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胰腺炎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蒋虹静;崔宇;陈俊宇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胰腺感染, 降钙素原, 抗生素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重症胰腺炎抗生素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33例确诊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病死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T是判断SAP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根据PCT指导SAP的抗生素应用,具有快速简便、及时、准确的优点,以PCT指导SAP中抗生素的治疗,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速效牙痛宁酊中芫花酯甲的限量测定

    目的:研究速效牙痛宁酊中芫花酯甲的限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8 nm,芫花酯甲在7.50~15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09%。结果经HPLC测定其芫花酯甲的含量为5.02μg/mL对10批制剂进行检测其含量均<6.0μg/mL。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速效牙痛宁酊中芫花酯甲的限量。

    作者:杜仙娥;付联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的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

    目的:探讨黄连以及吴茱萸的现代药学研究进展以及其配伍的变化。方法收集有关黄连以及吴茱萸药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同时使用现代药学研究结果以及传统中医理论对黄连以及吴茱萸的配伍合理性进行相应的研究。结果黄连以及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同时在实际的配伍过程中,各种极致的相关变化并不明确。结论黄连以及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在实际的配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同时黄连以及吴茱萸在进行配伍后的相关变化机制并不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刘金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术后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病患术后,经过护理干预产生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通过分组,形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而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依从性上的效果,以及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后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证明了治疗依从性与疗效是正向关系。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先天上睑下垂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效果,减少了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翟翠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进展研究

    超声诊断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具有临床价值,不仅在治疗疾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提高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准确率。本文简单介绍了胎儿心脏畸形的概念,并应用超声产前诊断方法,利用高分辨率超声图像,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反思超声产前诊断方法,并提出自身探索意见,探索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技术。以下就对当前临床中应用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进展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董雪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与合理应用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化疗药物的出现和普遍应用,曾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增多的影响,以及对结核病流行的回升缺乏警惕性,结核病疫情呈现全球性恶化趋势,大多数疫情低的发达国家结核病卷土重来,众多发展中国家疫情出现显明回升。目前,结核病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其防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鉴于对全球结核病发展局势的分析,现将结核病的用药及联合应用,应用抗结核药的规律、疗程,怎样合理选用抗生素,如何保证药物的疗效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探讨,探讨肺结核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寇百屿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酒后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酒后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分析。方法对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酒后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的16例酒后脑外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存活的有15例,死亡的有1例。出院时根据CO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为身体得到良好恢复的患者有11例,身体中残的患者有3例,重残的患者有1例,死亡的患者有1例。结论对于酒后脑外伤的患者需要及时救治,进行全面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尽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秦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各33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皮下注射与人胰岛素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进行8周的观察。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8个时点的血糖,8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 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组餐前、餐后2 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次/天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 2次/天对餐后2 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作者:牛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时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能缓解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克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有氧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指导下有氧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组患者在研究人员指导下给予规范的有氧呼吸运动训练。分别与治疗前及干预6个月后给予肺功能仪检查患者肺功能参数,比较6 min步行距离(m),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观察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次数。结果治疗前后,干预组FEV1/FVC[(51.09±3.85)%比(62.83±4.19)%], FEV1%[(70.81±4.86)%比(76.58±5.03)%];对照组FEV1/FVC[(50.68±3.31)%比(53.71±4.83)%],FEV1%[(70.26±3.95)%比(71.68±4.26)%],2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187.93±65.38)m 比(299.37±72.18)m],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190.36±62.16)m比(221.89±54.27)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后,干预组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呼吸运动训练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数,增加6 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张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及对策

    目的:对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共300例手术患者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对其中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根据呈现出的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和措施,以避免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差错的发生。结果300例患者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医嘱书写、抗生素执行时间、病房药品检查规不规范率分为别8.1%、2.4%、1.2%。结论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还存在医嘱书写、抗生素执行时间、药品检查等规范等不规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规范医嘱书写、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强化术前抗生素执行查对制度、促进麻醉师观念转变,才能保证术前抗生素使用做到真正的合理、正确。

    作者:何云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额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32例心脏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护理资料,通过加强气道管理,掌握正确吸痰的方法及时机,加强湿化气道,给予有效的镇痛镇静,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结果29例患者术后痊愈,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呼吸衰竭,无1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结论心脏术后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的负担,降低其氧耗量,有利于改善缺氧,同时也可减轻心脏的负荷,因此作好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谭顺利;金绍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深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常用的深静脉置管术有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而颈内静脉体表标志相对明显,血流量大,置管方法容易掌握,容易穿刺,易于固定,不限制患者活动,不易被污染,可长期留。颈内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静脉化疗、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长期胃肠外营养支持等领域。置管前后的细心护理,对通畅输液和保留深静脉置管的时间长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其护理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现将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龙凤;刘胜利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生物监测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就是使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由清洁变为无菌的过程,从而为临床科室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用品,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生物监测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提高灭菌质量控制合格率,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方法使用标准包和3M快速阅读器,对生物指示剂进行培养,自动读取终阴性荧光检测结果,是灭菌合格率检测的金标准。结果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进行的2047次生物监测中,有2例测试结果为阳性,阳性率占0.001%,对于出现的阳性结果,我们通过给与措施干预,保证了灭菌物品合格。结论生物监测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不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灭菌物品合格率,而且有效保证了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丽君;李大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甲基强的松龙致窦性心动过缓1例

    1例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肺间质性变的患者,甲基强的松龙200 mg/d静滴,治疗到第3天,患者出现胸闷、头昏、乏力症状,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38次/分)。停用甲基强的松龙后恢复正常。

    作者:张善民;吴斌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骨科接受踝部骨折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对这80例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40例患者使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踝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手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时借鉴应用。

    作者:黄玉林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妊高征产妇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认知度与喂养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妊高征产妇通过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和喂养率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妊高征产妇,把120为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产妇。在对照组60例产妇中给予医院常规的产前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在观察组中对妊高征产妇进行系统的产前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认知度的指导,然后对比两组的数据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系统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对照组在母乳喂养认知度和母乳喂养率相比之下较高,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乳房发病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妊高征产妇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母乳喂养的认知度上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能够大大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并且提高喂养率。

    作者:贾秀臻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规范化病情观察模式用于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对手术患者设立病情观察的基本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从患者的一般资料、拟行手术及侧别、手术方式、手术要点、手术病情变化及主要护理问题、配合要点等6个基本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有效的预测手术风险,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士工作的效率和专业能力。

    作者:张麦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龄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目的:探究高龄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高领肠梗阻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46例。针对46例患者强调病情观察、心理疏导、禁食与胃肠减压、中药灌肠、静脉补液等几方面护理措施的落实。结果46例高龄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同时应用整体护理的观念,使患者的身心均得到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临床护理也应有整体观念,良好的中西医结合同时配合整体护理可以使患者身心均得到护理和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裴玉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在入院前、入院后6个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母婴同室早产儿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为了迎合21世纪医疗体制的要求,对我科室接收的母婴同室的早产儿58例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研究。在万方数据库中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并整理,归纳总结,并通过对58例的早产儿的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早产婴儿的新的临床护理路径,希望能够为以后临床工作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