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MBO管理法在外科护理带教中的体会

齐建新

关键词:MBO管理法, 外科, 护理带教,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MBO管理法(目标管理法)在泌尿外科护理带教中的体会。方法我们对45名2008届护理本科生和32名2010届的护理专科生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临床带教,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带教进行中随时评价,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结果通过运用MBO管理法,护生在理论、操作、健康教育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的带教效果。结论将MBO管理法运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带教中,使护生及带教老师有了明确的带教目标,提高了老师的自身素质,使学员能主动参与到带教计划的实施中,提高了外科护理实习生的整体水平。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甲状腺肿伴Meigs综合征、糖类抗原125升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卵巢甲状腺肿合并麦格综合证病例的治疗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检示肿块为囊实性,且多见以卵巢实性;镜检为肿瘤组织由分化较好的甲状腺滤泡构成,包膜内由含有少量类胶质的小滤泡构成,小滤泡排列较疏松,间质有明显水肿。糖类抗原125为600U/mL。免疫组化:甲状腺TG、CK胞质,胞膜阳性,类癌成分Syn和CgA阴性。患者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结论卵巢甲状腺肿临床特征独特,发病率低,预后好。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缓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泽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目的:分析讨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及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院(天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在住院期间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我院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的手术指征有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头盆不称等。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剖宫产率的升高还由于手术指征的放宽和社会因素;为减低剖宫产率,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医护人员医疗素质、加强优生优育的教育宣传、减少人为干预。

    作者:农青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诊及创伤外科中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脉搏氧饱和度(SpO2)波形在急诊及创伤外科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急诊及创伤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复苏后监测中,44例轻度低氧血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缺氧状态均有效缓解,3例患者多脏器衰竭死亡;93例中度低氧血症患者中59例缺氧状态均有效缓解,34例未缓解,6例患者转院治疗,22例患者多脏器衰竭死亡、6例患者呼吸衰竭死亡;63例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中有31例缺氧状态得到缓解,32例未缓解。其中3例因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25例多脏器衰竭死亡,4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与正常患者、轻度低氧血症患者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低氧血症程度与存活率密切相关。结论SpO2监测对急诊及创伤外科患者的临床救治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分娩结局与新生儿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疼痛率、轻度疼痛率分别为30.77%、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4%、28.8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有利于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且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80例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针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其中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7.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胃出血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诊断(附56例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部创伤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肋骨骨折49例,肺挫裂伤37例,湿肺18例,气胸(和)血胸20例,肺血肿或肺囊肿7例,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13例,创伤性膈疝1例,其他骨折6例。结论X线平片简单易行,是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CT敏感性高,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程度,为危重及复合伤患者首选。二者优化选择并相互结合,能为临床提供丰富信息,全面完善诊断。

    作者:曹锋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流程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200例手术病例以及30例手术操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的流程管理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流程管理,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手术管理。调查手术后的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3.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人员的满意度为86.5%,观察组手术人员的满意度为94.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可以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缺陷,还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FDP与DD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临床评估

    目的:FDP与DD定量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估。方法将2014年1~10月本院各临床科室患者及健康人群103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FDP与DD定量检测,做综合分析,以评估二者联合应用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DD溶差异较大,生理因素与健康人群也有一定差异。结论FDP及DD联合检测在PTP中高危险度患者的鉴别,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鉴别以及在溶栓治疗中的实时检测,都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更有价值,特别是诊断DIC能明显提高敏感度,特异性和诊断率。

    作者:秦治亮;何召新;李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校水痘防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索更行之有效的高校水痘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某高校近年学生水痘的临床数据及描述性分析结果。结果该校近年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本科新生为高发人群,是防控工作的重心。结论校医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落实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如开设健康教育课、新生入学开展疫苗接种)等途径入手,确保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保护大学生群体健康。

    作者:张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胆道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的螺旋CT胆道多平面重组技术对5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检查,将选取的病例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胆道的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术前定位及梗阻程度诊断准确率达95%,定性的诊断准确率达88%。结论对于多层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有较高的差异性,它是一种比较快速、准确并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胆道的梗阻术前评价和诊治提供充分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柏国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6例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

    痰热清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引入中药指纹图谱,研发和批准上市的中药注射液。该方用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熄风止惊及抗病毒和抑制细菌生长的双重作用,同时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我院自2013年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以来,监护全院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中,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现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的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6例进行分析,希望对临床的合理用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赵薇;王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癌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关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出现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8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外周表浅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缓解情况。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在术后体位改变时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术后经控制输液速度后,心脏相不良关事件缓解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安置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心脏不良事件有一定相关性,此类患者术后突然改变体位及输液过快会有快速心率失常的可能。术后护理应注意体位的护理、液体的管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枫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药五苓散的药理作用与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妙用

    目的:总结中药五苓散的临床药理作用,探讨中药五苓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医常规保守治疗+中药五苓散。观察对比指标包括:清醒时间及清醒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是(3.74±0.48)d,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清醒率达49例(98%),GCS评分(9.74±0.35)分;对照组50例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是(6.13±0.79)d,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清醒率达40例(80%),GCS评分(7.58±0.49)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1个月清醒率显著大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五苓散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天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内镜联合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联合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胆道探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CRP水平更低,切口长度小,且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内镜联合腹腔镜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有并发症少、创伤小且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晋;赵振生;于海洋;王红禄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37例行PPH治疗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PPH治疗痔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为PPH护理积累经验。方法收集37例行PPH的痔患者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合理、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减少PPH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红;谢亚丽;王启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肠道杆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肠道杆菌的抑菌活性,以期为防治肠道杆菌的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测定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和低抑菌浓度。结果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圈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9.17mm;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8.06mm;宋内志贺菌:22.84mm;变形杆菌:18.78mm。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5mg/mL,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变形杆菌:均为12.5mg/mL。结论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肠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宋内志贺菌的抑菌作用显著,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

    作者:曹桂范;杜喆;杜惠莲;陶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系统性护理干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后的狼疮活动情况与妊娠结局。方法将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依据患者妊娠后狼疮病情发展控制情况,分为狼疮活动组11例与狼疮控制组26例。结果狼疮活动组并发症发病率高于狼疮控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活动组低于34孕周分娩患者显著多于狼疮控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活动组终止妊娠平均孕周低于狼疮控制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少于狼疮控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SLE合并妊娠时,病情出现进展活动,SLE患者妊娠时对其病情进展的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孕期检测,控制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春媚;张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2水平变化及随访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显著低于观察组(88.00%)(P<0.05);两组治疗前后E2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肌瘤复发、月经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0%、70.00%、22.00%,观察组分别为2.00%、92.00%、10.00%,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樊璠;樊成华;秦岭;秦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