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研究

周金花

关键词:儿童, 成长, 保健, 影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对象资料的分析,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保健护理,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儿童发育整体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好,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概率为8.3%,对照组儿童营养性及病房发生概率为18.3%,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儿童实施综合性的保健护理,可有效降低营养性疾病,推动儿童健康的发展,提高其身体素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比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2型DM治疗的患者68例,分为伏格列波糖组与阿卡波糖组各34例。两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伏格列波糖组给予伏格列波糖片0.2 mg,日3次口服。用量随病情变化调整,可增至0.3毫克/次。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50 mg,日3次,餐前即刻口服。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加用量,多不超过0.2 g,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8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比治疗前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有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一过性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出现,但是伏格列波糖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阿卡波糖组少,具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对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伏格列波糖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少于阿卡波糖片。

    作者:李亚美;陈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妇产科大出血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妇产科大出血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妇产科大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1例行子宫或髂内动脉结扎术,观察组51例行血管性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有效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域体系构成的相关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症候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数据库所收录的300篇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以及200篇包含症候体征以及症状的文章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中医症候主要为气滞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湿热瘀阻证以及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脾气虚证。实证主要有气滞、湿热、血瘀,虚证主要有肾虚以及脾虚。比较多见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有排尿症状,如尿频、尿痛、尿后滴沥、尿急和尿末滴白等,盆腔局部不适;如会阴疼痛、阴器疼痛、腰骶部疼痛等;其他症状,如口苦、阴部潮湿、口干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显示,有利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症候的特征,能够作为进一步的开展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症候的评价和诊断基础。

    作者:宋志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治疗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对80例有门诊大病,能规律服药,每月门诊复诊的高血压患者,监测24 h血压,6时至22时每30 min测血压1次,22时至6时每60 min测血压1次。监测期间正常服药,日常生活不受限制,避免剧烈活动。结果①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血压未能达标,以“反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为主,存在较高的靶器官损害风险。②而血压达标组患者,有11.1%患者是“超杓型”血压,存在夜间低血压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风险。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进行个体化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廖锋;仲玲;方轶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对象资料的分析,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保健护理,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儿童发育整体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好,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概率为8.3%,对照组儿童营养性及病房发生概率为18.3%,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儿童实施综合性的保健护理,可有效降低营养性疾病,推动儿童健康的发展,提高其身体素质。

    作者:周金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衍生化GC法测定乙酰氧基丙酰氯中R型含量

    目的: R-乙酰氧基乙酰氯和S-乙酰氧基乙酰氯与L-α-苯甲基甲胺衍生化,形成非对映异构体产物,在GC中达到分离。方法衍生产物在DB-FFAP 30 m×0.53 mm×1.0μm色谱柱中分离,测定R型对映体含量。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回收率为95.8%~99.8%;精密度为3.9%;R型对映体的LOQ为0.017 ng,LOD为0.005 ng;在固定S型质量下,R型和S型峰面积比值与R型对映体的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结论该法是测定R-乙酰氧基乙酰氯中S-乙酰氧基乙酰氯的含量的一种灵敏、准确、可靠地分析方法。

    作者:兰红梅;王伟;陈小君;怀哲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血压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44例,脑梗死患者36例,治疗及护理方法与脑卒中患者一致,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7d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期护理舒适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对医院护理舒适度满意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对照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方面,两组患者血压除前3 d波动明显外,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过程中,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外,应对患者采用有效合理的舒适护理方式,并及时了解和掌握血压变化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满意率,缓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不适,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中的质量。

    作者:闫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对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可以证实巨淋巴结增生症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病变部位纵隔2例,腹部3例。CT平扫示病灶显示为等密度,1例伴随钙化,而增强扫描示病灶则均有明显的强化。结论 CT可以表现出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病理特征,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使用,为术前的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

