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王晶

关键词:甲状腺癌, 术前, 术后, 护理
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女性多于男性,近年有逐年增高趋势。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95%以上分化良好者有较长的存活期,尤其是乳头状腺癌生物学倾向和预后均较好,少数可转变为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癌[1]。除未分化癌外,手术是甲状腺癌基本治疗方法。对于手术患者,应做好积极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1]。传统教学多采用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作者:张建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病与控酒限盐

    慢性病,尤其是循环系统慢性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比较高,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对社区居民健康的造成比较重要威胁。为探索慢性病的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提高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提出限盐、控酒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居民和高血压患者在慢性病防治知识掌握率、降低吸烟、饮酒率、减少食盐摄入等方面,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改善、血压下降等方面,实验区都优于对照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作者:郑延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各类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刘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通过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呼吸困难的分级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76.5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患者肺功能指标和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取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妍;李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腰椎穿刺放液的疗效。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SAH开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对照组35例,行腰椎穿刺放液,比较两组术后的颅内压(ICP)指标变化、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第1、3、5、7天的ICP指标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tSAH术后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有利于降低ICP,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钟灵;宋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脂症强化降脂治疗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强化降脂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门诊部就诊的老年高血脂症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HDL-C、TG、TC指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高血脂症强化降脂治疗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降脂的首选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锋;靳雪松;杨柳青;王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手术室夜间工作质量提高的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夜间工作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160例在夜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其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对行夜间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的夜间工作质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流行性传染病的现状与预防控制策略

    流行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给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引起各级政府、医疗部门及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全面阐述国内常见流行性传染病及其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对预防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唐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住院期间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的发作次数,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呼气流量峰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及住院天数,改善了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欣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妇科肿瘤疾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妇科肿瘤疾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确诊的69例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为样本,进行针对性护理,评价护理措施实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结果患者护理措施实施率为(95.42±4.66)%、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7.31±3.93)%、患者满意度为(95.24±4.37)%、家属满意度为(97.11±5.82)%。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将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减低至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周静;王琼;唐晓辉;苏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维生素A与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麻疹的护理

    目的:研究维生素A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麻疹,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均采取维生素A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使用维生素A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麻疹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

    作者:薛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血透模式对透析患者中大溶质清除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中大分子代谢紊乱时,比较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单纯血液透析及组合型人工肾)进行透析治疗对中大分子清除的差别。方法选取50例中大分子代谢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5例采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25例单纯血液透析(HD组)治疗,分别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血并比较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钙(Ca)、磷(P)、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GB)、血浆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两组钙均有上升, HP+HD组磷水平基本稳定,HD组磷却略有升高。HP+HD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ALB)明显上升(P<0.05),SCr、BUN、iPTH, 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下降(P<0.01),HD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论采用人工肾的治疗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其社会效益深远。

    作者:马聪;吕睿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趋势--无张力修补代替传统术式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与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医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00例,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主要采取传统修补手术治疗,而实验组(50例)主要采取无张力修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随访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术后第2天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指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有45例患者治疗有效,概率为90%,对照组有35例患者治疗有效,概率为70%,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修补的治疗方式对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作者:杨功德;石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地高辛血清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100例住院患者,均于治疗药物检测室接受地高辛血清浓度检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地高辛用药剂量、血清肌酐清除率不同的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以及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中毒情况。结果患者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平均为(1.84±1.02)ng/mL,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肌酐清除率越高,患者的血药浓度越低;服用大剂量地高辛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服药者;共10例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大剂量组中毒发生率为33.3%,大于小剂量组(6.6%),P<0.05;血清浓度<0.8 ng/mL、0.8~2.0 ng/mL、>2.0 ng/mL者的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3.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患者中毒,威胁其生命安危,而地高辛血药浓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浓度监测,提高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王曦林;余海清;舒红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人性化护理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二型糖尿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以3个月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配合度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配合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人性化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具有必要性及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葛冬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部B超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腹部B超在绝经女性取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4例绝经后取环女性,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取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取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取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B超引导能够降低患者出血量,取环效果较好。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的影响效果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5 d和10 d后精神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杨自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将入组研究对象在签署入组同意书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护理质量结果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35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26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13级医学与护理系4个班的临床实习护生共200名,其中2个班105名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观察组),另2个班95名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应急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较高,具体表现为有利于培养临床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临床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处理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结论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是一种可行性很高的教学法。

    作者:唐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产前超声测量的规范化问题探讨

    超声在产科的应用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检查胎儿是否存活、胎位以及简单的测量,它在产科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胎儿各个方面的观察、多指标的测量以及综合性的分析判断。其中,在胎儿观察方面,健全的检查流程、标准的扫查切面、规范的检查方法、精确的超声测量,已成为胎儿超声检查的根本。本文重点围绕胎儿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腹围、股骨长、羊水等各项指标的超声测量,就规范性超声检查、标准化测量以及避免或减少测量的误差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刘敏;高希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