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秀艳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或周围组织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导致多功能脏器衰竭,特别是肝功能障碍而出现休克。重症患者常在饱餐或饮酒过多时突然发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1,2],病死率可达20%左右。所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必须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促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祁秀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方法50例大肠癌患者的护理。结果通过对大肠癌患者的护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提高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结论加强大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和消除术前的心理压力,利于术后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申艳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为了证明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善院内高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13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到治疗组和对比组中,其中治疗组采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组则采用常规性颅内血肿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手中血压控制情况、术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内容。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27.94%,显效率为41.18%,有效率为17.65%,无效率为13.24%,治疗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11.59%,显效率为23.19%,有效率为33.33%,无效率为31.88%,治疗总有效率为68.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比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40%,治疗组为9%;术中以及术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轻、中、重、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性治疗方法或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患者预后较为理想,可作为临床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作者:李连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单棉签平行血管按压法和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的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更好的按压方式尽可能地减少重症肝炎患者在静脉采血后可能出现的皮肤出血、血肿、皮下瘀斑等不良情况,减轻病患的痛苦。方法将重症肝炎患者与普通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组内又分别采用单棉签平行血管按压法和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进行止血,并记录各组的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内采用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皮肤出血、血肿、皮下瘀斑的概率明显低于采用单棉签平行血管按压法(P<0.0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而对照组内采用两种按压方式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通患者而言,两种按压方式的差别不大;但对于重症肝炎患者来说,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皮肤出血、血肿和皮下淤斑的发生率,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潘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内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回顾总结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80例患者痰液培养检查均发现合并肺内真菌感染,护理后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护理后(P<0.05),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80例患者十分满意48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7.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内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系统的呼吸道护理与排痰护理等干预,能够缓解真菌感染,改善患者生存状况,预后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本次试验研究阶段,上半年我们采用常规职业防护方法作为对照阶段,下半年使用加强后职业防护方法作为实验阶段,调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幸福感及压力程度。结果实验阶段使用加强职业防护后,发生职业暴露次数降低,压力程度降低,幸福感上升,与对照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加强职业防护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减少工作人员精神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作者:郝军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钾片的佳生产工艺。方法将辅料按工艺处方比例模拟生产进行试验,结合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逐一试验,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180 min左右。结果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微粉硅胶代替氢氧化铝,同时加入叔丁基回香醚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180 min。结论采用佳的生产工艺条件,可较好降低双氯芬酸钾片中的有关物质。
作者:陈琴华;黄新兰;季红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测定在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9例,另外选择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9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的测定,比较两组浓度差异。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测定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特异性也比较强,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门小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老年H型高血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及一般人群各160例,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检查,比较四类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结果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四类人群中高(P<0.001)。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作者:邓志生;谭翌;杨小端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行透析治疗产生的心理问题。方法个人基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参加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结果通过透析治疗产生的心理问题尽心分析和对症护理,患者的就医的依从性和生活的信心得到提高。结论长期行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担心、绝望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陈宏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处方调配是医院药房基本的、责任重的工作,能否做好处方调剂工作即影响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准确性、合理性、有效性,又影响到医院服务质量。因此,做好处方调配是进行优质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本人结合自己在药房的工作经历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如何做好处方调剂工作问题进行了思考。
作者:金芝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和替吉奥联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单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治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友;黄广清;赵晶;汪海岩;杜秀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护理对策,制定更完善的护理方案,并对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86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其中77例(89.53%)患者在30 min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低血糖症状消失。9例(10.46%)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其中6例(6.98%)患者30 min后仍有低血糖发作,通过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低血糖症状消失;另3例(3.49%)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后虽症状消失,但处于昏迷状态,注射氢化可的松恢复意识。结论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时或日常维持血糖水平正常时经常出现的并发症,虽较常见,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其发生原因中主要的是降糖药物用药不当。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预防、教育,进行重点监测以便及时处理。
作者:孙艳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联合涤瑕洗液坐浴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7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随机分为2组,每组8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物汤加减联合涤瑕洗液坐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口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67例(77.01%),对照组患者治愈56例(64.37%),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四物汤加减联合涤瑕洗液坐浴进行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世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帮助临床开展QCC活动。方法分派人员到临床,与临床科室互动,按照QCC活动程序进行QCC。结果成功地与临床科室一起开展了QCC,完成了一项主题。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互动,帮助临床开展QCC活动,通过头脑风暴解决临床常见的问题,不仅提高了临床药师的沟通能力,更有助于临床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
作者:陈青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上报至抗菌药物监测网的2千张处方,用WPS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千张处方平均用药1.8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13.85%,注射剂使用率9.5%,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31.6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处方平均金额81.5元,处方合格率95.3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前期情况,但合理用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龙;官真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冠心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联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脂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减低低密度脂蛋白,稳定斑块,改善冠心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穆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之间收治的需行乳腺癌改良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通过进行合理的切口设计、适当加压包扎及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等综合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赵晖;李随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逐渐被引入临床应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MRI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较为成熟的临床诊断成像方法,目前在临床多种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 MRI技术的各种硬件以及临床应用软件实现了新的突破与发展,解决了很多临床诊断技术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MRI技术在磁体、射频、计算机及图像重建三个方面的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申香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占52.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孙慧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