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尊玲;李应梅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11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出血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rthel指数、并发症概率、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患者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降低并发症概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推广。。
作者:杨平;仲美玲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经纤支镜分米波治疗对狭窄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治疗的狭窄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介入纤置镜分米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效果。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均有一定改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狭窄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采用纤支镜分米波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大自主通气量等肺通气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洋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精心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并发症。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临床并发症情况。
作者:徐洪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产妇未行盆底康复训练为对照组,56例产妇行盆底康复训练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手测肌力、电测肌电值、盆底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盆底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产妇手测肌力、电测肌电值、盆底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盆底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
作者:游尊玲;李应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的临床表现,救治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治疗60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根据60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均治愈,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高血压鼻出血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的病理不同,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症特点,严格按照医嘱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不同干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和病情缓解相关时间。结果干预后第3、5、7天研究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缓解相关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强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并缩短黄疸消退和住院时间。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负压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79位甲状腺结节患者,共87个甲状腺结节。所有结节均得到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在87个结节的穿刺过程中,采用目前常用的两种的穿刺方法进行分组,第一种无负压穿刺方法共41个结节,第二种有负压穿刺方法共46个结节。对照分析87个甲状腺结节细胞学及病理学结果,得出穿刺细胞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87个甲状腺结节中,32个为恶性结节,55个为良性结节。无负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3%、88.5%、90.2%。负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2%、89.6%、89.1%。经各项比较P均>0.05,统计学无差异。结论两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比较,P均>0.05,统计学无差异。
作者:谷丽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者64例,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都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机体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静脉应用3~5 mg/(kg?d),于1~2 h内用匀速输入,7~10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体质量日增长快、在院天数少(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重要脏器不良影响,机体较耐受。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显著,机体较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红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因放疗、化疗及手术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选择性高,无锥体外系反应和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但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一方面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规范临床医师医嘱用药行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笔者对我院医嘱的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贾文园;王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姝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60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发生感染的患者11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感染的患者3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影响感染的因素,并分析护理的措施。结果手术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有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平均住院时间为(17.8±3.6)d,平均住院费用为(1.5±0.6)万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8)d,平均住院费用为(1.1±0.3)万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的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温度等,因此加强这几方面的控制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
作者:马晶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总结输注甘露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输注甘露醇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延长(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姚丹;施玲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8例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针灸基础上加以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56/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41/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88%(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52/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林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乳腺超声像学特征与血流变化情况。结果①超声影像特征:40例患者共检出肿块52个,良性32个,恶性20个,其中良性肿块患者强回声晕、微小钙化显示率依次为12.50%、21.88%,恶性肿块组分别为60.00%、7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肿块血流分级:恶性肿块内部血流检出率为95.00%,良性肿块为5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肿块内血流参数变化:良性肿块组RI、PSV、PI明显低于恶性肿块组(P<0.05),AT明显显著高于恶性肿块组(P<0.05)。结论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乳腺肿块良恶性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管理理念对医疗质量管理品质的影响。方法对于目前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使用管理理念的影响情况进行实际的分析,并探讨如何找出一种较为完善的管理理念。结果树立起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人性管理、注重质量以及提升整体医疗水平的管理理念对于医疗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结论在实际的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的注意到关于以患者为中心、人性管理、注重质量以及提升整体医疗水平的相关管理理念。
作者:刘兆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对于剖宫产术产妇在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的相关护理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需要使用剖宫产术实施治疗的产妇100例,将所有的产妇按照在术后的护理手段不同将产妇分为常规组以及舒适组。常规组产妇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舒适组产妇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实施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实施护理完成后,舒适组产妇在护理的效果方面以及产妇在手术完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产妇的满意程度方面,均能够显著的优于常规组产妇,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产妇在术后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形式能够较好的对于产妇进行护理,效果较好,在临床对于产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颜明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脱水降颅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纳洛酮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1.6 mg,静滴,同时两组患者均采取基本措施进行治疗,即脱水剂、脑复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5 d,结束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CT扫描测量水肿体积情况等进行观察并评价。结果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程度明显优于采取脱水降颅压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脑出血,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能高,值得被广泛推广。
作者:徐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NSS)以及根治性肾切除术(RN)应用于T1b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T1b期肾癌患者90例,其中45例行NSS(NSS组),45例行RN(RN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肌酐变化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NSS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肌酐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均较前有所升高,但是RN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NSS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3年后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SS手术与RN手术治疗T1b期肾癌相比较术后生存率、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NSS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二者具有相近的肿瘤控制效果;所以T1b期肾癌更倾向于选择NSS手术治疗。
作者:孙庆年;王雁德;刘树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蒙脱石散进行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结肠炎灌肠液进行灌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特点。该种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毛永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应用不同手术方法对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各指标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止痛药的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1年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2、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肝手术较传统的开腹切肝手术对治疗肝癌的疗效更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少,费用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王锦山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