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分析

马吉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子,按病床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设人性化护理,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某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性知识行为的调查

    目的了解番禺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性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性相关行为,为在社区开展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性知识来源与需求等状况。结果①关于对生殖系统的了解,分别有67.8%和60.9%的人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构造稍有了解;在了解意愿方面,对自身的了解以非常想的有32.5%,而对异性的了解有18.6%。②对性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与朋友交流为34.3%。③关于异性的问题,愿意与朋友一同讨论性知识为52.4%。④关于性生理现象,31.4%的人对自己遗精或月经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⑤关于性病知识,58.6%的人不知道阳萎是否性病;54.7%的人对使用避孕套一知半解;35.5%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⑥关于婚前性行为,34.3%的人赞成婚前同居。⑦关于性知识健康讲座,37.3%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性知识讲座;34.6%的人认为性知识讲座是有必要,但我会感觉到不好意思;27.2%的人认为无必要。结论外来务工人员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底,提升对外来务工人员性健康教育的服务水平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

    作者:黄锦屏;覃伟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析

    目的探讨目前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优质教学模式。方法我院于2010年开始注重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力推进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09~2011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269名护士的实习成果进行分析,将2010年前教学模式未改革时来我院进行实习的134名实习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后教学模式改革后来我院进行实习的135名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实习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实习护士对相应教学模式满意度等情况的变化。以此来具体分析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优质教学模式。结果2010年后教学模式改革后来我院进行实习的135名实验组的实习护士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成绩。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们在对实习护士的护理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进取,对现在的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发展,力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院的护理教学模式经改革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具体总结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王帆;童爱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20例误漏诊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除咳嗽症状外,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部常规X线检查及CT检查难以发现支气管内膜病灶,加之临床医师经验不足,误诊、漏诊率较高,为总结经验,减少误诊和漏诊,我们将我院收治确诊的20例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谭文秀;呼翠萍;乔牡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72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确诊为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人和对照组72人。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用艾迪注射液100mL,每日1次,连用10d;对照组单纯化疗,二组化疗方案相同,主要用药包括CTX、DDP、EPI、5-FU、VP16等。结果治疗组对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白细胞下降及T细胞亚群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观察结果表明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具有改善生活质量及协同、增效、减毒作用,并且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戴奇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前尿道结石治疗1例临床体会

    尿道结石是尿石症中较少见的疾病。超声探查是诊断尿道结石比较可靠、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探查到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本研究中1例尿道结石均有突然腰痛,会阴部剧痛、排尿不畅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闭等症状。超声探查结果显示前尿道内可见强回声光团,长约2.5cm,后伴声影,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操作简单、准确、可重复、无损伤等优点,有助于诊断尿路结石,对于X线不能显影的阴性结石,超声检查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于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改进

    目的用纯化水代替含甲醇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测定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Amethyst C18-H,150mm ×4.6mm,5μm;流动性: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水(20∶80);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10nm。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纯化水代替含甲醇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方便、安全,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赵峰辉;李新图;陈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那格列奈在门诊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作者:伍华;陈敏;邵丽香;李卫平;谢乃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2012年度某市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分析

    国家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用械安全。铜陵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实践科学监测理念,大力推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监测MDR)监测工作。在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度铜陵市ADR/MDR监测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作者:陈志勇;项琪琪;尤昱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试论产科医护关系改善的有效途径--基于沟通与冲突的视角

    通过对产科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冲突管理的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旨在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为妇幼保健事业服务。

    作者:陆凤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子,按病床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设人性化护理,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吉琼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谈门诊药房药师如何做好药学服务

    目的发挥门诊药房药师的作用,促进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与结论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有助于发挥药师的作用,促进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袁旭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析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找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设计并运用护理质量考评指标,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总结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提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结果通过护理质量考评,分析和发现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主要有认识不足、缺乏沟通、管理执行力度不强及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结论针对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结果的因素,我院从多个方面入手,强化环节控制,减少影响护理质量考评因素的产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农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创面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1年10月75例出现皮肤软组织破损的四肢骨折及骨外露患者,通过彻底清创后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经1~2周的治疗后,在创面上实施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治疗,75例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经10个月随访,除3例患者因出现创面感染导致肉芽组织的生长停滞,实施皮瓣修复外,其他患者骨折得以愈合,未见骨髓炎表现。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高效引流、减轻患者病痛、促进愈合,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辞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硬-腰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及麻醉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好、起效快等优点,在控制好血压的情况下,硬-腰联合麻醉可作为剖宫产手术的一种较佳麻醉方案。

    作者:陈凤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谈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中医治疗胃溃疡方案的疗效,使其完全愈合。方法进行阐述在我院进行收留患有的160例胃溃疡患者为分析的病例,另外随机组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结果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治愈率、总体治疗的有效率、存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的,P<0.05。结论通过使用中医治疗胃溃疡的疾病在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西医治疗,并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被广泛应用的。

    作者:张婉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86例口腔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26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43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3.7%。结论临床上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向平;丁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腹腔镜在腔镜家族中发展早、应用广、技术成熟,几乎可以参与肝、胆、胰、脾、肠等诸多类别的微创手术,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本文着眼于腹腔镜手术护理工作,通过梳理腹腔镜手术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腹腔镜手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徐广涛;王晶荣;赵艳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

    加强洗手效果监测,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考核,督促医务人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降低院内感染,规范手卫生的重要性,改善不合理洗手设施,提供速干手消毒剂,树立手卫生新观念。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阴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阴道直肠型和特殊部位型4大类[1],其中阴道直肠型占5%~10%,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内异症在这个部位的发生率大于所有的资料报道。阴道直肠内异症和慢性盆腔疼痛有关,是一种侵袭性能致使患者功能不全的疾病,在严重的病例中直肠子宫陷凹完全或部分消失,甚至肠道阻塞,肾功能丧失和不育,症状的周期性变化非常明显,医生在诊断中常意识不到这种疾病,并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有限,至少50%的患者没得到正确诊断而就行外科手术。国外关于这一疾病的研究较多,近几年国内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现将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段杨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指导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5例颅外动脉狭窄率由术前平均的78.3%下降至术后平均23.3%,3例颅内动脉狭窄由术前平均的76.7%下降至术后平均15.6%,术后均随访6个月,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无TIA及中风发生,3例颅内动脉狭窄血管造影复查2例,无再狭窄。结论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进行积极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和良好保障。

    作者:陈凤梅;林永娟;肖苏晨;李雪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