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HCG、孕酮与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王斐斐

关键词:β-HCG, 子宫内膜厚度, 孕酮,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β-HCG、孕酮与子宫内膜厚度联合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异位妊娠组32例,常规宫内妊娠组32例,异常宫内妊娠组32例,测定其血清β-HCG、孕酮值和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三组在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将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69%。结论测定β-HCG与孕酮值能够初步诊断是否妊娠,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能够预测孕卵着床部位,动态监测则能够诊断其是宫内还是宫外妊娠,避免将宫内早孕、流产等误诊成异位妊娠,有效防止了误治,足可见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并研究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45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5例为胃穿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成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并发生以及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对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患者采用在腹腔镜下进行修补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这一方法较为满意。因此腹腔镜下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进行修补效果较为确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蔡浩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细菌检测

    目的:对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细菌检测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肿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62例,对患者进行感染细菌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选162例肿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细菌培养检测呈阳性患者占55.56%,而L型检测呈现阳性患者占19.75%。结论肿瘤疾病患者易出现肺部感染情况,临床上应及早进行疾病确诊,从而有效指导临床疾病治疗,有较好临床意义。

    作者:陈瑞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旧三联疗法在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三联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3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口服奥美拉唑40 mg/d,甲硝唑400 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枸橼酸铋钾(德诺)480 mg,灭滴灵400 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较好,疼痛消失时间短。结论新三联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柏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应用排便训练的方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排便训练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随机选择临床5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均符合罗马II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关的护理,且在此基础上采取排便训练,具体方法:饮水计划、饮食指导、腹部按摩、穴位按摩、肛门收缩运动、定时排便训练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便训练后便秘症状总分(8.54±1.87)训练前便秘症状总分(12.24±2.09)明显低于训练前,同时便秘症状的各项评分指标也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排便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性便秘的症状,降低便秘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春;何东红;黄伊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即刻与延期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即刻与延期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6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同时实施乳房再造,根据乳房再造时间分为即刻再造组(观察组)35例,延期再造组(对照组)32例,手术后的6~12个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乳房外观、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乳房再造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乳房外观满意率,且患者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黄双月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采用常规方法以及常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乙组的显效率以及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LVESD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甲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0.77%,实验组优良率为9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两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功能恢复率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卢兆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中药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60例符合急性胰腺炎(SAP)诊断标准[1]就诊患者随即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进食、肠胃减压、抑制胃酸、肠胃外水、电解质平衡、基础营养维持、奥美拉唑加广谱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胃管注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8例,见效14例,微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6例,见效11例,微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其中观察组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死亡1例。从整体康复情况和总有效率看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可缩短重症胰腺炎治疗疗程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显著提高SAP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栋;王爱萍;王全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100例监测分析

    目的:根据我院患者服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报告,统计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合理的用药管理对策。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段集中于49~60岁,导致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和口服制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服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局部外用给药;患者不良反应病灶主要集中于表皮损害和消化系统伤害。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不良反应控制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安玉英;张俊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护理研究进展

    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极大影响,使住院时间延长。本文具体阐述了混合痔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混合痔的术后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月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部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在实验前7天停服其他降压类药物或者停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0 mg,每天3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倍他乐克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倍他乐克每次25 mg,每天2次,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0 mg,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12周。观察两组血压改变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患者28例、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9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马芸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反复复发及IVIG无反应川崎病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1岁10个月,因“发热1周伴咳嗽”,2012-05-26第一次入院,院外输液抗感染治疗无好转。体查:T 36.8℃,体质量11 kg,神清,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无皮疹,卡疤无红肿;右颈部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约2.0 cm×1.5 cm,移动正常;双眼结膜充血,无渗出;唇充血,皲裂,杨梅舌,牙龈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肺部无啰音,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手足无硬肿,肢端及臀部无脱皮。辅助检查:WBC 10.75×109/L,L 26.0%,N 71.3%,Hb 121 g/L,PLt 217×109/L,CRP 42 mg/L,血沉:38 mm/h。心脏彩超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未见异常,未见冠脉扩张。胸片见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未见实质性病变;心影无异常。心电图正常。PPD试验阴性。血EBV-IgG及IgA阴性。诊断“不完全型川崎病,支气管炎”。治疗:阿司匹林40 mg/(kg?d)口服;联合IVIG(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2 g/kg,单剂一次静滴;静滴头孢地嗪抗感染。患儿静滴丙球后,体温恢复正常,颈部肿大淋巴结逐渐消退,热退5 d(2012-05-31)复查血常规WBC 4.3×109/L,N 10.8%,L 75.3%,RBC 4.43×1012/L,Hb 117 g/L,PLt 265×109/L, CRP<8 mg/L。阿司匹林减量为4 mg/(kg?d)继续口服,治疗6 d,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和心脏彩超均正常。

    作者:李科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培养基保存方法的改善

    目的:探索培养基(液)有效期更长的适宜保存方法。方法通过细菌生长实验和培养基(液)称量实验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塑料袋扎口法保存的培养基(液)有效期更长。结论塑料袋扎口法简单、经济、实用、有效,适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王开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探究肿瘤科的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的终目的是能够完成护理工作,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同其他管理一样,成功的护理管理主要就是对人的管理。肿瘤科包括了人体所有系统的病种,患者多,工作繁重。加上肿瘤科由于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不安,他们对周围事物较敏感、多疑,同时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十分脆弱与消沉,并且晚期肿瘤患者的化疗费用的承担能力逐渐减弱,病情逐渐加重,陪人多,临时处理多,护理工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有其困难性和特殊性。

    作者:汤金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探究参附注射液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2.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0%,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围生期心肌病效果良好,不但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敏;侯晶;王靓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一类药品的应用分析

    通过了解和评价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精神一类药品的应用情况和趋势,可为麻醉药品的精神一类药品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本文现对我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精神一类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杨杏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

    目的:对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8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后,住院期间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护理前后护理人员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后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护理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低于护理前的,由此可知,心理护理效果明显,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侧重对其的心理负面情绪的疏通,并找到患者发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给予患者言语安抚等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的伤处的疼痛感,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让其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唐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储存期限的探讨

    目的: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的储存期限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优存储方法和时限。方法分别将现配培养基为对照与2~8℃避光冷藏15、30、60 d的培养基进行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用标准菌株在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通过回收率及指示能力确定在此环境中保存配制好经灭菌的培养基的适用性符合药典相关规定。结果各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于各培养基在促生长能力检查时的回收率均>70%,及各培养基对相应试验菌的指示能力均符合规定。结论配制好经灭菌的培养基在2~8℃避光冷藏60 d可以达到要求。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盐酸左旋咪唑中对甲苯磺酰氯杂质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盐酸左旋咪唑中对甲苯磺酰氯杂质测定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色谱柱: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水相(1000 mL水中加1 mL磷酸。用二乙胺调节pH=4.5):甲醇=80∶20;检测波长:20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定量限不得低于400 ppm。结果盐酸左旋咪唑与对甲苯磺酰氯峰分离度>1.5,并与相邻杂质峰分离度>1.5;在定量限与测定浓度的150%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盐酸左旋咪唑中对甲苯磺酰氯的定量测定。

    作者:邢亚非;钱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开放式手术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在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评价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肾结石患者128例,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进行耗时、术中出血量、结石取尽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放组,微创组患者一次结石取尽率高于开放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应用于复杂性肾结石治疗具有一次取石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瞿虎;汪中扬;马波;袁浩锋;张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