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特点探讨

蒙凌

关键词:老年患者, 脑卒中, 相关性肺炎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是否发生肺炎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将感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感染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神经功能评分、病死率与痰细菌学检查结果等情况。结果在100例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8例患者感染肺炎,肺炎感染率为28.0%。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4.3%。对照组中有2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2%。观察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而言,感染肺炎的主要因素在于意识与吞咽障碍、患有基础疾病等。经痰细菌学检查发现,主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在数量上仅次于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因受到很多危险因素的影响,极易感染肺炎,一旦受到感染,便会加大治疗困难,导致病死率上升。因此,必须要在早期采取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棓丙酯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7~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脑循环状态、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作者:顾仕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精神专科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措施对焦虑症患者病情症状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措施对焦虑症患者的病情症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专科开放性病房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开放性病房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症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HAMA评分、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焦虑症患者病情具有有利影响,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为一种比常规护理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小青;张凤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64例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12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律口服药物进行长期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长期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不齐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碘胺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静涛;范秀杰;宋松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论中药制剂含糖比例降低的意义与对策

    糖在中药制剂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作矫味剂、赋形剂和防腐剂。近年来,药品中(尤其中药制剂)以大量蔗糖作为辅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备受质疑,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和日常工作实践,就中药剂中糖的利弊、降低含糖量的意义(包括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糖对药剂疗效的影响,糖对制剂质量的影响)、以及降低含糖比例的对策进行系统概述,旨在促进糖在临床中药制剂中的科学合理应用。

    作者:许红莉;彭瑞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电针结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85%,对比效果显著。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再加上恰当的护理措施,就能更好的巩固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医特色艾灸法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方法6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功能训练与口服托特罗定片;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重点包括隔徐长卿药饼灸方法,观察治疗3个月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存在尿频、尿急、夜尿及尿失禁等情况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排尿间隔时间(1.97±0.47)h,显著长于对照组(1.03±0.61)h,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单次尿量(236.67±51.28)mL,显著多于对照组(172.45±57.83)m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在延伸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谢杨春;黎石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06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患者102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10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比例、术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对比传统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206例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治疗和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和死亡,其中3例患者在手术中因解剖位置不清和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终止开腹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情况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宜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任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炮制对山茱萸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目的:测定和分析山茱萸及其不同炮制品中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多糖、总黄酮、水溶性皂苷和有机酸的含量,评价炮制对山茱萸效应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不同饮片中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和没食子酸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山茱萸不同饮片中多糖、总黄酮和水溶性皂苷的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山茱萸不同饮片中有机酸的含量。结果山茱萸经炮制后所测成分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莫诺苷外,高压蒸制品所测成分的含量均略高于常压蒸制品,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蒸制工艺优于常压蒸制工艺,测定结果可为制定山茱萸佳炮制工艺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宋嬿;毛春芹;朱俊杰;周渊;许金国;池玉梅;陆兔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急性会厌炎患者8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82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其护理措施。结果采用抗生素加激素的治疗,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8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足量的抗生素以及激素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取得患者的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韩艳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5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9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骨折治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89.7%。临床愈合时间为(9±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9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69.0%。临床愈合时间为(11±3)周。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率,被临床骨科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福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多发性骨髓瘤是当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以及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而肾损害为该疾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亦是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有相关研究显示早期的肾脏损害,是促进患者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之一,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所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害进行肾功能指标检测,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李辉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OSM、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OSM、 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水平,常规检测患者术前血清AFP、AST、ALT、TBIL水平,并同时将30例肝癌患者按性别、年龄、Child分级、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硬化、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情况进行分组,通过方差分析与Logistic回归对肝癌及癌旁组织OSM、OSMR表达与以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OSM 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关系及意义。结果①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Child分级、肝硬化、AST、ALT、TBIL等因素无关(P>0.05);②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相关(P<0.05)。结论 OSM、OSMR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无假包膜密切相关。

    作者:钱俊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点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肺炎症状消失时间、胸部影像学检查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或体征消失、好转时间、胸部X线片或CT示肺部病变吸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有效抗生素使用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表现大为改善,还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孙艳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进行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患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精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营养指标改变、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体质量均有所下降,肠外营养组下降更为显著,早期肠内营养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短(P<0.05)。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确保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石红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相关手术159例研究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鼻腔窦及鼻眼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在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筛蝶窦及上颌窦开放术等治疗的159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3~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96.43%;鼻中隔矫正术后治愈率100%;鼻腔泪道造孔术后治愈率为83.33%,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内径路治疗鼻腔窦及鼻眼手术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例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5例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4例术前误诊,手术处置正确,1例放弃治疗,经验与教训并存。结论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女性生殖器肿瘤,应高度警惕,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王秀华;杨正芳;张慧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病例讨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病例讨论制度,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依据护理部制定的病例讨论制度对急诊室护士进行集中培训,选择危重、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借鉴其经验教训。急诊病例讨论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每月选取一例本月较典型病例组织全科进行讨论,以PPT模式为主,结合图片,形象生动;另一种是每天晨会大夜班护理人员通过对当班或当天较有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总结自己的护理体会,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查阅该病种治疗护理新进展,并对抢救过程中的配合进行实景演习。结果通过对危重与疑难病例的讨论,提高了急诊室护士安全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应不断完善危重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制定其长效机制,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

    作者:韦莹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的的显微镜下的解剖研究,为手术提供解剖学的依据。方法用10例(20侧)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重点观察了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解剖结构。结果颈静脉孔分为岩部、乙状部及神经部。岩下窦会在不同水平汇入颈静脉系统。结论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的结构复杂,详尽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侯文仲;李国峰;姚兴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结合血瘀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多因素整合建立大鼠血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D老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2组,模型2组,每组8只。通过使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来进行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通过采用定量化打击法来进行大鼠血瘀模型。结果通过对照组和模型组指标检测发现模型大鼠体征基本符合血瘀症的中医症候特点,同时实验室指标也基本符合血瘀证的诊断。

    作者:阎亮;曾意荣;樊粤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38例术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38例各类术后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采取以心理疗法为主并配合氟西汀20毫克/粒,l粒/天,合用盐酸阿米替林口服一次25 mg,每天50 mg,以后增加至每天200~300 mg,平均225 mg,治疗时间8周。结果38例患者按上述方案治疗,2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2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单纯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对疗效有一定的疗效,特别强调在治疗抑郁症同时应加强心理配合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完颜长旭;李永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