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期间实施唤醒的观察与护理

曾连开

关键词:机械通气, 镇静, 唤醒,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期间实施唤醒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镇静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每日唤醒计划,评价分析两组实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表现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两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期间实施唤醒护理要严密观察病情改变,加强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对提高成功撤概率,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防止鞍区肿瘤手术后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分析

    目的:对防止鞍区肿瘤手术后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我院收集的12例尸体头颅标本,对鞍区微血管显微解剖结构进行分析。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例鞍区肿瘤患者2,对其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平均视力有显著提高,经1年随访均无死亡或脑脊液漏事件发生。结论在为鞍区肿瘤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首先应对鞍区微血管显微解剖结构予以准确掌握,在手术中对患者视神经供血动脉加以保护,从而预防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视神经萎缩。

    作者:岳四海;张宏凤;赵重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青年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与胆结石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脂肪肝与胆结石共同的发病机制或共同的发病因素。方法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更深入探讨脂肪性肝病与胆囊结石之间分子生物学水平相关关系。结果动物实验,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高脂组肝脏中TG、TC、SREBP-1、SREBP-2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实验组,脂肪肝伴胆结石血糖(FPG)、TG、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抵抗(IR)、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结论脂肪肝与胆结石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

    作者:王允野;王菲;张丹;金镇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出现率较对照组也有明显降低。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剔除肌瘤数量高等优点,不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口极小,术后粘连情况非常少,适用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武保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应用护理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VSD技术治疗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12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全部康复住院,平均住院天数为(30.62±2.53)d。结论 VSD技术应用与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袁曼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应用医用三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对医用三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神经科收治住院的采用医用三氧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应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治疗后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5)。结论使用医用三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患者的康复。

    作者:梁红丽;陈阳新;张筱诗;吴彩君;谢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在使用潘托拉唑的过程中观察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反应和症状。方法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了96例PU住院患者,将其任意分为两组:52例治疗组,注射38 mg潘托拉唑粉针剂,每天3次,4 d后改口服38 mg潘托拉唑肠溶片,早中晚各1次,4周1个疗程。观察服药1周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治疗4周后胃镜检查情况。结果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症总有效率94.4%,对照组为76.1%(P<0.05);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法莫替西比较,潘托拉唑在有效缓解PU主要症状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它也能有效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

    作者:杜京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浩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目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方法通过情景模拟、专业学习、经验总结、工作实践、业务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30名低年资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在考核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结论30位低资历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均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操作和急诊患者的抢救,能更好的胜任独立工作。

    作者:郭华英;杨玲;蔡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不同用药情况对病情的影响。方法在社区中选取5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病时间长短分三组监控每个人的用药习惯,用药类型以及用药以后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利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出不同分组的患者对降糖药物的选药情况,并统计出用药的类型、习惯和对病情的影响。结果35%的被调查者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仅使用药物降糖,45%的被调查者在药物的作用下还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调节,少部分人听信偏方不规律用药。结论每个人的体质和患病情况以及诱发因素不同等问题,导致每个人服用药品的种类不同,所以在选择药物的问题上,要相信科学,按照医嘱服药。糖尿病除了药物控制外,还要控制饮食和运动调节,这样才能使病情得到好的治疗。

    作者:徐菱钧;李静;余信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硝酸甘油可以使静脉血管和冠状动脉扩张,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供血增加,从而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本文对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治疗心绞痛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在临床更良好的应用。

    作者:王玮;刘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AD/CAM联合快速成型技术在面中分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AD/CAM联合快速成型技术在面中分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入院的面中分骨折100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颧面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颧面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上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00例患者均术后10 d拆线,创口愈合良好,患侧颧面部塌陷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张口度及咬颌关系未因手术影响。颧面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2周至1个月,CT检查患者颧骨。颧弓骨折塌陷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CAD/CAM联合快速原型技术治疗面中分骨折,可以大限度地重建面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

    作者:李一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成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气腹建立前、气腹建立后7 min、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及诱导、苏醒、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插管即刻、气腹建立前、气腹建立后7 min、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及诱导、苏醒、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成效显著,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接受孕期健康宣教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孕期健康宣教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建立了孕期档案,实施常规孕期健康宣教,观察组建立孕期档案,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无论是实验组自然分娩的产78%,与而对照组的36%相比,或是对照组剖宫产的产妇占63%,与实验组的22%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孕期保健知识掌握正确率较健康宣教前明显提高。结论孕期健康教育,是孕产妇认识并了解了孕期生理、心理知识以及分娩知识,使孕妇对妊娠和分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剖宫产的利与弊。不仅能使产妇的身、心理得到全面系统的科学照顾,以及能学习到分娩科学全面的分娩技巧和相关知识,从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叶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农九师布鲁杆菌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目的:分析农九师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布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患者按不同年份、地区传播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1357血清样本中,139份试管凝集试验阳性,阳性率10.24%;2012年农九师报告现患布病225例,病例以农、牧民为主。结论加强动物检疫,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可切实控制布病疫情。

    作者:宋英华;葛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机制研究探讨

    DPN是DM常见的并发症,高血糖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免疫因素、氧化应激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是DPN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不但要对症治疗,还应从病因着手,寻求治愈疾病更有效、更彻底的新方式。本文主要从代谢因素方面研究探讨DPN的病因机制。

    作者:彭园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1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49例,显效率为60.49%,有效24例,有效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0.12%;对照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39.51%,有效25例,有效率为30.86%,总有效率70.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赵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胆囊结石并发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探讨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胆囊结石并发ABP患者80例,急性胰腺炎轻症(MAP)和重症(SAP)各40例,所有病例均行LC术,A组MAP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LC术,B组在发病1周后行LC术,C组SAP患者在发病3周内行LC术,D组在发病3周后行LC术;比较SAP、MAP各组患者住院费用、时间、术后并发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MAP患者中,A组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其他术后并发及死亡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患者中,D组各项参数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并发ABP时,MAP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手术可靠安全,SAP在发病3周后行LC术可靠安全。

    作者:高世平;李左军;张琳;高春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带教中目标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09、2010年级三年制大专生58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将2011、2012年级三年制大专生70名为施教组,在传统教学法上应用目标教学法。结果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施教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目标教学法运用于临床护生带教,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实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护理教学趋向目标化、规范化、系统化,减少学生已掌握知识的重复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考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64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与本院体检的60例绝经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她们的骨密度(BMD)、血生化及性激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与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年限、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低密度脂蛋白(LDL)、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雌二醇(E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能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

    作者:苏熠;肖晨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呼吸系统病变,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下呼吸道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肺炎支原体还可破坏机体其他系统。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具体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并对患儿进行耐药性检验,选取合适治疗药物,终达到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李纪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