SpO2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后的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及ICU总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有助于优化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血压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作者:王正卫;叶培军;吴贺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接受延伸性护理服务的观察组(n=51)和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n=5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以及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出院6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以及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的评分,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宋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预防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69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分(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观察组住院舒适度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结论对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中下段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康红;杨嫣;牟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影响硅沉着病形成的多因素效应作用机制

    硅沉着病(silicosis)属于慢性肺部疾病中的一种,由于人体长期处于有大量粉尘的空气中,肺部持续吸入游离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硅(SiO2),从而逐渐使得肺部纤维化,导致硅沉着病(silicosis)的形成,本篇文章,笔者主要对硅沉着病(silicosis)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邢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61.22%、24.49%;对照组为40.82%、34.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廖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腺样体肥大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

    目的: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其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腺样体肥大伴张口呼吸儿童及30例无腺样体肥大正常呼吸儿童,分别称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测量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头颅侧位片的颌面部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SNA、PP-SN无统计学差异,而SNB、MP-SN、Ar-Co-M、Y轴、N-Me、Me-ANS、N-Me/S-Go、Me-ANS/N-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大于对照组,NP-FH、Go-Gn、Po-N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小于对照组;S-Go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肥大伴口呼吸对上颌骨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下颌骨,会引起下颌骨发生后旋,前下面高增加,下颌体长减小,颏部后缩。

    作者:郝峪;赵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黔江中心医院共开展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4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1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下,有31例术后膀胱痉挛较重,16例术后出血较多,8例尿道狭窄,2例短暂尿失禁,1例尿失禁较长达16个月(使用阴茎夹及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等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8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较好,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TURP手术成功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 P<0.05。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中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适合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中应用,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范劲秋;刘蕾颖;黄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