    作者:刘金全;海忠;朱志嫦;郭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对Pilon骨折治疗的作用与探讨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患者实施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骨科近期接诊的5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25例(A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6例(B组)实施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其疗效是较为理想的,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陆桂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90例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分析并探究整体护理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壁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则给予整体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2~3个月的护理服务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数据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费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08例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54例急性心肌梗死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2%,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于秋颖;孙艳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加味黄芪建中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加味黄芪建中颗粒组,每组12只,均行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模型组细胞因子(TNF-α、IL-1、ESR、RF、CRP)、关节炎指数、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高于正常组,细胞因子(IL-4、IL-10)低于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片组与加味黄芪建中颗粒组细胞因子(TNF-α、IL-1、ESR、RF、CRP)、关节炎指数、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较模型组降低,细胞因子(IL-4、IL-10)较模型升高,加味黄芪建中颗粒组变异幅度大于雷公藤多苷片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颗粒可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状况。

    作者:高金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不足分析及亚甲蓝辐照的探讨

    目的:分析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后容量不足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街头无偿献血血液46袋,通过对血液去除白细胞、血浆病毒灭活的过程中容量的检测,分析原因。结果所采血液经过白细胞去除、血浆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容量很难达到200 mL,其中主要原因是去除白细胞时滤盘内所残留血液量和过滤亚甲蓝时滤盘内所残留血浆的量。结论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血液容量有一定损耗,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的容量。

    作者:张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我科自2010年1月起开始,针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对策,现将护理风险事件预防对策实施前65例患者组成A组、实施后65例患者组成B组,并就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事件对策的提出及实施,对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首次透析时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首次透析时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开始进行透析时SALB平均数值为(35.1±4.9)g/L,其中76例(47.5%)有低白蛋白血症。且合并糖尿病患者SALB平均数值为(32.0±6.1)g/L;比非合并糖尿病患者(34.6±5.3)低,(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低白蛋白血症主要由透析较迟导致,由糖尿病引起的患者血清白蛋白较低,且血清白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和GFR有关。

    作者:秦文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上呼吸道感染为鼻腔至咽喉部的感染,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1]。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多数为病毒,少数为细菌。以流清鼻涕、鼻塞、咽部疼痛、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常选用利巴韦林这种药物,但疗效不甚满意。为探索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笔者采用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50例患者,并与利巴韦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治疗患儿疗效满意,改善症状较快,安全性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作用于糖尿病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50例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接受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B组患者创面外涂生理盐水。结果观察创面8周后,A组中只有2例患者有浆液脓性渗出,1例有浆液性分泌物;而在B组中,有9例浆液脓性分泌物,5例浆液性渗出,1例为无渗出溃疡创面。A组中2例肉芽组织覆盖的面积有增加,在B组有9例有增加。治疗结束时,A组中有1例,B组2例创面周缘红肿,提示有蜂窝组织炎。结论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可显著缩短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作者:毛瑜芳;刘平均;朱彬;邹进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羟基磷灰石的临床研究进展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动物和人体骨骼的主要无机矿物成分,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针对H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的缺点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羟基磷灰石的改造及临床研究。

    作者:韩丽娜;于梦雪;刘学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节育后异位妊娠的护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异位妊娠发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因而异位妊娠是现代妇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甚至会导致孕产妇出现死亡。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临床对异位妊娠的治疗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异位妊娠护理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节育后异位妊娠的护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异位妊娠护理的现状,并阐述了异位妊娠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异位妊娠护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后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作者:周少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乳腺癌在放射治疗中发生皮炎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对乳腺癌在放射治疗中发生皮炎的预防和护理是顺利完成放疗计划的关键。方法将我科共收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82例,照射剂量50 Gy,疗程5周,根据出现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干对干,湿对湿”,即皮损干燥时予霜剂、软膏,皮损糜烂渗出时予油剂、水剂药物有非常好的效果。结论对放射治疗前放射区域的预防、发生放射性皮炎后的及时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放疗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蒋小莉;刘红;胡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