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差错的分析和对策

王盈盈;周玉来;柴晓萍;严凤;薛苗;高杨阳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 护理差错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为精神科护理工作规范开展,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病历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护理制度执行不严,专业技术水平低,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沟通不到位等是精神科护理工作常见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避免精神科护理工作差错的出现,应认真落实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培训,依法施护,强化责任。科学合理排班,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药房退药原因与对策

    减少临床退药以提高药师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并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统计我院住院药房6个月的退药单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6个月以来退药单据的分析,找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退药,使药品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并提高药师与护士的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服务患者上。

    作者:朱丽彬;王欢;刘同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硝酸甘油加辛伐他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加辛伐他汀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硝酸甘油5mg于5%葡萄糖250mL中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1次/天,10d为1个疗程;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硝酸甘油加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 PaO2和PaCO2有明显改善,脑利尿钠肽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硝酸甘油加辛伐他汀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中与强心、利尿、抗感染、改善肺功能等综合治疗有机结合,可显著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耿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3例外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发生肠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多见的急腹症,肠瘘是外科胃肠道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阑尾术后并发症之一,因为有大量的消化液及粪便从瘘口流出,不仅患者全身病理出现变化,而且瘘口流出的大量肠液,胆汁、胰液等对皮肤具有刺激、腐蚀作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因此,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发生肠瘘的临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3例因腹痛在外院就诊,行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瘘的患者。本组3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均治愈出院。

    作者:常永琼;江莉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碘海醇在某院门诊磁共振检查中的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碘海醇的使用情况,分析退药原因及减少患者退药频率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11月、12月部分因患者不签署磁共振检查志愿书而实施碘海醇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32份碘海醇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是由于患者检查当日心率过快,不符合磁共振检查安全标准;10份碘海醇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是由于患者患有哮喘疾病,服用茶碱类药物,放弃检查;5份碘海醇退药处方退药原因是患者担心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或过程后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拒绝签署检查志愿书,自行放弃检查。结论通过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风险分析,药剂科在磁共振检查中心备有一定量的碘海醇,实行患者先行检查后取药的流程,减少门诊药房窗口碘海醇的退药现象,降低患者的不满意率。

    作者:刘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封药治疗期间急症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封药治疗期间急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常规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根尖周明显疼痛患牙153颗。试验组74颗,应用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封药;对照组79颗,用樟脑酚开放,比较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患牙数量为65颗(有效率为87.84%),对比组有效患牙数量为53颗(有效率为67.09%),两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特别是研究组疼痛消退患牙数量为38颗(消退率为51.35%),对照组仅19颗(消退率为24.05%),两组消退率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1),治疗组疼痛消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非化脓性根尖周急症,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益气化瘀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益气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益气化瘀方以稀释成1∶2∶4不同浓度,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益气化瘀方水煎剂[均按1.5g/(kg?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12周,并益气化瘀方对观察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光镜灰度值及MMP-9、TIMP-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益气化瘀方可下调TGF-β1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结论益气化瘀方具有抑制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MMP-9/TIMP-1比值,下调TGF-β1表达,从而保持心肌间质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作者:郑永钿;缪英年;林泽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7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化疗后感染的护理、外周静脉置管的护理、高热的护理等合适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7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患者顺利度过了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状态改善,不良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极大地减少,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地达到了治疗效果,效果良好。结论对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可以使患者不良状况得到相应的控制,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实践结果证明,护理对策有效可行。进而保证了患者按时、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作者:王金梅;敖丽华;鲍慧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吉西他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吉西他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宾+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第1天和第8天吉西他宾1000mg/m2,静脉输注;第1天顺铂100mg/m2静脉输注,治疗期间给予止吐及水化利尿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一般治疗方案对照。结果治疗组21例中CR1例,PR9例,RR47.62%,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采用吉西他宾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程燕雯;王迎难;周俊;杜松涛;杜辛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92例,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时间等指标。结果产后出血时间<2h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2~24h的病例,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产检次数<3次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3次的患者,初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经产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后2h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间,产后出血与产次和产检次数密切相关。产房助产士给予细心观察、及时诊治以及精心护理,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德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否促经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法指导和协助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发生创伤性精神反应1例,肺部感染1例,慢性疼痛3例,步态异常8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脱位发生,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无褥疮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近93.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经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谈莉莉;但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两中术式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此类手术选取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入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资料。根据不同的术式选择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组)和对照组(开腹胃癌D-2根治术组)两个组别,各3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手术出血量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P值均<0.05,分析结果有意义。结论在胃癌D-2根治术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方法中,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生素D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不仅具有经典的调控钙、磷代谢和骨稳定作用,而且还参与宿主防御、炎症、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朱文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中的药理应用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扩张血管、抗过氧化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其治疗多种疾病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疾病需要适当辅以丹参液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廖政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丸中黄芩和大黄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丸中黄芩(以黄芩苷计)和大黄(以大黄素计)含量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黄芩苷和大黄素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以上),回收率分别为97.97%(n=6)、95.41%(n=6)。结论本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更好的控制药品的质量。

    作者:敖立实;孙宇光;赵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以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检查,在MRI上观察肿瘤信号的相关特点,并根据FIGO进行分期,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关于子宫内膜的表现为:患者的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出现不规则增厚的现象。增强后患者肿瘤呈重度强化现象,其强化的程度要比子宫肌层要低。动态MRI对子宫内内膜癌的准确率为82.0%。结论MRI能够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和深度,对于子宫内膜癌在手术前的定位具有较高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黄文飞;龙小武;冯渭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予他克莫司治疗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将103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卤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支持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皮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致。它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机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机梗死(STEMI)[1]。恶性心律失常即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心脏停搏。ACS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因此要求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士做好尽早识别及判断、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并进行相应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挽回患者生命[2,3]。为ACS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支持,现对相关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崔英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良、恶性肾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良、恶性肾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4肾脏肿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将CT检查、手术病理结果二者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出CT检查良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结果经CT检查,诊断出恶性肿瘤45例,43为肾癌,2例为肾结核,病灶面积小值为1~2cm;良性肿瘤9例,纤维瘤2例,血管脂肪瘤5例,2例不能肯定。病灶面积小值为1.2~2.5cm。CT检查的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5%,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根据肿块的CT值、钙化、边缘、形态、密度等情况,多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鉴别肾脏肿瘤的良性与恶性,针对CT影像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要结合其他影像检查、临床病史等进行诊断。总之CT检查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诊断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分子核医学在甲状腺癌影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子核医学在甲状腺癌影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分子核医学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经过分子核医学的相关技术进行影像诊断,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更直观的表现出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核医学在甲状腺癌影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明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4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应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其血浆白蛋白水平值,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脂检测值,可以缓解激素治疗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症状,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贺小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