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凌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阴道炎治疗及预防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三类常见阴道炎患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24例、滴虫性阴道炎92例及细菌性阴道病104例,分别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1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总有效率,各组治愈及显效者均在治疗停药后12周复查,观察复发率。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88.7%、对照组72.6%,复发率治疗组7.3%、对照组22.2%;滴虫性阴道炎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80.4%、对照组69.6%,复发率治疗组5.4%、对照组21.9%;细菌性阴道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90.4%、对照组75.0%,复发率治疗组4.3%、对照组20.5%。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滴虫性阴道炎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阴道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公真;万贵平;李桢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61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6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共有四类16种,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其中,单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0例,二联用药的患者有100例,三联用药的患者有41例。联合用药中主要以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为主。术前1 h用药的患者有40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1 d的患者有30例,1~3 d的患者有40例,3~7 d的患者有80例,7 d以上的患者有11例。结论阑尾炎手术期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志刚;孔新亮;王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清宫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行病灶切除术联合瘢痕修补术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药物联合清宫术可以保留生育能力,包块吸收时间长,病灶切除术联合瘢痕修补术可显著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但经济代价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主要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并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值均明显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安全性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绪强;赵端壁;张奕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89例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普通药物治疗,对两组资料展开分析。结果89例多发结节甲状腺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00.00%,随访2年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复发率为4.49%,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患者的48.57%。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多发结节甲状腺效果更佳,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武文杰;刘瑞丽;王苏;毛淑平;李韶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82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其护理措施。结果采用抗生素加激素的治疗,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8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足量的抗生素以及激素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取得患者的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韩艳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早期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早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都给予急诊丹参注射液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都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都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早期前循环脑梗死能取得很好的预后疗效,改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的的显微镜下的解剖研究,为手术提供解剖学的依据。方法用10例(20侧)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重点观察了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解剖结构。结果颈静脉孔分为岩部、乙状部及神经部。岩下窦会在不同水平汇入颈静脉系统。结论颈静脉孔区后组脑神经及岩下窦的结构复杂,详尽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侯文仲;李国峰;姚兴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9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骨折治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89.7%。临床愈合时间为(9±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9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69.0%。临床愈合时间为(11±3)周。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率,被临床骨科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福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病例讨论制度,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依据护理部制定的病例讨论制度对急诊室护士进行集中培训,选择危重、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借鉴其经验教训。急诊病例讨论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每月选取一例本月较典型病例组织全科进行讨论,以PPT模式为主,结合图片,形象生动;另一种是每天晨会大夜班护理人员通过对当班或当天较有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总结自己的护理体会,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查阅该病种治疗护理新进展,并对抢救过程中的配合进行实景演习。结果通过对危重与疑难病例的讨论,提高了急诊室护士安全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应不断完善危重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制定其长效机制,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
作者:韦莹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06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患者102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10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比例、术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对比传统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206例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治疗和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和死亡,其中3例患者在手术中因解剖位置不清和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终止开腹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情况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宜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任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独立的药房,药方是一个医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在我国新医改的新形势之下,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药品的质量问题,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让患者能够使用合适的药品,医院必须对药房加大管理的力度。我们应该通过对医院药房加大管理力度的方法,其中应该着重提高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工作、提高在药房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提高药房的硬件设备水平的同时要对医院药房的服务质量进行一定的改良处理,我们这么做是在为药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开辟一条更加宽阔的途径,这样也是为医院的药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另外一种途径。
作者:徐伟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探讨来氟米特合并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血浆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血浆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次,随机分至东西两组,东组接诊652例次,西组接诊650例次。东组参与成员,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突出人性化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按人性化护理操作标准实施。西组使用传统型护理操作程序。在患者治疗结束,离院前接受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配合意愿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心理状态及疾病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结果两组接诊输液患者1302例在离院前均接受满意度调查,东组接诊的652例中满意651例,满意度达99.9%,西组接诊的650例中满意者547例,满意度为84.2%。东组满意度99.9%明显高于西组84.2%,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加速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为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手术的术前个性化指导性护理在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积极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儿童鼾症手术腺样体吸切手术220例随机分术为指导组120例和常规组100例,指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护理。结果采用个性化指导护理模式与常规组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论指导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王柳如;徐梅;安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注射用血塞通进行辅助治疗,治疗周期为15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2.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TG与LDL-C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血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卒中能有效改善预后,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血脂含量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乾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儿利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来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外加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来进行治疗。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0%,对照组中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儿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具有病情重以及发展较快特点,对小儿会造成严重危害,利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洪正江;李耀武;巫伟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社康中心收治的12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加入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机体得以明显的好转,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刘珍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普通留置针与正压留置针的区别。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40例,按照随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正压留置针。对两组留置针时间、外渗、回血、堵塞、外周静脉炎、针刺伤等进行观察。结果除了第1天留置针留置完好例数两组无差别之外,其余每天观察组留置完好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期间护理问题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液过程中采用正压留置针不仅能提高留置针留置完好率,减少各种护理问题的出现,而且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在临床输液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邓江兰;张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A组36例(腹腔镜组)和B组36例(开腹手术组),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情况:A组2例患者因术中发现直肠癌累及盆腔壁或相邻器官中转开腹,两组其余患者共70例直肠癌根治术成功;术后病理,腺癌61例,未分化腺癌11例;术后Dukes分期,A期16例,B期44例,C期12例;无周围器官损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5年内回访情况:A组1~5年存活率方面与B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Dukes A、B期及C期不保留肛门及无肠梗阻患者,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絮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