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启皓
目的研究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在梅毒血清学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血清标本28份,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FTA-ABS、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复检。计算和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率。结果 TPPA阳性率为89.29%,FTA-ABS阳性率为82.14%,其中IgG型抗体阳性率为82.14%,IgM型抗体阳性率为39.29%,RPR阳性检出率为42.86%。TPPA法与FTA-ABS法有较高的一致性,而FTA-ABS法中IgM型抗体检出与RPR阳性检出相关性一般。结论 TP-ELISA适用于梅毒抗体的初步筛查,确诊需结合TPPA、FTA-ABS、RPR等实验方法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作者:史兴泉;茆亚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2012年度长征镇社区老人8587例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了解本社区老年人体质量、腹围、BMI、血脂,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587名受检者按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使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记录,体检结果使用Epidata3.0录入。结果8587名居民健康体检中发现BMI≥24有4419人占总数51.5%,其中肥胖者1299人占15.1%,高脂血症占55.3%;男性与女性之间在肥胖、高脂血症、检出率差异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高脂血症是非传染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的病因。社区居民健康不容乐观,应加强社区干预、健康指导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孙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屈光检查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需要屈光检查的儿童同时采用复方托吡卡胺和阿托品散瞳用药后屈光检查,以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的远视屈光度为标准值,并比较两者的屈光差异。结果复方托吡卡散瞳验光110眼总屈光度低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者95眼,占86.36%,低幅为0.25~1.25D,平均每眼低0.63D;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总屈光度高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者13眼,占11.82%,高幅为0.25~0.75D,平均每眼高0.50D;相同者2眼,占1.82%。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总屈光度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接近,在配眼镜时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替代阿托品散瞳减少患儿的散瞳后各种不适。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浓度和剂量的锝99标记的硫胶体注射液注射于乳腺癌患者乳晕区真皮内,观察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作用,为核素法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注射不同浓度和剂量的锝99标记的硫胶体注射液注射于乳腺癌患者乳晕区真皮内。用探测仪探测热点,术中结合探测仪完全切除前哨淋巴结。然后再继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把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试验中热点出现的时间,短的为2.0mci,0.2mL组。三组SLN检出在1~3枚之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率为98.1%,假阴性率为5.3%。结论核素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浓度和剂量对SLN的检出枚数及检出率和假阴率没有影响但对热点出现的时间有影响,但主要是剂量方面的影响,浓度因素不起作用。
作者:潘薇;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适应的骨折整复方案,给予常规整复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桃红四物汤,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统一配给饮食,避免食用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症状体症得分及整体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第7天血流变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流变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其指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饮食情况下,加用桃红四物汤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万明;朱义用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丁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面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身心健康也有了很大的需求,需要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护理水平不断扩展提高,我院是铁路医院后转至到地方的。成为了一所具有临床护理和临床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为了满足了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护理人员的短缺,院里决定聘用护士来,缓解了护士短缺问题,同时对护理管理工作者也有了了新的要求。院理对对聘用合同制护士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坚决做到:①严格把好准入关、②培训关、③试用关④、带教教师关、⑤考核关等,加强聘用合同制护士的管理,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丽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抑郁症是世界上导致“精神残疾”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围生期的妇女,抑郁的发生常常是导致不能足月分娩、先兆子痫、难产以及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传统医学治疗抑郁症常常是从发现导致神经递质功能受损的生理因素以及改进递质功能的治疗手段入手。然而,对产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药物却仍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选择高效、低风险的治疗方法是必须的。一些微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叶酸、DHA+等都在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吸收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相关实验研究提示:通过这些特殊的微量营养物质补给可以减轻抑郁症状,并能改善围生期抑郁孕妇的分娩结局。孕期抑郁的交替治疗法,包括各种营养剂的补充作为改善抑郁症状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不仅副作用小,而且费用低廉。本文旨在探讨围生期抑郁的生物学基础,同时对非药物治疗围生期抑郁的潜在时效性进行综述。
作者:王丽君;张亚妹;尹照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总结90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治疗上的一些体会,探讨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后入住ICU,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多项指标监测,常规血管活性药物辅助,维持血压在术前水平,控制心室率80~100次/分。结果二次开胸止血患者5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例,肺部感染患者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术后早期存活患者共85例(存活率94.44%),死亡5例(5/90,5.55%)。结论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特别是重症患者,提高手术技能、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严密术后治疗的各种环节,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慧燕;纪延霞;宋艳艳;渠川铮;王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TP)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行梅毒螺旋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将270例疑似梅毒感染血液样本列入疑似组,将300例健康体检血液样本列入阴性组,所有血清样本均分别采用ELISA-TP和TPPA两种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TPPA法检测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ELISA-TP法88.15%的检测灵敏度,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性(99.00%,99.