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王莉
目的:通过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84例,通过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入选病例外周静脉血浆ANP、ANGⅡ,包括32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终止后7 d及32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7 d、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ANP、ANG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阵发性房颤发作时与终止后1周比较均明显升高,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ANP及ANGⅡ水平低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P<0.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ANP及ANGⅡ水平与房颤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作者:王宁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析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阶段采用中药医治的患者196例,剖析其不良反应的产生,总结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性,探讨提升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办法。结果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男性组患者发生率为15.0%(15/100),女性组患者发生率为14.6%(14/96),差异较小P>0.05;196例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8(29/196)。②导致中医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药物用法、用量不当占44.8%、未进行辨证论治占24.1%、中药炮制不合理占13.8%、中西医联合使用不合理10.3%。结论加强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和中西药联合应用,增强药物用法、用量以及中药炮制的合理性,提高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段海洋;唐月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对低剂量非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65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或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予以吉西他滨联合去甲长春花碱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45.45%,与对照组的46.87%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评分增高率为72.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6%,P<0.05;观察组患者Ⅱ度及Ⅲ度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3%,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0.63%和50.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非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映新;李锐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比较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DHS组(n=33)和PFNA组(n=40),DHS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PFNA组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DHS组,PFNA组患者优良率为81.8%,DHS组患者优良率为97.5%,组间比较,P<0.05。结论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优于DHS固定治疗,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
作者:何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应用利福平以及乙胺丁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3例,均通过标准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预后及出院情况。结果经治疗后,53例中50例患者达到住院标准,2例因无力承担经济负担出院,1例死亡。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成人患者治疗中应用利福平以及乙胺丁醇,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作者:张雪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细节化护理管理在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的我院手术室择期进行的胃癌手术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围手术期质量管理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围手术期质量管理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细节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疗效,应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田丹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究疏肝活血养心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抑郁症患者做分组治疗,对照组应用舍曲林,研究组应用疏肝活血养心法,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高于对照组60%,治疗后HAMD评分改善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养心法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董彬 刊期: 2015年第35期
腹泻的病因,有外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也有内因情志不调,禀赋不足,久病体虚等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病位在胃肠,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应运脾化湿,急性腹泻重在化湿,久泄不止者,宜固涩。
作者:龙冬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脑血管病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于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普遍。当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表现出技术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促进血管再通以及将患者后遗症进行有效减少等。为了对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创建动物脑缺血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大鼠溶栓治疗研究中的脑梗死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旨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终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鑫;马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手术中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125例舒适护理,探讨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1.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8±6.5)分,观察组为(94.7±8.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镇痛,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领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对照组60例,选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就诊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8.3%)明显优于对照组(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88.3%)明显优于对照组(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疗效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龙玉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收治的老年性哮喘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为97.0%,满意度为100.0%,依从性为93.9%,对照组分别为70.07%、76.7%以及7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哮喘中使用舒适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增强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舒适度与治疗依从性,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华巧 刊期: 2015年第35期
本文主要对间质性肺病的中医、西医治疗进展予以研究,为间质性肺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柱;马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OSAHS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OSAHS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40例。D组给予1μg/kg的右美托咪定。M组静脉注射0.04 mg/kg咪达唑仑,两组分别给予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6 mg/kg诱导,诱导顺利后插管,术前给予格拉司琼及地塞米松,术后给予吗啡50μg/k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注药前(T1)、注药后(T2)、插管后(T3)、手术开始15 min(T4)、开始30 min(T5)及入恢复室后(T6)等各时点的生命体征(HR及MAP),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T2、T3、T4、T5、T6各时点的HR明显低于T1,且明显低于M组的相应时点(P<0.05);在M组,T2时点的MAP明显低于T1,且明显低于D组相对应的时点,而在T3、T4、T5时点的MAP明显高于D组相应的时间点(P<0.05);在复苏室过程中,M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65.0%,躁动发生率为20%,而在D组分别为25%和2.5%,明显低于M组(P<0.05);D组需要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辅助的例数比M组少,但是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应用于OSAHS手术中,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小儿OSAHS手术要求,是更好选择。
作者:勾宝晶;赵玉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达换血指证保守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共收治达到换血标准、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患儿未并发高胆红素脑病,87%痊愈出院,好转放弃治疗13%,出现发热15例,高血糖20例、血小板减少15例、代谢性酸中毒40例、直接胆红素增高2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保守治疗依然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罗春丽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S100A11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A11在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S100A11蛋白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S100A1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6.09%,在周围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3.91%,阳性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44,P<0.05);在46例癌组织中,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S100A11蛋白阳性的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非特殊型阳性率对比早期浸润型阳性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S100A11蛋白阳性和癌细胞浸润无关。结论 S100A11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率,但与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PR、ER、HER-2、绝经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乳腺癌临床特征没有较大关系。
作者:谢英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升护士上报压疮的正确率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12月各科室上报的311人次压疮的正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并于2015年4月再次对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各科室上报的332人次压疮的正确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个时间段护士上报压疮的正确率。结果运用PDCA循环后护士上报压疮的正确率从原来的91%提升至97.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可提升护士上报压疮的正确率,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作者:甘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调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口服祛痰化瘀调脂方,对照组口服水飞蓟素,总疗程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乏力、纳差、腹胀、肝区隐痛、肝区叩痛等;体质量、腰围;血清酶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超声学检查变化。结果两组治疗24周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脏超声检查均有好转,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波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对照组总有效率6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和腹围都要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2例、16例、4例、87.5%。对照组分别为9例、15例、9例、72.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调脂方治疗NAFL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骆彩英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一期治愈43例,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精心心理护理、术后有效的观察及对症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的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急救抢救中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立伟;邰岩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