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芝;王丽燕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牙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牙齿的健康是人的全身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的健康在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牙拔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作一浅述。
作者:王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等特点,应及早诊断、早期治疗,给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等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也值得重视。
作者:申桂芝;王丽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红花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气短、胸闷以及心悸等)以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1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齐勇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20眼)慢性泪囊炎病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银夹固定造口。结果1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治愈16例(18眼),治愈率90%,好转2例,占10%。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损伤小,治愈率高,无面部瘢痕,不影响美容。
作者:王振华;王殿生;高国鑫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成本效果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比较成本效果差异。结果奥美拉唑组4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泮托拉唑组4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略高于奥美拉唑组,经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奥美拉唑组的 C/E 值为4.99,明显小于泮托拉唑组,说明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较好。结论采用国产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相对的成本效果优势,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佘子岳;刘学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所有来我院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进行24 h 动态观察,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类统计,窦性心动过缓者124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8例,窦房阻滞2例,窦性停搏3例,慢-快综合征1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长 R-R 间期的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时快时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作者:杜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子宫峡部妊娠为一种异位妊娠方式,是指孕卵着床和发育位于子宫组织学内口以上解剖学内口以下的峡部,临床罕见且较为凶险。随着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率的提高,本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临床医师没有足够的认识,人流时处理不当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或子宫破裂的发生,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为此,为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回顾性分析镇赉县中医院收治的6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指导临床对该症的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许永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脑挫裂伤致同侧肢体偏瘫临床极为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病例结合文献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霍生杰;刘建雄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社区中高血压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应用回顾分析法对社区中20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观察其在接受高血压管理模式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本社区进行自我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随着学习进程的增进,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以及血压控制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学习前后的项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主导下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降低高血压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德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1病例报道患者47岁,已婚已育女性,存1男1女。因阴道出血48 d,发现盆腔包块13 d,于2013年2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2℃、P 86次/分钟、R 20次/分钟、BP 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型偏胖,心肺等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通;宫颈肥大,血染;子宫前位,约7 cm×6 cm×5 cm大小,有压痛,质硬,活动欠佳;左侧中下腹触及一11 cm×10 cm×10 cm大小囊性包块,轻压痛,不活动;右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入院前于2月4日门诊彩超检查:子宫体切面大小约6.2 cm×4.8 cm×5.0 cm,宫壁光点分布均匀,内膜居中,厚约2.0 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下腹见一个大小约10.5 cm×7.9 cm,暗区回声,边界清。提示左下腹囊性包块。2月6日门诊诊断性刮宫病检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症。入院诊断:盆腔包块:左卵巢肿瘤,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高血压疾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阴道肠道准备,18/2复查彩超提示:子宫体切面大小约6.2 cm×5.2 cm×5.5 cm,宫壁光点分布均匀,内膜居中,厚约1.4 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下腹见一个大小约10.8 cm×7.9 cm,暗区回声,边界清。提示左下腹囊性包块。心电图及胸片无异常。尿常规、血凝四项、电解质正常;肿瘤标志物:CA125为24.2 U/mL,CA15-3为13.2 Iu/mL,CA19-9为7.1 U/mL,AFP为0.9 ng/mL,CEA为1.4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 mIU/mL,孕酮0.19 ng/mL;生化常规:总蛋白57 g/L,白蛋白34.5 g/L,总胆红素14.26 U/L,直接胆红素4.76 U/L,丙氨酸转氨酶2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5 U/L,碱性磷酸酶52 U/L,肌酐47.9μmol/l,尿素氮4.7 mmol/L,葡萄糖5.67 mmol/L。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血红蛋白91 g/L。拟行剖腹探查术,考虑患者体型偏胖,有高血压,伴随月经紊乱,轻度贫血,保留子宫后,术后激素治疗存在用药风险,建议行子宫切除,患者家属要求据术中所见行相应术式。于2月22日排除手术禁忌,经腹行左侧附件切除+盆腔粘连松解+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宫后壁肌瘤约4 cm×3 cm×3 cm,患者家属再次商议仍要求保留子宫,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病检提示: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子宫后壁平滑肌瘤,盆腔粘连。