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就诊号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41.79%),总有效率92.54%;对照组显效22例(32.84%),总有效率76.12%。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以得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比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颂滨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儿科接收的52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2例作为对照组,均取无名指指尖末梢血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和白细胞计数检测,观察并对比2组的阳性率及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健康儿童,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细胞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通过较高的阳性率判断患儿病情,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确诊有重要的依据作用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朱如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早期双眼视觉恢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研究内容收集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资料(70只眼)。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干预手术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另外一部分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吸除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均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病症的干预,术后针对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校正,观察患者远距离和近距离交换的立体视线功能检验结果。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常规组的术眼视力明显呈现比实验组较低的情况,P<0.05。两组患者中存在黄斑型的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力病症,实验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0.15%,常规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75%,收集数据信息存在差异,P值<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干预后可以发现老年患者出现白内障病症后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在手术执行过后不能完全恢复之前的双眼视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经历了漫长的视觉抑制,附加手术之后由于屈光差异问题,都是造成患者视觉病症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健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各94例,对比两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4.83±1.26)d、胰岛素用量(28.47±3.25)U/d以及低血糖发生率(7.45%)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胰岛素泵注射进行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能够显著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建立从恩拉霉素预混剂中分离纯化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的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方法。方法采用正丁醇与酸水反复萃取,利用Pre-HPLC方法对恩拉霉素精制品中的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用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确证,经分析型HPLC检查,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的纯度均达98.0%以上。结论由该法制备恩拉霉素A和恩拉霉素B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高,适合于其对照品的制备。
作者:唐阳刚;李敬辉;徐新军;黄洁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并将呼吸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呼吸科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呼吸科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护患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呼吸科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科患者(P<0.05)。结论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还能增加总满意度。
作者:范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给予所有糖尿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此给予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二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心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之前的SAS、SDS评分都有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的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显著,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柳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选择水平直肌移位术对斜视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斜视患者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水平直肌移位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采用水平直肌移位术完成治疗后,对于表现为共同性水平斜视合并小角度垂直斜视但是未合并出现垂直肌功能异常患者共包括14例,完成治疗后,患者上斜视矫正2△~8△;患者残余上斜视为2△~5△。所有患者的眼球运动均未出现异常的现象。对于未合并出现斜肌功能异常,表现为V型斜视的患者,临床对其实施垂直矫正,终结果为非共同性8△~30△。对于合并出现斜肌功能异常A型斜视患者,对其实施垂直矫正非共同性8△~25△以及10△~30△;终获得的临床矫正效果均显示良好。结论针对斜视患者,临床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共同性垂直斜视症状以及A~V型斜视症状进行有效矫正。
作者:陈园园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儿沉默症状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联合认知干预,比较2组患儿负面情绪的改善情况,观察其抑郁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抑郁、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降低至(14.93±3.44)分,焦虑量表评分降低至(10.31±2.5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儿的临床干预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可纠正患儿负面情绪,改善其抑郁、焦虑及沉默症状,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重建;左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Hemotype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emotype全自动血型仪对11298例献血者样本进行ABO、Rh(D)血型及盐水不规则抗体鉴定,并与手工法对比。结果11298份样本全自动血型仪ABO一次定型准确率为99.9%(11287/11298),手工法ABO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7%(11268/11298),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D)血型正确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比较O细胞凝集阳性率:0.08%、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型仪鉴定结果准确可靠,能永久保存;其实验操作规范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发生;并且它更易于检出不规则抗体,适于血站大批量血型检测。
作者:王梓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的常规组;另外一组是采用的是在基础治疗之上配合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的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治疗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好于基础治疗的常规组,并且患者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与改善,同时心电图的数据有所好转,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邬树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57.5%。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5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显著性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盛璐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由笔者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0例,按照所行不同术法分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10例在研究组,行开腹根治术的10例患者在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就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生存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D2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程桂福;赵起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中医整体护理观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一共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和中医整体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血糖总体控制良好为24例,研究组整体血糖控制良好的为28例,研究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整体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10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编号奇偶随机分成护1组和护2组。其中护1组患者行常规风湿免疫疾病护理流程,护2组患者强化对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满意评分。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护2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护1组,住院时间明显比护1组短,满意评分明显高于护1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湿免疫疾病中通过强化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菁珺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对乳腺良性肿块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疗效显著,切口瘢痕小,并发症少,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海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至2015年1月接收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抽选,将其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预后对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缓解57例,缓解率为95.0%,和对照组缓解率的75.0%相比较高,二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提高疾病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董媛媛;高美静;杨艳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提高疾病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经多排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患者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资料。结果病灶呈圆形低密度结节影,直径0.9~3.7 cm,边界清楚,其中7个病灶位于肝表浅部位,1个位于肝叶深部,密度低于肝实质,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延迟期8个病灶边缘均显示薄层纤维组织包裹,4个病灶显示周围包膜强化。6个病灶提示为良性肿块,2个病灶疑为不典型肝癌。8个病灶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影像学诊断准确率75.0%。结论多排螺旋CT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不典型病例可联合MRI,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头孢克肟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5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历号尾数进行分组。病历号尾数为奇数的患儿有44例、纳入实验组的范畴;另外的41例患儿纳入参照组的范畴。参照组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予以治疗;实验组患儿则使用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稍高于参照组,但是对比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也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接近,且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牙科焦虑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0例牙科焦虑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护患者拔牙护理情况,并分析拔牙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止手术病例。手术期间,患者血压存在波动情况,收缩压大于舒张压,但波动幅度比较小相对平稳,拔牙时血压与心率水平高。结论对于牙科焦虑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拔牙护理措施,能确保患者安全,使患者情绪得到缓解。
作者:杨馨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