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疗进展

申桂芝;王丽燕

关键词:儿童,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诊疗, 进展
摘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等特点,应及早诊断、早期治疗,给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等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也值得重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目的:对综合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采取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且治疗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总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关节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国鹏;陶海南;蒋守念;方钢;黄绍东;胡伟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从肝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健康。本文介绍了肝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论述了如何从肝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得出从肝论治可收到良好疗效,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道路。

    作者:熊壮;刘扬扬;齐斌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20眼)慢性泪囊炎病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银夹固定造口。结果1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治愈16例(18眼),治愈率90%,好转2例,占10%。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损伤小,治愈率高,无面部瘢痕,不影响美容。

    作者:王振华;王殿生;高国鑫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产后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后2 h、产后24 h 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产后24 h 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华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

    目的:探讨检验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内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抽取甲、乙、丙、丁四种由不同厂家提供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并对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两种检验方式对注射液内的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检验证明,对提供的不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采用不同的检验方式,在结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后期我们需要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检验标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保障检验结果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和安全。

    作者:郭鑫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骨肉瘤的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肉瘤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结果目前骨肉瘤患者是以综合治疗为主,术前、术后化疗,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过去明显提高。结论随着对骨肉瘤癌变机制的认识,关键技术和问题的解决,骨肉瘤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率必将提高。

    作者:于晓勇;曹红霞;罗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社区健康教育主导的高血压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对社区中高血压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应用回顾分析法对社区中20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观察其在接受高血压管理模式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本社区进行自我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随着学习进程的增进,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以及血压控制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学习前后的项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主导下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降低高血压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德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死率较高严的危重综合征。本病多由于各种慢性心肌病变或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原发或继发地减弱,心脏不能搏出与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需求相适应的血供,导致各器官明显阻性充血、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及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1]。

    作者:沈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主要病情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到我院眼科治疗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122例,24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102例(84%),男性20例(16%)。84例用碘131治疗,38例用药物治疗甲亢。11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80眼下直肌增粗,169眼内直肌增粗,82眼外直肌增粗,78眼上直肌增粗,21眼无明显肌肉增粗。主诉症状频率高依次为:眼球露白多>眼红>畏光>流泪>眼胀>眼干>异物感>眼痛>视物成双>眼闭合不全。结论早期、规则、激素联合放疗及个体化治疗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关键,对不同阶段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应个体化给予支持及保护性治疗。

    作者:官宇;江文;沈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帕洛诺司琼组、对照组,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帕洛诺司琼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联合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 和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三组术后24 h 发生恶心呕吐情况并作比较。结果联合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可降低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刘家锋;赖华英;彭韶平;廖志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于我院门诊处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不合理用药占总审核处方的4.8%。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的方法不当、溶媒选择不当、儿童患者的用药不当、重复用药、剂量不合适、配伍或药物联用不当等方面。结论通过对这些处方的抽查可以发现存在部分不合理的处方书写和用药情况,应该进一步推行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和正确的加强处方的管理,促进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郭兆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致肺栓塞死亡1例

