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李艳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短小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128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术前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不同麻醉时间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SBP方面,用药后5~60min观察组SBP检出值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BP方面,用药后15~60min观察组DBP检出值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R方面,用药后2~5min观察组HR检出值持续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手术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降低心动过缓、寒颤、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银翘散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肺炎效果的探析

    目的:探究银翘散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炎病患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病患31例,女病患27例。病患年龄在46~85岁,病患平均年龄(63.5±5.6)岁。58例病患均符合肺炎的相关诊疗标准。并已排除不符合诊疗标准的病患类型。病患在进行系统化治疗之前,均对病患进行了系统性的各项常规检查均为发现异常,将58例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利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银翘散联合盐左氟沙星对病患治疗。利用吸痰设备来采集病患肺部分泌物,并在第一时间内将其送到我院检验科化验细菌含量,对细菌培养的相关标准参照标准的临床操作守则来进行,对照组病患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对其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具体剂量为每天200mg,每天2次。治疗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加服银翘散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每天3次,每次6g。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肺炎有着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毕瑞萍;赵保元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芦根水煎剂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初探

    目的:探讨芦根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耳肿法致炎,观察高、低剂量芦根水煎剂灌胃给药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芦根水煎剂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均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结论芦根水煎剂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刘足桂;梁生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行PCI术,对照组40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作者:王芳;李孝珍;张晓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合并感染者28例,非感染者18例,同时选取同期非酮症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收集患者尿液检测尿酮体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CRP水平。结果DKA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KA非感染组相比,DKA感染组IL-6、TNF-α、CRP水平也有明显升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合并感染患者空腹血糖与IL-6、TNF-α、CRP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534、0.652、0.493,均P<0.01),而DKA合并感染患者CRP与IL-6、TNF-α亦成正相关(r分别为0.678、0.624,均P<0.0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卫香;郭莉婷;郑运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脏小结节性病变患者47例,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并对磁共振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单发病灶29例,多发病灶18例,共65个病灶,病理检查为肿瘤性结节38个,非肿瘤性结节27个;经MRI平扫发现肿瘤性病灶27个,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肿瘤性病灶36个。结论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杨久波;赵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提高医疗技术,遏制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遏制过度医疗,是当前摆在医院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分析和总结过度医疗的界定、普遍性、原因和危害基础上,提出提高医疗技术是遏制过度医疗的关键一环,唯有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以期让现代医学技术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作者:张宗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与临床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其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灶特征分为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组、微浸润腺癌(MIA)组和浸润性腺癌(IAC)组,三组患者数分别为12、19、17例,对比三组患者病灶大小、病灶密度、二维比率、三维比率、实性成分大小、边缘毛刺、形状、边缘分叶、胸膜凹陷、内部空泡、边界情况。结果IAC组与MIA组患者病灶密度、形状、边缘毛刺、内部空泡和胸膜凹陷均存在明显差异,IAC组与浸润前病变组病变密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IAC组与浸润前病变组患者病灶实性成分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浸润前病变与MIA、MIA与IAC间病灶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磨玻璃结节病灶内实性成分的CT影像学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对肺部浸润前病变、MIA和IAC的鉴别诊断、术前诊断提供有利帮助。

    作者:曾令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创钻孔治疗丘脑出血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丘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钻孔术后进行科学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研究对象均采用的是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采用的是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从发病至手术治疗其时间为2h~2d,其中基底节出血的6例,丘脑出血的74例,患者治愈52例,好转的24例,死亡的4例。结论丘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钻孔术治疗后采用科学的综合护理非常重要,可以预防再出血,促进病情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高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包括呼吸、排痰、耐力训练以及吸氧支持和饮食指导。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实现患者的生活自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利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毒供应室中护理管理工作的难点分析与对策

    随着医院里一次性物品使用的越来越多,医院对消毒供应室中护理管理工作越来越跟不上现在时代的发展,难点工作越来越多,加上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消毒供应室的医务人员职业水平有限等问题,但是现在受医患关系的影响或者应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应该更加重视,更加严格。

    作者:姚珊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调经祛斑胶囊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行调经祛斑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65例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111例),给予对照组八珍益母胶囊治疗,给予观察组调经祛斑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黄褐斑治疗总有效率以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治疗2周期后,对照组黄褐斑评分明显不及观察组(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显示,月经不调与黄褐斑存在较大关联。结论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行调经祛斑胶囊治疗的祛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TAP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劳动、跑步、剧咳时出现,无特殊不适,临床发病率较高,需外科手术治疗。传统腹股沟修补术术后高复发率高,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显著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赵学飞[1]等临床研究表明,其复发率仍在1%~17%左右。近年来,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发展,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逐渐得以广泛应用,具有创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本文就我院TAP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其临床效果。

    作者:胡先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86例宫颈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嘱咐患者每晚进行外阴的清洁,随后将胶囊置于阴道后穹窿处,每天1次,每次1粒,10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避开月经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HPV感染的有效率、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HPV感染者大多数为高危亚型的感染者,高危亚型感染、再次感染和混合感染三种感染方式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三次感染率的复查中两组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12个月后复查中,感染率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宫颈HPV感染的局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宫颈HPV感染的有效且安全方便的方法,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小丽;巴静;黄凤英;杨武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及比较不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和B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术后12、24、48h的疼痛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 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造成的机体疼痛应激相对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

    作者:赵秀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排液,待胸腔积液排净后,观察组胸腔灌注甘露聚糖肽和化疗药物,对照组胸腔灌注化疗药物,二组均每周2次,连续1~3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86.1%,对照组改善率6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灌注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月鸣;梁长林;邢德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对心理护理、饮食和肠道准备、阴道准备,并发症护理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2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田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在改进放疗工作效率、改善预约执行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平均等候时间、日均放疗人次、准时开概率以及爽约率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该系统上线后,放疗患者平均等候时间、日均治疗人数以及准时开概率等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放疗工作效率、优化医院计划管理和资源配置,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周峰;丁小倩;孙颖;何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口腔念珠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制霉菌素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含川连、条芩等成分的自制中药煎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于口腔念珠菌病症状改善情况,辅以中药治疗的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口腔黏膜灼痛感、病损区红斑、口腔黏膜白色斑块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汪欣;熊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浅析

    目的:探讨妇科治疗中采用当归芍药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出现痛经症状、宫颈糜烂症状以及盆腔炎症状的68例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并同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8例患者经过治疗,盆腔炎治愈19例,占95.24%,好转1例,占4.76%;宫颈糜烂治愈11例,占55.56%,好转9例,占44.44%;痛经治愈24例,占83.33%,好转4例,占16.67%。结论妇科疾病如痛经、宫颈糜烂以及盆腔炎症状等,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孟凡胜;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宁明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状况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水平,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7月对首次来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建卡或进行围生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0.0%,不同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 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5%;检出梅毒2例,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5%;检出丙肝1例,丙肝感染率为0.25%。结论艾滋病已经向孕产妇人群蔓延,并且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

    作者:黄依娌;黄洪浪;向绍密;农幼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