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中痊愈出院者45例,总治愈率达到89.6%。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发病较急,且病情难以控制,给治疗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因此合理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静脉输液小儿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沟通。通过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结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86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可能引起空气栓塞、血气胸、误入动脉、导管栓塞等并发症并发症。与其他路径经上腔静脉的穿刺置管术相比,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周秀梅;王丹丹;王锐;邹业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88例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四期,针对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愈74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18%。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发生的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970例晚期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早期早产(207例)和全部足月产(11985例)产妇为对照,比较分析晚期早产的母源性影响因素。结果年龄<20岁、外来流动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双胎妊娠、无定期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与晚期早产和早期早产均有关(P<0.01);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与晚期早产有关(P<0.05、0.01);妊娠合并贫血与早期早产有关(P<0.01)。结论除早产共有的影响因素外,流产次数≥3次、胚胎移植术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是晚期早产独有的母源性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预防晚期早产的发生。
作者:柳锡永;刘小媚;金志彪;徐兰飞;吴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我科开展无创通气9个月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等指标变化。结果 BiPAP呼吸机治疗后17例(94.4%)患者2~4 h、24 h、72 h及通气结束后较治疗前pH、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5.6%)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3 h及6 h复查血气分析,PaO2升高, SaO2升高,PaCO2升高,病情加重,气管插管,转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杜秀玲;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了明确脑微出血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对临床诊治的帮助,本文通过对脑微出血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临床影像学对脑微出血的诊断要点,及其对脑微出血诊断和治疗的帮助,继而总结不同表现所提出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对此种症状不典型的疾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林平;高峰;臧福才;唐伟;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恶性腹水治疗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恶性腹水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42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恶性腹水进行治疗时,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机具有确切临床疗效,可对患者预后质量显著改善,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不良反应,患者接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孙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1年以来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24/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33%(1/30)与对照组患者6.67%(2/3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口腔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59例麻醉效果达到Ⅰ级,16例达到Ⅱ级,麻醉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结论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为患者提供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麻醉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吴美珍;彭国光;谭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的成员,参与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调节,在细胞凋亡抑制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在大多数已分化组织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而在多数肿瘤细胞高表达,这一特异性分布与表达使靶向survivin抗肿瘤疗法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survivin的结构和基因特性,主要介绍survivin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靶向作用等方面的近年来研究进展。
作者:雷冬;魏清筠;李菊;姚其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腰椎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比较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两组腰椎终板角在L5~S1数值小,在L3~L4数值大;两组椎间隙高度在L1~L2数值小,在L4~L5数值大,呈递增趋势;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性,腰椎终板角的大小及椎间隙的高度能够反映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世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1991年美国头颈外科基金学院颈部淋巴结分组方法及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Ⅶ区法对颈部可疑淋巴结进行分区,回顾性分析274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为82.8%,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93.4%。超声诊断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2.5%、98.3%;41.2%、96.4%;53.1%、95.1%;50.0%、97.2%和34.1%、89.7%。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术前进行超声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分区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陶玲玲;唐蕾;徐文颖;陈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儿科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阅读大量的文献对临床上患儿使用抗生素种类、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科临床抗生素应用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是二者联用居多,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溶媒、给药方案、给药量不当及用法不合理。结论目前我国儿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作者:周满如;吴凯珊;符土平;刘钰瑜;郑雅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临床研究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治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相互对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脑出血康复护理较佳方案。结果专业的护理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有效地改善预后。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其整体护理,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保证治疗的高成功率。
作者:戴丽娟;郭珺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总结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外镇痛泵与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2011年至2012年共计100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资料,分A、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有效观察、评估、分析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静脉镇痛泵与硬膜外镇痛泵术后均能达到镇痛效果,比较硬膜外泵容易脱落,而静脉镇痛泵不易脱落,相对静脉镇痛泵更优于临床,但静脉镇痛泵用药较贵,相对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疼痛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因此,不断完善术后镇痛的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预防疼痛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消除或减轻疼痛非常重要。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静脉镇痛泵与硬膜外镇痛泵相比,静脉镇痛泵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彩红;李华;王军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老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十分广泛。它作为血小板抑制剂,通过对环加氧酶(COX)的非选择性抑制作用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较好抗凝作用,长期小剂量服用ASA已普遍使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出血、头痛、眩晕、耳鸣或过敏反应,但未见有关节腔出血的相关报道。现将阿司匹林引起自发性膝关节出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郭琦;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前的健康教育对脱机成功的影响。方法本组病例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时机、方式、方法及内容进行探讨,如在病情稳定后选择患者能够接受的时机、方式、方法,向患者宣传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说明脱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及对呼吸机的依赖等异常心理,指导患者在试脱机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增加视觉信息传递,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正确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治疗及护理,坚信一定会顺利脱机。结果本组20例呼吸机依赖患者,其中17例一次性顺利脱离呼吸机。结论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对呼吸机治疗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焦虑、恐惧、依赖心理等异常心理,只要在患者脱机前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呼吸机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就能大大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作者:姜春平;李丕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及常见的不合理联合用药。方法从我市某医院资料库中随机抽取200名病例,仔细研究病例,分别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情,给予以上15种心血管口服药进行治疗,为确保药物与患者病情的针对性以及剂量的准确性,计算其DUI值,并根据DUI值进行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合理用药的药物有: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厄贝沙坦、地高辛、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尼群地平、复方利血平片、乙胺碘呋酮、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片十二种;不合理用药的药物有:赖诺普利、卡托普利和尼莫地平三种。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用药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剂量适中,对于不合理使用的药物情况还需进一步的跟进。
作者:高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血清铁蛋白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评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血清铁蛋白在四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365.44±15.2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8.64,P<0.05);重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453.68±21.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4.78,P<0.05);中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289.21±19.3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L,有统计学差异(t=11.98,P<0.05);轻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170.53±13.86)n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1.74, P>0.05)。以Gensini评分为应变量,以血清铁蛋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回归系数=0.166,标准误=0.077,标准化系数=0.182,t=2.166,P=0.032)。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高,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随之增高,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姜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