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银东;范萍;耿崇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路径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产妇护理、情绪调节及新生儿护理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升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产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郑菊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针对新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下发后,全国240余家医院评审后又被宣布结果无效进行了如下思考。①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产生的挑战与考验。②面对“冲击”和“碰撞”、如何理解“新标准”、“新办法”。③对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完善各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地构建本地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新标准中自我评价、现场评价、数据监测分析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的检查方法,合理分配四个评价维度的权重;评审组织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评审专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和评审组织举办的培训、考核;认真汲取第一周期评审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李良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柔情管理理论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对护理柔情管理的需求,学习柔情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结果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情管理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得到了改进与完善,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避免和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应用柔情管理理论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对比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将8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组(LCAI-3DCRT)和常规分割常规放疗组(CR-CRCF)。放疗方法为常规分割常规放疗组(CRCF组)40例,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4~70Gy,44~48d完成。LCAF-3DCRT组为CT模拟定位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先常规分割照射40Gy后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每次1.5Gy,2次/日,间隔6h,加照16~20次全程剂量64~70Gy/36~40次,38~40d。结果 LCAF组和CRCF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0%和57.5%、35%,LCAF-3DCRT组生存率高于CR-CF组(P<0.05)。LCAF-3DCRT组和CRCF组1年2年局控率分别为77.5%、60%和52.5%、30%。LcAF-3DCRT组局部控制率均高于组(P<0.05)。急性放疗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提高肿瘤局部放疗剂量就有可能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作者:冯连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患者原因分析的价值。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05月,在因咯血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共147例,均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纤支镜直接或吸出积血、分泌物后确定出血或病变部位,以病理活检或刷检、细菌学、或术后痰涂片、痰培养结果为依据,分析和判断咯血的原因。结果147例咯血原因:支气管炎症77例(52.4%)、肺癌25例(17.0%)、结核11例(7.5%)、支气管扩张9例(6.1%)、正常25例(17.0%)。感染占首位,其次为恶性肿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原因确诊率达83.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正确诊断咯血原因有很大的价值,临床医师应充分利用这项检查手段。
作者:王爱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综述何首乌抗衰老的原理。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何首乌具有抗衰老及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的作用。
作者:曾腾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解析不同年龄各类别的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体会,探讨与分析针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A组200例,分析并记录其不同的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拔管前后的相应护理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B组对照组200例,未进行任何心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A组全部2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经过了围拔管期的相应护理、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发生麻醉苏醒意外0例,发生麻醉气管插管后并发症0例,发生严重手术后并发症0例,无其他并发症。B组200例发生相关并发症19例。结论针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需要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围拔管期的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高度重视,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针对病患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的效果,减少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达唑仑剧烈。
作者:窦梓菁;方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发挥门诊药房药师的作用,促进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与结论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有助于发挥药师的作用,促进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袁旭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不能对疾病矛盾转化起负面作用。方法护理人员时时注意调整自身的情绪角色,把中医情志护理贯穿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结果通过中医情志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配合治疗护理顺利完成。结论保证了各项治疗顺利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同时使中医传统理论在临床心理护理方面得以运用和发扬。
作者:张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入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炎治疗。结果观察组74例,痊愈38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效率97.3%;对照组72例,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0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1%、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为临床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68例,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其中行再次剖宫产术81例,阴道分娩试产87例。结果行阴道分娩87例产妇,阴道成功分娩72例,行阴道试产失败改为剖宫产15例,阴道分娩成功率达82.76%。本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均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手术前后的护理减轻了产妇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条件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在严密产程护理下进行阴道分娩是可行并且安全的,产程的严密的监护与相关的临床护理可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作者:宾彩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尤其医学院校,更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高职高专中医实践教学中临床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作者:纪艳波;丁培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一系列的特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围生期合并症、围生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母婴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并发症,提高围生期母婴的生存质量,使孕产妇及婴儿顺利渡过围生期,保障母婴平安。
作者:陈巧玉;伍彦芬;李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术后知识应用、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门诊手术室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刘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力胶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将7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和肺力胶囊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1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运动耐力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运动耐力明显增强,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氨溴索和肺力胶囊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运动耐力提升有帮助。
作者:黄小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乳房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乳房癌的主要根治方法,辅以化学药物、放射、内分泌、生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主动参与疾病治疗,辅助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张红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6排螺旋CT在二甲医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排螺旋CT以及双排螺旋CT分别对60名患者进行检查,对病灶检查率进行比对。结果使用6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病灶检查率为90%,使用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病灶检查其检查率仅为69%。结论6排螺旋CT在病灶检查过程中能够更为准确检测出患者患病情况,对于病灶检查率相比于双排螺旋CT有明显提高,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56例接受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8例。采用常规心肌梗死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症状控制时间、心脏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管玉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怀孕B超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站自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在外院误诊2名宫外孕患者进行总结,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我站进行B超检查后证实以上2例患者首次B超结果均为误诊。结论对于急腹症女性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检查的规范,排除妇科疾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果患者出现贫血、停经、腹痛以及阴道出血等情况时,应该详细的检查是否有异位妊娠情况的发生,综合各种检测方式,全面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刘燕;邱红;刘晓明;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