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肠镜检查患者发生晕厥的应用效果

匡艾华

关键词:肠镜检查, 预见性护理, 晕厥
摘要:目的:对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生晕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需行肠镜检查患者16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晕厥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晕厥,发生率1.18%(1/8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6例晕厥,发生率7.89%(6/7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P=0.046)。结论对进行肠镜检查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晕厥的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板蓝根颗粒中RS-告伊春的含量

    目的:建立板蓝根颗粒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6∶94),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 RS-告伊春在1.94~30.9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定量限为7.12 ng/mL,回收率为96.1%,RSD为1.6%(n=9)。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方法的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板蓝根颗粒质量分析控制方法。

    作者:朱文灯;张倩;吴翠;霍艳萍;凌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老年肺癌患者检测血清CEA、NSE、CYFRA21-1用以诊断辅助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216例,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82例,测定血清三项指标,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癌患者的血清三项指标相比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具有明显优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肺癌患者的CYFRA21-1水平与非老年肺癌患者相比,明显较高,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同年龄段的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较高,鳞癌组血清CYFRA21-1水平较高,小细胞癌血清NSE水平较高,且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腺癌患者较非老年腺癌患者CEA水平较高,老年鳞癌患者较非老年鳞癌患者CYFRA21-1水平较高,且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同年龄段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也逐渐升高;不同年龄之间肺癌三项联合检测诊断率差异不明显,与单项检测相比,优势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有利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早期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视护理带教工作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预练,而临床实习带教则是培养优秀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带教模式已不适应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重视护理带教工作,建立完善的护理带教制度,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护理院校及教学医院的当务之急。

    作者:孙芳;郑云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干预护理研究

    目的:探寻糖尿病的优质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1月至6月入院治疗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者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药物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并发症的预见护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糖尿病足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并发症做到了及时的发现、预防和治疗,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艺;程远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室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手术室工作中所应用的优质护理进行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性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统计。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均呈现出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效果,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医院手术室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身体及心理恢复质量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医院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孝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3年来我院输卵管妊娠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正常早期妊娠妇女106例为对照组。采用宫颈分泌物分离培养及胶体金方法分别检测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病例组8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有34例(39.08%)UU感染,其中11例(12.64%)同时感染CT,21例(24.14%)为单纯CT感染。对照组106例患者中有20例(18.87%)UU感染,其中例5例(4.71%)同时感染CT,12例(11.32%)为单纯CT感染。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增加输卵管炎及盆腔炎的发生,与输卵管妊娠关系密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对189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卫生指导、锻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腹膜透析导管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后回访等,总结了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重视心理护理、卫生指导、饮食护理、导管护理、严格培训考核及按时回访,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

    作者:周解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白鹤藤的化学成分预试验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白鹤藤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白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和滤纸法,对白鹤藤石油醚、95%乙醇、水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推断白鹤藤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白鹤藤可能含有油脂类、萜类、甾体、酚类、有机酸、黄酮类、三萜类、蒽醌、内酯、香豆素、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鞣质、糖类、多糖、苷类和皂苷类成分。结论初步确定白鹤藤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白鹤藤的化学成分分离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曾凡林;沈云峰;张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5例寰枢椎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应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JOA颈椎功能评分量表及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定1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针对寰枢椎不稳定采取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安全可靠,适于广泛应用。

    作者:陈品奇;蔡小军;江杉;杨杰;陈朝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讨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足够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特征进行重视,这样的话则可以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诊断率,并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效的降低。

    作者:左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了解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特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专科护理,了解中药治疗方法,易发人群的保健及护理。

    作者:凌丽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8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护理,观察两组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100%(9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3%(84/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锻炼有利于促进排尿,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郭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行剖宫产手术生产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抽取产科收治的采用剖宫产手术顺利生产的112例产妇,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产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痛阈值,提高产妇手术新生儿的安全性。

    作者:张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能谱成像技术在腹部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CT能谱扫描技术选择在腹部扫描中的佳扫描参数、单能量图像、ASiR迭代算法。方法对82例患者进行腹部螺旋平扫,能谱平扫,能谱增强,重建单能图像,重建10%~80%ASiR,分别测量肝脏、脾脏、肾脏、膀胱平均CT值、SD值、剂量CTDIvol和DL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70 keV单能量图像与120 kVp 30%ASiR的图像质量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明二者图像质量相当,同时说明70 keV单能量图像要优于120 kVp的FBP图像质量(P<0.05),能谱成像的扫描剂量与常规120 kVp螺旋扫描的剂量相当(P>0.05)。结论能谱成像选择佳参数,可以降低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而更多的信息。

    作者:李秋平;韩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腔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探讨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胸腔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并结合国际上新临床研究进展,对该方法临床教学中学生经常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为临床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梁志欣;邱添;赵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综合科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研究组为3%,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但研究组明显由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循证护理,患者情况稳定,各功能情况良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邝美卿;李婉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结果为:焦虑(10.2±2.1)分、恐惧(8.9±1.7)分、抑郁(7.1±0.9)分、敌对(8.0±2.1)分、躯体化(13.2±5.1)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86%)(P<0.05);实验组对我院护理满意度达到9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等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华聪;范桂芳;李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实施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对40例适合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经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20例,并于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术20例,配合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一般护理。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肠功能恢复、切口美容效果、平均住院日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效果明显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一种术式,同时术前、术后采取精心的护理是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在临床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目的:探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CT扫描。进行CT肺功能定量分析得出肺功能参数值:CT值、像素指数(PI)、容积等,对比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轻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肺总容积:PI-960~910均显著增加;平均CT值:PI-800~-600,PI>700均显著减低(P<0.01),PI-1024~960、PI-910~800在正常组、轻中度组及重度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技术诊断能够对不同程度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肺功能进行评估,适合于不能耐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肺功能情况的检测。

    作者:康雪娜;李雪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头孢地嗪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调动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头孢地嗪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效果,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振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