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

何春媚;张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结局,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后的狼疮活动情况与妊娠结局。方法将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依据患者妊娠后狼疮病情发展控制情况,分为狼疮活动组11例与狼疮控制组26例。结果狼疮活动组并发症发病率高于狼疮控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活动组低于34孕周分娩患者显著多于狼疮控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活动组终止妊娠平均孕周低于狼疮控制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少于狼疮控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SLE合并妊娠时,病情出现进展活动,SLE患者妊娠时对其病情进展的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孕期检测,控制并发症发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数值变化在支气管肺炎诊疗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血小板数值变化在支气管肺炎诊疗中的意义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28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28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04例患儿血小板计数升高,包括62例男孩和42例女孩。其中,有86例为重症组,占总数的82.69%,轻症组有18例,占总数的17.31%,两组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重症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为(379.42±68.44)×109/L,轻症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为(248.33±52.18)×109/L,对照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为(167.56±33.15)×109/L,三组儿童血小板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104例患儿发病期血小板计数为(408.34±49.57)×109/L,痊愈期为(220.44±33.83)×109/L。结论血小板检测在支气管肺炎患儿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能够比较准确的对支气管肺炎病情发展状况、病情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病情程度越重,血小板水平也就越高。

    作者:乔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个体化药学监护

    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肺栓塞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受基因、饮食、药物,疾病各方面影响的药学监护进行分析讨论,旨在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曹莉;李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诊断(附56例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部创伤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肋骨骨折49例,肺挫裂伤37例,湿肺18例,气胸(和)血胸20例,肺血肿或肺囊肿7例,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13例,创伤性膈疝1例,其他骨折6例。结论X线平片简单易行,是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CT敏感性高,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程度,为危重及复合伤患者首选。二者优化选择并相互结合,能为临床提供丰富信息,全面完善诊断。

    作者:曹锋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分娩结局与新生儿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疼痛率、轻度疼痛率分别为30.77%、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4%、28.8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有利于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且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护理探析

    目的:探究复杂肾结石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52例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36例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肾结石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能够缓解身体不适,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作者:张巧荣;沈素卿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生药学的教学改革初探

    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多媒体课件、重视生药标本教学、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并注重扩充实验课程项目、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理论及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殷丹;詹亚华;贾效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药五苓散的药理作用与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妙用

    目的:总结中药五苓散的临床药理作用,探讨中药五苓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医常规保守治疗+中药五苓散。观察对比指标包括:清醒时间及清醒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是(3.74±0.48)d,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清醒率达49例(98%),GCS评分(9.74±0.35)分;对照组50例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是(6.13±0.79)d,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清醒率达40例(80%),GCS评分(7.58±0.49)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1个月清醒率显著大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五苓散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天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措施及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如何对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患者进行防护措施及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入院并对其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8例肿瘤患者,统计分析经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及护理方案后静脉炎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8例患者中,经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及护理方案后,2例患者静脉炎症状减轻,6例患者静脉炎得到彻底治愈。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操作技能,并早期开展预防措施,加强置管处静脉的评估工作,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积极消除及治疗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降低或消除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大程度的减轻病痛。

    作者:田苗苗;李涛;张秀丽;侯春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癌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关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出现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8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外周表浅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缓解情况。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在术后体位改变时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术后经控制输液速度后,心脏相不良关事件缓解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安置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心脏不良事件有一定相关性,此类患者术后突然改变体位及输液过快会有快速心率失常的可能。术后护理应注意体位的护理、液体的管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枫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机制设计理论在建立临床药师制中的应用

    医师、药师、护师、技师和患者共同组成一个临床治疗团队,共同目标是恢复和保持患者的健康。如何促成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合作,是当下建立临床药师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设计合理的工作模式,使医师和临床药师大化个人利益的同时,达到共同目标。

    作者:孙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抑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帕金森抑郁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帕金森抑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补肝汤加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MMSE评分与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76.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MMSE评分与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MMSE评分与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潜伏期N2、振幅P2与振幅P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潜伏期N2、振幅P2、振幅P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帕金森抑郁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栾慧;付经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地区2013年度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目的:总结西安市2013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药管理部门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度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9995株,革兰阴性菌12654株占63.29%,革兰阳性球菌5472株占27.37%,真菌821株占分离率的4.11%,革兰阳性杆菌及厌氧菌205株占1.03%;临床分离占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53.4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75%和0.33%,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44%和1.9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68.1%和46.8%。结论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药率与去年相比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耐药监测工作仍要继续进行下去,尤其对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MRSA、VRE、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要进行重点监测,且应与临床加强沟通,使得检验结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徐修礼;陈潇;郝晓柯;张利侠;雷金娥;耿燕;朱建伟;晋兴;孙明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校水痘防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索更行之有效的高校水痘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某高校近年学生水痘的临床数据及描述性分析结果。结果该校近年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本科新生为高发人群,是防控工作的重心。结论校医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落实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如开设健康教育课、新生入学开展疫苗接种)等途径入手,确保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保护大学生群体健康。

    作者:张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带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21例27指,均为甲床区组织大部分缺损,同时合并有指骨部分缺损11例。缺损范围0.8cm×1.2cm~1.2cm×1.8cm。结果本组21例27指有3指皮瓣远端出现水泡,边缘部分坏死,无骨外露,经换药愈合,余24指皮瓣顺利成活,外形功能满意。结论以指动脉穿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甲床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外形满意,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甲床区组织缺损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沈卫军;胡洪良;王恒;王战磊;闫继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目的:分析讨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及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院(天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在住院期间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我院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的手术指征有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头盆不称等。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剖宫产率的升高还由于手术指征的放宽和社会因素;为减低剖宫产率,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医护人员医疗素质、加强优生优育的教育宣传、减少人为干预。

    作者:农青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医海回头望--古今医案六则浅析

    “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可照察焉”,作为中医不断的反思,包括对古今医案的反复推敲,对自己精神道德的照察,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境界层次的提高与升华。基于很多人眼见为实的一般的接受能力,选择几个实实在在的医案,略作浅显的解析,在回顾与解析中去品味医道人生,希望能从中有所升华。

    作者:陈志刚;王亚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善和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2例和一般护理组48例,护理干预组随访时加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健康教育,提高遵医行为和改善生活习惯;一般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用药记录评价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及危险因素控制3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根据问卷调查评价患者吸烟、健康善食及坚持活动等生活方式的依从性;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住院复查PCI术了解冠心病事件的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组3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占86.5%、76.9%、69.2%;而一般护理组分别为79.1%、66.7%、41.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活方式依从性中,有91.05%患者饮食依从性好。结论护理干预组可提高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再发。

    作者: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波依定联用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波依定联用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6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波依定治疗,观察组在采用波依定联用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依定联用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凤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探讨和分析

    目的:探析冠心病AP心内科的规范治疗的方法和其治愈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将130例冠心病AP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治疗组,各65例。结果对比组患者52例患者治疗得以改善,8例出现过敏及不良反应暂停用药,5例患者无效;治疗组63例治疗良好,1例出现过敏症状停止用药,1例无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均次比对比组少,持续时间短,且不良反应较少。根据两组患者心绞发作次数、持续时长及临床治愈的效果差异看来,治疗组疗效显著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方法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内科规范治疗能达到十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治疗期及预后的生活更趋于稳定。

    作者:唐信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与糖皮质激素对照研究。方法7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给予他克莫司治疗。结果A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含量显著低于同期B组,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同期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克莫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优于糖皮质激素。

    作者:陈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