    1病例报道患者47岁,已婚已育女性,存1男1女。因阴道出血48 d,发现盆腔包块13 d,于2013年2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2℃、P 86次/分钟、R 20次/分钟、BP 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型偏胖,心肺等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通;宫颈肥大,血染;子宫前位,约7 cm×6 cm×5 cm大小,有压痛,质硬,活动欠佳;左侧中下腹触及一11 cm×10 cm×10 cm大小囊性包块,轻压痛,不活动;右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入院前于2月4日门诊彩超检查:子宫体切面大小约6.2 cm×4.8 cm×5.0 cm,宫壁光点分布均匀,内膜居中,厚约2.0 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下腹见一个大小约10.5 cm×7.9 cm,暗区回声,边界清。提示左下腹囊性包块。2月6日门诊诊断性刮宫病检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症。入院诊断:盆腔包块:左卵巢肿瘤,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高血压疾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阴道肠道准备,18/2复查彩超提示:子宫体切面大小约6.2 cm×5.2 cm×5.5 cm,宫壁光点分布均匀,内膜居中,厚约1.4 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下腹见一个大小约10.8 cm×7.9 cm,暗区回声,边界清。提示左下腹囊性包块。心电图及胸片无异常。尿常规、血凝四项、电解质正常;肿瘤标志物:CA125为24.2 U/mL,CA15-3为13.2 Iu/mL,CA19-9为7.1 U/mL,AFP为0.9 ng/mL,CEA为1.4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 mIU/mL,孕酮0.19 ng/mL;生化常规:总蛋白57 g/L,白蛋白34.5 g/L,总胆红素14.26 U/L,直接胆红素4.76 U/L,丙氨酸转氨酶2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5 U/L,碱性磷酸酶52 U/L,肌酐47.9μmol/l,尿素氮4.7 mmol/L,葡萄糖5.67 mmol/L。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血红蛋白91 g/L。拟行剖腹探查术,考虑患者体型偏胖,有高血压,伴随月经紊乱,轻度贫血,保留子宫后,术后激素治疗存在用药风险,建议行子宫切除,患者家属要求据术中所见行相应术式。于2月22日排除手术禁忌,经腹行左侧附件切除+盆腔粘连松解+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宫后壁肌瘤约4 cm×3 cm×3 cm,患者家属再次商议仍要求保留子宫,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病检提示: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子宫后壁平滑肌瘤,盆腔粘连。于2月24日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皮肤苍白,皮温低,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检查:左下肢腘静脉多发血栓形成。即给予祛聚、溶栓、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有床上用力后阵发性心悸,疑肺动脉栓塞,3月3日行心脏彩超及胸腹部CT未提示明星异常。血液检查:乳酸脱氢酶300 U/L,中性粒细胞78.8%,白细胞8.08×109/L,血红蛋白116 g/L,血凝四项及电解质正常,D-二聚体4.1 mg/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受损。CT 复查示:双肺门影增浓,双肺底有少许坠积样改变,并有胸膜增厚,右室流出道稍宽。无明显肺栓塞依据支持,继续行抗感染,溶栓抗凝治疗。5/3中午靠起后再次出现心悸气促,17:15突发抽搐,面色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小便失禁,血压89/64 mm Hg,室上速110~160次/分钟,5 min后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经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强心、利尿、纠酸、呼吸兴奋剂、营养心肌等竭力抢救无效死亡。终诊断: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子宫后壁平滑肌瘤,盆腔粘连,高血压Ⅱ级,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呼吸循环衰竭。

    作者:曾庆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匀浆膳食和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 ALB和 Hb 均有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丽贞;孙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红花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气短、胸闷以及心悸等)以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1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齐勇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分娩的2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母婴床旁护理,由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在床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对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 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

    作者:赵囡囡;史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4例。结果经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4例,术后随访30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复发2例,复发部位为前筛顶、额隐窝,再次手术,随诊12个月无复发。本组手术无眶眼、颅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外科技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彻底切除瘤体,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同时避免了鼻侧切开等人为手术入路创伤,术后面部无切口瘢痕。

    作者:李美璐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冠心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血塞通、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住我院的67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控制血压、抗凝等常规治疗,相应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脑梗死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同时,随访半年后两组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34.8%和9.4%,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缓解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并降低近期复发率。

    作者:韩天生;杨亚波;武文斌;刘磊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三联疗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与观察组相比,前者治疗有效率达96%,后者为75%,P <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不良反应出现率较对照组患者低,P <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疗效显著,临床中应注意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叶酸片治疗 H 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 H 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依那普利片;观察组患者予叶酸片,治疗后分析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改善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CY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血压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用于 H 型高血压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妮妮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方法学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提升。造成到医院就诊的高龄患者数量和比例增长。于此同时,老年患者本身的特殊性也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医院传统的科室设置,包括内、外、妇、骨科等。虽然工作内容本身与老年疾患关系密切,但仍有其局限性。老年疾患本身是一种具有完整体系和特点的疾病范畴。根据临床广泛认可的说法,老年疾患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从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发病趋势可知,我国常见的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生等。每种疾病的患病排序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都有所差异。②老年疾患多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交织的疾病。老年患者往往因为免疫功能下降、机体老化、器官和组织功能衰退,老年人发病可以由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引起,很多情况下病因不能明确,有的时候甚至很难区分是独立的疾病还是自然衰老。③老年疾患临床特点为,大多数老年疾患的症状和体征具有不典型性。④由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功能减退、代谢失衡、器官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及认知能力下降等诸多生理病理特征的相互影响。1例患者罹患多种疾患的情况非常多见,甚至可见同一个脏器同时存在多种病变。⑤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很容易发生感染,或者多种疾病同时存,常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者多系统功能障碍。⑥老年疾患中各种综合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尿失禁、晕厥、帕金森氏综合征、谵妄等。同时,老年人容易出现褥疮、失眠、尿潴留、便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多重用药和用药不良反应[1]。总之,老年人的疾病多为慢性病,多种疾病共同存在,疗程较长,临床症状不典型,呈亚临床型,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会出现病情的迅速变化[2]。通常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正是上述临床特点所决定的。怎样解决这些困难,并让老年病的治疗和诊断更准确,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张婧婧;王友川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