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LISA-TP和TPP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具特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甚至可以联合检测,提高检出率。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研究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在焦虑症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帕罗系统以及阿普唑仑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药物对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满6周后两组患者的因子分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帕罗系统在临床治疗上更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柳亚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儿童难治性哮喘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舌下特异性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正常的特异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变化、肺功能、不良反应、副作用等[3]。结果治疗组的五十例患者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肺功能、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一过性皮疹、口腔不适、鼻塞)有所改善,临床表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都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淼;李春兵;刘全利;孙慧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总结了2例新生儿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加强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协助早期识别与早期诊断,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加强消毒隔离,预防肠道病毒在新生儿病房内的传播与交叉感染。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与精心护理,2例患儿均顺利渡过危险期,住院34~35d后出院。
作者:朱幼玲;何碧云;程晓英;朱海虹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控制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邱娟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唐氏综合征(D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人类染色体疾病,该病突出表现为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均受影响,严重的甚至致残和致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干预终止妊娠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做好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是优生优育、避免DS患儿出生的唯一办法,本文介绍近年来孕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方法,并对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李群珍;黎秋波;罗宇迪;张炬光;邓国生;朱玲玲;周华;张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具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江苏豪森)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西安杨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理性行为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比较,寻找安全、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方法。方法300例伴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疗效相仿(P>0.05),但奥氮平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P<0.05)。结论奥氮平更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作者:崔丽;冯体良;罗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造口护理技术应用于直、结肠癌患者治疗的护理要点,论证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方法通过对67例直、结肠癌患者住院期间的评估和出院后回访,评估造口护理技术应用于直结肠癌患者治疗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结果本组67例,死亡2例。出现造口并发症的有:造口周围皮肤炎5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黏膜脱出1例,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94%。结论造口护理技术在直、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既可方便患者自我护理又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预防和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全面提高造口者的整体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乐艳芝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分析复杂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根骨骨钉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31%、61.54%,组间数据对比χ2=25.4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3.4±1.9)d与(18.9±2.8)d,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复杂Pilon骨折一般都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必须根据患者详细病情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复杂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有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杨元疆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许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控制肿瘤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应地,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作用。近的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和其它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在调节肿瘤生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综述,旨在叙述肿瘤组织是如何通过抑制吞噬作用进行免疫逃避的,特别是通过CD47-SIRPα通路,并利用这条通路起到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陈洪卫;黄开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评价低通量血液透析(LFD)、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清除效果及对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值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按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低通量组(n=15),高通量组(n=15),血滤组(n=15)。三组患者透析前在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通量组,选择F6聚砜膜透析器,2~3次/周治疗;高通量组,选择尼普洛130U的透析器,2~3次/周治疗。血滤组,选择F60S聚砜膜血滤器,在单纯HD(2~3次/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在线(on-line)HDF,其HDF的频率为4∶1或5∶1。分别检测治疗前首次及治疗后12周三组患者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尿素清除率(Kt/V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比较各项指标平均单次清除率(RR)。结果低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三种净化方式,对尿素氮、血肌酐的清除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方式对Kt/V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LFD不能有效清除血磷(P)、β2微球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FD、HDF均能有效清除血磷(P)、β2微球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DF的效果更优于HFD。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均为较理想可靠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治疗中能有效地清除中、大相对分子质量物质,能明显地减少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艳巧;赵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