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陈义秀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普外手术, 症状, 自我效能
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眼球摘除术的心理护理对策探析

    目的:对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比较脆弱,需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护理。

    作者:张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柔性管理理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深入探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方法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作用于护理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科学的排班制度、有效的奖励机制以及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结果将柔性管理理论作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各方面工作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结论柔性管理理论的运用能够对现有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完善,并大程度的激发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王子敬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将临床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为治疗组,患者43例,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为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疗程为2周。三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B组(总有效率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总有效率(4.7%)低于B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可行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婴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42例报道

    目的:研究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BICE)婴幼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BICE的患儿详细观察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胃肠炎及惊厥的表现特点。先后用金标法对患儿粪便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生化(Na+,K+,Ca2+,Cl-,HCO-),跟踪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本病患儿胃肠症状多较轻微,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惊厥多为成簇发作;血生化(Na+,K+,Ca2+,Cl-,HCO-)正常或基本正常;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9例(21.4%)于中央中线或中央区或额区见少量痫样放电,1例中央中线及顶区见痫样波发放,其他32例正常或睡眠时背景活动稍差。轮状病毒抗原:粪便阳性23例。苯巴比妥预防性肌内注射1次后惊厥再发率为79.2%。结论婴幼儿BICE消化系统表现轻,惊厥往往成簇发作。巴比妥肌内注射对惊厥镇痉作用不明显,BICE后遗癫痫的概率很小。

    作者:杨青;宋元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社区产妇100例,均给予产后访视,了解社区产后访视效果。结果访视后,研究人群的饮食情况、卫生情况、恶露情况、检查依从性等均明显改善,与访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可改善产妇及新生儿保健情况,促进孕育保健知识普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许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及相应有效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及相应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10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产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心理应激指数。结果护理总体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心理应激指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危妊娠孕妇护理中,根据孕妇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侯晓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护士如何巧妙应用放松训练缓解压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护士缓解压力的有效性,为今后护士缓解压力的方法做指导。方法选择我中心护士参加放松训练,每日30 min,经过6个月的放松训练后。结果放松训练后护士精神,情绪,睡眠都得到提高。结论放松训练能够让护士身心都得到放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掌握当前为有效及常用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几种方法。方法通过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学、分类、发展与临床表现、检查等进行说明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使用各种不同治疗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治愈。结论过敏性鼻炎的几种治疗方法行之有效。

    作者:王素琴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影响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和急诊PCI)的开展大程度的保护了心功能,明显降低了病死率[1]。但是,给予再灌注治疗后的AMI患者后期所出现的并发症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2-3]。因此,研究影响AMI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指标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讨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一些相关生化指标。

    作者:王飞;赵瑞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开展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探究住院药房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就我院2007年~2009年外科楼注射剂组药房咨询记录共372例,并就用药咨询内容、住院药房参考依据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注射剂组住院药房咨询内容分类的情况为,2007年占据比例分别为19.17%、12.50%、10.00%;2008年:27.06%、14.12%、17.65%;2009年:15.57%、16.17%、17.37%。其中注射器的配伍方面在2008年~2009年逐渐受到重视,均属于药物的基本信息。②2007年~2009年注射剂组住院参考依据连续3年占据首位的是药品说明书,每年的构成比分别达到74.78%、80.37%、83.33%。结论全面加强药物咨询工作,建立药物说明书数据库、编制咨询手册、建立咨询团队等有助于开展药物咨询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医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长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实验组37例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给予对照组37例针灸治疗。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8%。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风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行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8例患者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我们采取JOA下腰痛疗效标准评分,参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来评价症状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有31例在手术结合中医治疗后,症状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取得优良效果,优良率为91.2%,对照组优良人数为27例,优良率为79.4%,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采用JOA下腰痛疗效标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管道系统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黎观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重症腹部外伤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腹部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并总结护理经验,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的60例重症腹部外伤患者,对其进行精心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60例重症腹部外伤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其中57例成功治愈,无并发症,其中3例严重休克大出血死亡。结论通过对60例重症腹部外伤患者进行精心的综合合理,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郭沛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目的:评价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观察共48例,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患者,疗程48周,结束疗程后对出现抑郁症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对照组出现焦躁症状的患者9例,抑郁倾向的患者7例,有重度抑郁的患者3例。心理护理组出现焦躁症状的患者5例,抑郁倾向的患者4例,有重度抑郁的患者1例。结论心理护理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的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玉梅;张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超声对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尽早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进行评估,以选择佳的治疗策略,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超声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探查方法、超声表现、测量参数、评估手段、诊断阈值等方面,并结合自然史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昕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医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目的:研究我国医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方法根据相关的资料以及参考文献,结合国外药学的发展经验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和分析出我国医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和前景,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展望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的未来。结果目前临床药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药学的工作重点。结论医院应该重视临床药学的开展,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

    作者:杨保成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一种新理念在处方点评中的运用与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中新理念的运用与意义。方法抽取处方,查阅患者就诊记录及用药情况,进而评估诊断与用药的相符性。结果患者3年来的用药与诊断围绕对症治疗,服用三年就诊次数逐年上升,临床表现渐增,诊断随之渐多,病因不清盲目用药,疗效甚微,处方存在问题超时超量服用抗生素,他汀类药物服用没有监测肝功能,适应证不符,中成药的使用与辩证辩病相脱离,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则是大隐患。结论运用象数医学透过病象看病因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准,而且促进与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凤云;刘燕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

    目的:分析及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3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4例孕产妇术后3 d的血清IL-2及IL-10水平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5、7 d的水平,而血清IL-6、INF-γ及TNF-α水平则高于术前1 d及术后1、5、7 d的水平,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较为明显,波动较大,应注意进行变化的监测及干预。

    作者:董海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县级医院药学发展新方向的研究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药学发展新方向。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市石林县人民医院药近几年药剂科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研究县级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结果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的契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药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多数县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师制建设,药学信息化管理,PIVAS等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医院药学各方面的水平。结论医院制剂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目的”,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技术服务,建设临床药师制, PIVAS及加强质控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及PDCA法则,促进药事质量持续改进将是县级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方灵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6个化疗周期治疗后病情稳定胃癌患者53例,随机分为卡培他滨组26例,对照组27例。卡培他滨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卡培他滨组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卡培他滨组白细胞减少13例,血红蛋白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3例,恶心、呕吐1例,血性腹泻2例,手足综合征8例。肝转移病灶对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反应佳,而肺转移病灶反应差。结论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和全身化疗获得缓解或稳定的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可延长其无疾病进展期和生存期,提高其2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低,尤其对仅有肝转移病灶的胃癌患者。

    作者:陈朝晖;闫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