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早期脑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吴显峰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 早期脑缺血, 临床价值
摘要: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业已证实高场强磁共振机器弥散成像在各期脑缺血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早期脑缺血患者低场强磁共振线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T1WI图像、T2WI图像表明,低场强磁共振脑弥散成像比T1WI、T2WI平扫发现病变早,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典型病例分析在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根据当前医学生实验诊断学实验技能薄弱的现状,实施针对性典型病例分析实验教学,观察教学效果,为实验诊断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校医学生96人为实验组。年龄17~22岁,其中男生41人,女生55人。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诊断学成绩和多项要素分析情况。结果实验组医学生考核成绩和多项要素分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典型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教学,能够促进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医学生诊断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作者:门小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抗凝治疗18例中危肺栓塞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抗凝治疗18例中危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例中危肺栓塞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加用口服华法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O2、PCO2等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O2、PCO2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结论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临床疗效明确,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亚强;陈如华;鲁珊;刘侃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护理

    目的: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应用锁定钢板接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24个月随访,19例骨不连患者术后3~7个月平均5个月痊愈;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再次住院进行植骨手术7个月后完痊愈合。无感染、畸形、下肢无不等长、取骨区无疼痛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髂骨植骨能够大程度地发挥植骨块的成骨块效应,使植骨迅速成活,从而达到治愈四肢骨不连的目的。

    作者:宋桂菊;吴琪;叶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90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真武汤加减治疗)与参考组(呋塞米、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各为45例,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超声心电图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电图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药物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国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的探讨

    各种细菌感染在临床各科室均较常见,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对疾病预后意义重大。传统的感染指标包括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以及一些相应的微生物学的病原菌检测。随着诊断的技术的不断发展,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等指标相继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等诊断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葛玉秋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CYFRA21-1、NSE、CA-50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杭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醉化酶(NSE)糖类抗原(CA-50)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肺癌组患者80例,同期进行非肺癌组的其他疾病4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CEA、CYFRA21-1、NSE和CA-50。结果肺癌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上述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BALF中CEA、CYFRA21-1、NSE、CA-50的阳性率分别为56.1%、54.3%、46.5%、52.3%,特异性分别为82.3%、85.3%、92.3%、48.5%。四项联合检测特异性达92.2%。结论BALF中CEA、CYFRA21-1、NSE、CA-50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白晓敏;王伟;马俊美;任丽娟;潘慧娴;李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切除腺体和肿瘤后,遗留凹陷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121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腺体和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凹陷缺损。病例随访6~48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及涎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能够显著改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明显降低Frey综合征及涎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广平;赵仪云;董思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Notch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决定细胞命运的重要通路之一,相邻细胞通过Notch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转导细胞信号,在细胞的增值、分化及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Notch信号通路及其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重点讲述Notch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希望能给靶向治疗乳腺癌带来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刘宇;徐海帆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原则

    现今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种特殊环境下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群体,因其工作繁重,护理人员压力大,易被外界因素危害。因此找到有效防护措施则成为手术室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保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莉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孤独症的治疗对策

    近年来,随着孤独症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各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一种有效治疗孤独症的方法。然而,治疗方法参差不齐,效果也不明显。目前,国内外比较受欢迎的治疗孤独证的方法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ABA)。应用行为分析是属于心理学范畴中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借助于行为科学发展总结并验证的原理(比如强化、消退等)在生产、生活、治疗、教育等领域对群体或个体有意义的焦点行为进行因果分析,并以特定的干预技术或模式去改变这些目标行为。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孤独症的成因及新研究进展以及治疗对策。

    作者:冯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胰岛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确诊的24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通过对血Hcy、Cys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Hcy、CysC、FBG、FINS、HOMA-IR、HOMA-β水平,并分析血Hcy、CysC与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CysC、FBG、FINS、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HOMA-β无明显差别;Hcy、CysC与HOMA-IR正相关,与HOMA-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DM患者HOMA-IR、FINS、Hcy、CysC明显升高,Hcy、CysC与HOMA-IR正相关。提示G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Hcy、CysC水平的测定可作为GDM患者的监测指标。

    作者:冯尤健;张莹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浅谈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方法对骨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患者开展个性化整体护理,实施护理考评,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结果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心理状态,解决患者康复中的诸多生理、心理问题,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考评由合格率82%上升到96%。结论开展个性化整体护理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士都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有效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妇科肿瘤化疗期间患者血糖波动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为进行TP方案化疗的妇科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干预。总结和研究化疗期间进行周期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TP方案化疗≥6周期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是否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样本。干预组在化疗不同周期前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化疗1、2、3、4、5周期后第19日及总疗程结束后第90日基本资料及血糖,观察血糖的变化,比较组间差异,同时给予周期性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血糖异常多发生在化疗的第2周期后,第3、4周期为明显。各化疗周期对照组与干预组血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观察周期均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患者化疗期间遵医嘱监测血糖变化及每次化疗前采用个性化的饮食干预、运动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可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生活质量,减少家庭经济负担,使医、护、患三方共同受益。此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

    作者:汪诺;谢娟;汪京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优质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受的脑卒中康复患者共2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6.7%。治疗前观察组Banthel指数评分(32.9±4.6),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17.5±2.1),对照组Banthel指数评分(33.0±4.9),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18.0±2.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nthel指数评分(69.3±4.7),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29.5±3.0),对照组Banthel指数评分(49.6±5.2),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23.2±2.4),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毕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手术室护理资料,分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用药风险、工作失误、环境不过关。结论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重点关注风险,给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此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程度,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艳梅;孙丽;王梦竹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进展

    单纯性肥胖病主要是因机体内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导致体质量超常的病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并呈低龄化趋势。肥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针灸治疗肥胖病疗效确切,针灸减肥的常用疗法包括有体针、电针、艾灸、拔罐、穴位埋线及耳穴等。现综述如下。

    作者:沈蓓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烤瓷牙修复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目的:观察分析烤瓷牙修复的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3例进行烤瓷牙修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3例患者302颗烤瓷牙修复后,进行2年的随访,发现41颗出现基牙疼痛、牙冠脱落、崩瓷、天然牙磨损、牙髓炎和食物嵌塞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6%;其余261颗功能良好。结论烤瓷牙具有色泽天然、形态逼真和不变形的特点,是近年来患者修复牙齿常用的方法;但是烤瓷牙修复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修复后密切关注牙齿状态,以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冯剑秋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康艾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化疗同时使用康艾注射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5例使用康艾注射液联合DP方案化疗作为实验组,B组45例除不用康艾注射液外其他治疗相同作为对照组,完成两周期后进行疗效评测。结果近期疗效A组高于B组,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A组较B组减轻。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并能减轻部分不良反应。

    作者:宁志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当前形势下群体药代动力学在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漫谈

    结合群体药代动力学以及统计学方法,对与药代动力学存在相关性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Bayesian反馈,从而对患者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通过药代动力学,有利于给药方案以及药动-药效的研究。

    作者:史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时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进行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将7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结果研究组中,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两组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比较,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的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新陈代谢,而且较少影响循环和呼吸功能麻醉过程相对平稳,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作为该类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法,尤其适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