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蓬垒;张栋;李美宁;常冰梅
目的:深入分析肺功能严重减低对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部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通过肺功能测定的方式,将患者按照肺功能正常以及肺功能严重减低进行分组。80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肺功能正常,设置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肺功能严重减低,设置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7~14 d内接受针对性的肺功能改善治疗。对两组患者采取肺癌手术的方式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6.67%(2/3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严重减低并未对肺癌手术的危险性造成影响。同时,相较于全肺切除术,肺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对肺叶切除术的耐受度更高,值得重点应用。
作者:张泉河;尹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关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其治疗后1周的颅内压(15.28±3.12:22.37±3.24)以及致残率程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作者:马学雷;任胜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12月收治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及护理前后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量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肺癌患者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肺癌患者100例,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围手术期负性心理及睡眠质量。结果①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焦虑指数、抑郁指数分别为(71.33±11.38)、(63.18±10.29),均较干预前的(44.76±9.46)、(42.81±9.74)明显改善;②舒适护理干预后PSQI指数为(7.58±1.21),较干预前的(16.45±2.72)明显减低;③舒适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率为34%,较干预前的82%,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晓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研究风湿科医护人员及其他内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内科医护人员与社区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异;为改善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部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风湿科、内分泌、神经内、肾内科、心内科医护人员及社区健康人员,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以SF-36健康调查表及睡眠时间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内科医护人员精神健康(MH)与身体疼痛(BP)分数较健康人员相似,其他各维度均明显较社区健康人员低。风湿科医护人员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PF、BP、GH、SF)得分低。内科医护人员年龄段在40~岁活力(VT)及总体健康(GH)得分低;医师和护士之间除收入外,睡眠和各维度之间无差异;心理健康方面中级职称低;总体健康(GH)与睡眠呈正相关。结论风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处于内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较差水平;内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明显较社区健康人员差。
作者:王文华;钟威;武晓菲;李荣滨;梅轶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急诊科的输液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探讨并探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来我院急诊科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首先分析其身体状况并针对潜在风险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输液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状况。结果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中,群体规模大的是老年人和小孩,输液时间白天多余晚上,重病患者多余非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处于焦虑与紧张状态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现象的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年龄、输液时间、患者病情严重度和心理状态及医院护士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潜在风险带给患者的伤害和威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马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将864例(8月龄~4岁)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2例儿童,对照组运用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有393例儿童接种,接种率为91%,观察组有428例儿童接种,接种率为99.1%,观察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从而更好的预防麻疹疾病的发生。
作者:程建;彭佳;刘治会;曾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接受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观察组(n=37)和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n=37)。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退热、咳嗽消退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予以临床运用。
作者:黄露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与检验科所测定的血糖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80例检测患者,对其先后使用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测定,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实验室全自动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都可以较为准确合理地测定血糖,结果均有分析价值。
作者:殷卫兵;严鸣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参附汤加味汤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针对不同的基础病或诱因予相应的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加服参附汤加味治疗,4周为1个疗程。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疗效、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积分总疗效、血清NT-proBNP值和6 min步行试验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汤加味方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郑文达;甄玉成;邝开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性检查,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者382例95.5%,单一病因者358例89.5%,合并原因者24例6.0%,咳嗽变异性哮喘比例高150例37.5%,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6例2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环境污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呼吸道疾病是预防成人慢性咳嗽的重点。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喻教学法在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比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性教学实验,通过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及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比喻教学法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变力,同时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适合在产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
作者: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段流量(FEF 25%~75%)和大呼气流速(PEF)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龙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在DSA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冲洗引流1周,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15例患者经置管减压引流后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5天,胃管及肠梗阻导管引流量、腹围、腹部X线所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横径均明显减少,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病例缓解后均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为恶性。再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经肛置入减压导管并辅助活检定性在癌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有效、安全、经济的特征,值得推广。
作者:李旭彤;于海洋;曹双军;王红禄;任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整理我院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通过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为28例,有效患者为18例,无效患者为2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为12例,有效患者为28例,无效患者为8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减轻具有非常高的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梁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采用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20例患儿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患儿19例(95.00%),且完全恢复其上肢功能,剩余1例患儿手指指尖组织产生坏死,但是经过治疗,痊愈出院。护理满意度为100.00%。结论在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采用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方法,可将栓塞症状改善,对上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永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应用BMP-9基因修饰的ADSCs作为种子细胞,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大鼠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腺病毒转染的方法把BMP9介导到大鼠脂肪干细胞,使细胞均匀分布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用牙科裂钻在下颌角区制备3 mm ×3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及BMP9-ADSCs。于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行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A见大量新生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实验组B较多新生骨形成,骨细胞接近成熟。对照组骨缺损处基本被纤维组织充填,未见新骨生成。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BMP9转染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复合物植入下颌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作者:何锦泉;丁江峰;欧阳可雄;黄珞;陈伦秋;朴正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执行力、服务沟通以及设备环境、规章制度等主、客观角度入手,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谷文燕;陈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的护理与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慢性腹泻268例,其中儿科小儿腹泻病198例,神经内科70例。随机将2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思密达灌肠组)和对照组各134例,所有病例均行抗炎及支持疗法等对症治疗,灌肠组在此基础上行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思密达。结果观察组(思密达灌肠组)134例:有效:104例,显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134例:有效:45例,显效6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并加强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腹泻以来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方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低颅压综合征的MR诊断及征象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低颅压综合征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MR的诊断及征象表现。结果该30例患者的MR均表现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其中呈现脑下垂征象的有15例,伴有硬膜下积液的有10例,伴有硬膜下血肿的有5例。结论 MR应用于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及征象研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韩纯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