于2月24日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皮肤苍白,皮温低,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检查:左下肢腘静脉多发血栓形成。即给予祛聚、溶栓、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有床上用力后阵发性心悸,疑肺动脉栓塞,3月3日行心脏彩超及胸腹部CT未提示明星异常。血液检查:乳酸脱氢酶300 U/L,中性粒细胞78.8%,白细胞8.08×109/L,血红蛋白116 g/L,血凝四项及电解质正常,D-二聚体4.1 mg/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受损。CT 复查示:双肺门影增浓,双肺底有少许坠积样改变,并有胸膜增厚,右室流出道稍宽。无明显肺栓塞依据支持,继续行抗感染,溶栓抗凝治疗。5/3中午靠起后再次出现心悸气促,17:15突发抽搐,面色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小便失禁,血压89/64 mm Hg,室上速110~160次/分钟,5 min后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经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强心、利尿、纠酸、呼吸兴奋剂、营养心肌等竭力抢救无效死亡。终诊断: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子宫后壁平滑肌瘤,盆腔粘连,高血压Ⅱ级,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呼吸循环衰竭。
作者:曾庆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骨科患者的创伤,大多来自车祸和意外伤,带给他们的是痛苦、恐惧和焦虑。这些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发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进行术前健康教育,解答患者的提问,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讲解术前准备、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医师姓名、本科同病种患者手术治愈情况,不仅沟通了医患信息,还能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疾病,面对手术。
作者:富小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肾绞痛患者19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热敷组(A 组)65例、阿托品+曲马多组(B 组)69例,山莨菪碱针+度冷丁针组(C 组)56例,利用疼痛标尺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A 组和 B、C 组显效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30 min 有效后恶心、欲呕发生率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 组和 C 组显效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30 min 有效后恶心、欲呕发生率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P >0.05)。A 组的显效时间短于 B、C 组,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两组,A 组30 min 有效后恶心、欲呕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结论阿是穴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封包能迅速解除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卢运田;周均洪;马雪岭;黄铭君;唐炎权;尹伟强;郝玉千;廖芝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对于咳嗽、喘息时间超过4周的儿童慢性咳喘,需要区分年龄相关的病因分布谱,区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咳嗽,遵循一定的流程进行诊疗与管理。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AV)、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RC)、气道异物(1~3岁)、心因性咳嗽(>6岁)等。正确诊断、规范治疗、教育管理是达到儿童慢性咳喘控制目标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
作者:文福周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叶酸片治疗 H 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 H 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依那普利片;观察组患者予叶酸片,治疗后分析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改善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CY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血压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用于 H 型高血压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妮妮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存在的不规范事件相关数据,查找药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备用输注药品不规范事件由活动前的平均18件/月减少到活动后6件/月,进步率达到66.67%,目标达成率为109.09%。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的管理,减少了不规范事件次数,增强了科室护理团队意识,提升了护士药学知识水平,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陈桂英;陈莉;李焰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氧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呼吸科收治的120例 COPD 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氧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高、肺功能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COPD 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氧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 PICC 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 PICC 治疗的肿瘤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5%vs78.13%,96.88%vs71.88%),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vs40.6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 PICC 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朴立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肠道 T 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肠道 T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咳嗽、胸闷、气短、心率增快、腹痛、便血和肠穿孔为主。本例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治疗,难以判明病因,直至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但终因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此病临床罕见且预后极差,且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
作者:王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干预后1个月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对照组抑郁评分干预后1周(49.02±6.92)分,干预后1个月(44.71±6.92)分,实验组干预后1周(44.20±6.51)分,干预后1个月(37.82±6.46)分,对照组焦虑评分干预后1周(43.11±7.40)分,干预后1个月(41.15±7.29)分,实验组干预后1周(35.62±7.11)分,干预后1个月(33.62±7.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康复。
作者:尹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医学生而言就更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昆明市某高校一年级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并为学校制定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唐丽媛;陈洁;芮丹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