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因素及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苗雨晴;柏全豪;孙利丽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发生因素, 发生率,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访观察,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因素及发生率。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10例,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进行评定,统计PSD的发生因素及发生率。结果发病2周,12周,24周PSD的发生率分别为43.64%,55.45%,58.18%。多为轻中度抑郁。抑郁的发生率受文化程度和病变部位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发病因素中性别、病种、年龄等因素,对抑郁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6分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NIHSS评分<6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60分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ADL评分>60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有较大比率会发生PSD,多为轻中度抑郁。文化程度、病变部位均能影响抑郁的发生率,患者神经功能缺缺失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成正相关。PSD的发生率随NIHSS分值的升高有增高趋势,随ADL分值的降低有增高的趋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治疗对比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由笔者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0例,按照所行不同术法分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10例在研究组,行开腹根治术的10例患者在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就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生存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D2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程桂福;赵起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3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3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实施的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一般护理组)18例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阎峰;张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各94例,对比两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4.83±1.26)d、胰岛素用量(28.47±3.25)U/d以及低血糖发生率(7.45%)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胰岛素泵注射进行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能够显著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患应采取的科学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手术病患7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6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病患实施科学全面护理。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患实施科学全面化护理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确保手术的顺利及高效开展,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患身体尽快康复痊愈。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综合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57.5%。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5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显著性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盛璐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23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方法收集23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男女比例为8∶15,平均年龄54.71岁,就诊时以出血症状为多见(16例),17例镜下示原发灶溃疡,肿瘤平均浸润深度3.84 mm;Ⅰ期9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4例;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术后辅以化、放疗,9例出现转移,其中以肺远处转移为多见(6例)。结论头颈部为黏膜黑素瘤高发部位,该类患者就诊时多有原发灶溃疡与较深的肿瘤浸润,对于分期标准、治疗方法、预后分析等仍需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作者:肖旭东;韩春荣;顾梅凤;杨建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对乳腺良性肿块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疗效显著,切口瘢痕小,并发症少,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海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肾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共有33例;将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有33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多少、住院时间的长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等相关的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后住院时间的天数、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相关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改变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时,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对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松;卢学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6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6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单纯放疗,实验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同步放化疗,分析比较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0%)和实验组患者(68.75%)无显著区别,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易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李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38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38例患有脑血栓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终整体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63.2%,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给予的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效果是远远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可以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可以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给予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奉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延伸护理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和分析延伸护理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84例产妇作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对象,并将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伸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中满意38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7.62%;对照组产妇中满意19例,一般20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88.1%。观察组产妇产后康复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云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保障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转运过程中安全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由我院主动接运患者与同期由基层医院送诊患者的资料。结果主动接诊转运198例患者,转运过程中瘤体破裂出血死亡患者3例,成功率达98.1%;基层医院送诊127例,转运途中患者死亡4例,成功率96.8%。结论患者发病确诊24 h内及时接诊或送诊,医、护、司密切配合,充分的镇静止痛,降压,心电、呼吸监护,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转运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贺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组方叶酸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酸单药和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联合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其Hcy浓度在20~30μmol/L,共132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叶酸组46例、复合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叶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5 mg每天1次口服,复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5 mg、维生素B6片10 mg、甲钴胺片0.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Hcy浓度。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叶酸组、复合组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Hcy浓度均有下降,三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Hcy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叶酸组与对照组比较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复合组与对照组比较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叶酸组与复合组比较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应用叶酸单药干预。

    作者:郝金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恩拉霉素预混剂中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

    目的:建立从恩拉霉素预混剂中分离纯化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方法。方法采用正丁醇与酸水反复萃取,利用Pre-HPLC方法对恩拉霉素精制品中的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用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确证,经分析型HPLC检查,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的纯度均达98.0%以上。结论由该法制备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高,适合于其对照品的制备。

    作者:唐阳刚;李敬辉;徐新军;黄洁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螺旋CT在肺淋巴管肌瘤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螺旋CT用于肺淋巴管肌瘤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疑似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按照螺旋CT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按病理诊断结果对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诊断结果及诊断依从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91.7%,两种检查诊断结果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螺旋CT的总依从率为94.4%优于病理诊断的77.8%的总依从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螺旋CT用于肺淋巴管肌瘤病诊断具有符合率高,依从率高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孙屹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在肠造口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肠造口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明确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指标,比较CQI实施前后造口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对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掌握率,以及肠造口护理发生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应用于肠造口护理中,对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降低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赵胜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医整体护理观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整体护理观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一共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和中医整体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血糖总体控制良好为24例,研究组整体血糖控制良好的为28例,研究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整体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6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就诊号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41.79%),总有效率92.54%;对照组显效22例(32.84%),总有效率76.12%。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以得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比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颂滨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的常规组;另外一组是采用的是在基础治疗之上配合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的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治疗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好于基础治疗的常规组,并且患者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与改善,同时心电图的数据有所好转,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邬树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结合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儿沉默症状、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儿沉默症状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联合认知干预,比较2组患儿负面情绪的改善情况,观察其抑郁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抑郁、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降低至(14.93±3.44)分,焦虑量表评分降低至(10.31±2.5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儿的临床干预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可纠正患儿负面情绪,改善其抑郁、焦虑及沉默症状,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重建;左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