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闫卫星

关键词:大剂量,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将患者按药物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大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同时3个月内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服药期间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化性溃疡伴消化道出血者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行择期手术987例需输血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予以分析。结果对987例需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6例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出现抗体阳性,阳性概率为0.60%,6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2例抗-E、3例抗-cE、1例抗-D,后有2例患者未输血,经血液中心配合血液输血患者有4例,均没有发生输血反应。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良好,可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的疗效,对相关溶血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及研究价值。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残角子宫妊娠1例临床分析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受精卵着床与发育于残角子宫,由于其发病率低,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其严重可引起腹腔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残角子宫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1]。目前由于很难区别残角子宫妊娠的症状与输卵管妊娠,因此很少病例能够在手术前作出相应的诊断。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残角子宫妊娠术前诊断率<5%,极易出现误诊。残角子宫肌壁多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因此不能承受胎儿生长发育,导致严重内出血,其临床症状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很是相似[2]。本文经对收治的1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以探讨其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给同行们提供借鉴及参考,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高洁;范亚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讨前瞻性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探讨入院后患者未出现腹胀时予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疗效。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60例老年股骨骨折便秘患者,将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是在患者入院后未出现腹胀时开展艾灸天枢、大横、气海、支沟、足三里穴位加腹部穴位按摩。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出现便秘后采用开塞露塞肛及口服麻仁软胶囊常规的方法通便。比较两组缓解便秘的效果,患者接受及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示前瞻性艾灸加腹部按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效果更好。

    作者:刘秀环;谢艳玲;李燕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分析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索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25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展开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全面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5%,护理满意度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

    肝胆管结石病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顽固慢性疾病,同时也会对于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精准肝切除术能够较好的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探讨了精准肝切除术在对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在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过敏性疾病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收治的100例过敏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对对照组患者治疗,给予抗生素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对试验组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情况以及其临床体征与症状的持续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70.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咳嗽以及肺部湿啰音、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持续的时间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明显较短,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疾病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娟;安家波;夏美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红花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的40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常规术后治疗加红花注射液组)2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干预后3d及7d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两组干预后3 d及7 d的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红花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的微循环状态,为提高再植的成功率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小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D、血清CTnI、NT-proBNP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心肌梗死47例(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UA组),同时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SAP组)及健康者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的血浆D-D、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做检测,并做组间比较。结果四组的血浆D-D、血清CTnI、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D-D、血清CTnI、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血清CTnI、血浆D-D水平比UA组高,对比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不同病变组组间D-D、CTnI、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可作为预测AC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宋红宝;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控制感染,按照2014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点滴,一天2次,连用5 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单位:U/L)、磷酸肌酸酶同工酶(CK-MB;单位:U/L)、肌钙蛋白(cTnT;单位:ng/L)、乳酸(Lac;单位:mmol/L)、胱抑素(scr;单位:μmol/L)水平,比较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单位:mm Hg)、平均心率(HR;单位:次/分钟)、呼吸频率(R;单位:次/分钟),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水平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浆钠尿肽(BNP)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磷酸肌酸酶同工酶、肌钙蛋白、乳酸、胱抑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平均动脉压上升,平均心率、呼吸频率及APACHEⅡ水平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浆钠尿肽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为显著,2组组内前后以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武文华;曹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在有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大学城医院120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认知功能损害和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并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彦月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分析及策略研究

    目的:研究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并制定研究策略。方法搜集本院急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给予院外急救的167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原因,从而制定提高院外急救的措施。结果①在167例实行院外急救的患者中,发生医疗纠纷30例,发生率为18.0%,P<0.05;②引起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以服务态度不满意7.2%为主,其次急救资源短缺延误派车4.2%、收费过高3.6%,P<0.05;③13例服务态度不满意发生纠纷中,其中对出诊医护人员服务不满意占46.2%;调度室工作人员服务不满意占53.8%,P<0.05。结论院外急救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所以医院应该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急救资源储备,增加车辆和车次、降低收费等方式,提高医院院外急救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余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极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院外延续护理)和30例对照组(不接受院外延续护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为(80.6±15.6)分、(72.1±16.9)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身长、体质量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身长、体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促进新生儿智能、身长、体质量的发育有重要的帮助。

    作者:邬慧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65)、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为生;吴群玫;袁琛;尹作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心外科ICU应用不同吸痰装置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心外科术后患者在ICU更适合应用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136例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采用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密闭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稳定,气道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5.849,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7.809,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血氧饱和度维持稳态水平,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适合在心外科应用。

    作者:隋红艳;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预防针对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影响

    目的:给予预防针对性护理以降低腰椎骨折患者伤后腹胀发生率。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按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腹围、饮食指导、伤后腹部顺时针按摩等预防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腹胀。结果观察组腹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骨折伤后腹胀发生与腹压、饮食、肠蠕动相关,伤后早期及晚期采取预防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作者:彭巧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80例高血压性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予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血肿)患者,依据CT片,根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80例患者出院70例。其中,痊愈20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10例,无变化10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70例患者中失访9例,其中61例随访6个月~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DL1级23例,占37%;ADL2级16例,占26.7%;ADL3级12例,占20.0%;ADL4级7例,占11.1%;ADL5级3例,占4.4%。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强;杨健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芬太尼联合丙酚泊在瘢痕子宫早孕患者无痛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在瘢痕子宫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模式行人工流产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手术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不良反应率3.33%(2例),手术不良反应率13.33%(8例),各项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实施无痛流产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梁艳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吸氧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水湿化方法吸氧,观察组采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湿化噪音影响和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湿化噪音影响情况现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噪音,不影响患者睡眠,杜绝医源性肺部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蒋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产后出血不同手术止血效果的观察

    目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常用产后出血止血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类型将我院136例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A组)、血管结扎组(B组)、联合止血组(C组)、压迫缝合组(D组)、宫腔填塞组(E组),比较各术式手术时间、总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及止血效果。结果 A、E组手术时间短,较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总出血量A、D组低,与其他组比较(P<0.05),红细胞悬液输入量A、D组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与总出血量负相关;A组止血成功率96.8%,显著高于另外4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医师操作技巧是产后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动脉栓塞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显著,对红细胞悬液输入依赖较小,综合价值较高,应作为计介入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静脉药物配置护士的差错及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护士的差错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284次静脉药物配置,发生86次差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57215次静脉药物配置,发生12次差错,分析差错原因及对策。结果经合理防治后,差错及其隐患发生率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0.06%降低到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0.00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合理防治,能够减少可静脉药物配置差错,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艳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