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英
目的观察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IL-13的影响。方法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对照组、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低、中、高剂量组,给药24h后,ELISA检测上清中IL-13的含量。结果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在10、40、160μg/mL时均能促进IL-13的表达。结论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促进抑炎因子IL-13的表达。
作者:李卫萍;李元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以多黏芽胞杆菌(Bacillus polymyxa)090918为出发菌株,经60Co-r射线照射(剂量为22Gy)、甲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多黏菌素E耐受等处理,得到一株多黏菌素E突变株12011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6%。
作者:陈梁军;王翠;柯伙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亦是多角度规范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步骤[1]。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60%癌症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随着肿瘤放疗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放疗领域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近几年来,我院放疗科陆续接收其他医学院校放疗专业的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但由于生源参次不齐,基础知识尤其是放射治疗知识所知不多,即使在校成绩十分优秀的实习生,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放疗学是肿瘤临床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为探讨如何做好放疗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特将我科的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覃玉桃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适应的骨折整复方案,给予常规整复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桃红四物汤,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统一配给饮食,避免食用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症状体症得分及整体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第7天血流变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流变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其指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饮食情况下,加用桃红四物汤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万明;朱义用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4.17%,对照组病死率为12.5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率为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脑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赵军苍;刘晓红;苏钰清;王献明;杨华堂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研究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食管X线或者是食管内镜检查,了解狭窄的具体位置以及形态,包括管径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有肿瘤等一些具体情况。对170例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或者并探讨扩张、开展对患者的热凝治疗。结果本组中单纯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患者157例,采取球囊扩张并且热凝治疗的患者总共5例,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的患者总共6例,球囊扩张并探条扩张治疗的总共2例,术后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食管及其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黄盖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为常见,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并随着交通事故等的高能量的创伤,很易造成粉碎性骨折和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高,甚至截肢,治疗相当棘手,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黄文祺;林松庆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盐酸沙格雷酯和阿司匹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盐酸沙格雷酯和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情况、肝功能、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3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5.8%;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SGPT的变化值大,治疗组的血小板的聚结功能下降幅度要比对照组大。结论在下肢ASO患者治疗中可以将盐酸沙格雷酯当做血管扩张剂以及血小板祛聚药物使用,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小春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TP)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行梅毒螺旋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将270例疑似梅毒感染血液样本列入疑似组,将300例健康体检血液样本列入阴性组,所有血清样本均分别采用ELISA-TP和TPPA两种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TPPA法检测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ELISA-TP法88.15%的检测灵敏度,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性(99.00%,99.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LISA-TP和TPP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具特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甚至可以联合检测,提高检出率。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许昌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状,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资料,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市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单位覆盖率100%,持证率93.22%,补证率99.68%,疫苗补种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脊灰疫苗99.23%,麻疹疫苗99.2%,乙肝疫苗99.09%,流脑疫苗98.56%,白破疫苗98.49%,乙脑疫苗98.47%,百白破疫苗98.24%,甲肝疫苗97.88%。结论许昌市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效果良好,但仍需继续完善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补种工作。
作者:王宪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为了让临床上更好地诊断、治疗小儿哮喘和小儿的过敏性鼻炎,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我院医师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特点、临床治疗、炎性介质等方面简要地论述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宁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2012年每月抗菌药物出库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的药占比例、各类抗生素各年度使用对比,单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结果2011年我院抗生素消耗总金额为5604208.33元,2012年抗生素的消耗总金额为3918885.66元,同期下降了30.07%;2011年和2012年两年来我院抗菌药物消耗总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分为4.83%和2.94%。结论2012年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频度均比2011年有所下降,需继续综合各项管理和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朱辉德;郑志伟;林静容;郑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儿童难治性哮喘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舌下特异性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正常的特异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变化、肺功能、不良反应、副作用等[3]。结果治疗组的五十例患者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肺功能、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一过性皮疹、口腔不适、鼻塞)有所改善,临床表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都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淼;李春兵;刘全利;孙慧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造成的血管外结节性验证和中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引起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呼吸道,常伴有成年发作的哮喘史。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为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为中高度恶性。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无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此外肝脾肿大也较常见。我院收治1例以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就诊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群;王全顺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3名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五组,其中2型糖尿病治疗组(T2DM-T组)103名,糖耐量受损治疗组(IGR-T组)95名,2型糖尿病对照组(T2DM-C组)91名,糖耐量受损对照组(IGR-C组)88名,糖耐量正常组(NGT组)106名,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阳性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分别用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用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以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前与NGT组比较, T2DM组的IAI和HOMA-IR存在统计学差异;T2DM组和IGR组的ΔI30/ΔG30、MBCI、HOMA-β、DI四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发现,T2DM组与IGR组的IAI显著升高,T2DM组的HOMA-IR显著降低,但是IGR组的HOMA-IR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ΔI30/ΔG30、HOMA-β、DI三个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B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具有降糖疗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地缓解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赵美燕;王海燕;郑瑞莲;顿晓熠;陈尧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不稳定心绞痛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 A组为观察组,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B组为对照组,仅用辛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后其心绞痛的改善程度、ECG变化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和ECG改善程度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而比较两组疗后的不良反应(头晕、心慌、乏力、面红等)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推选为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方案。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带教在临床实习护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2012年29名实习护生从带教方式、带教环境、培养理念入手,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在临床实习护生中。结果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沟通技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结论带教老师在护生临床实习中注重护生的人性化管理,能够促进实习护士的健康成长,提升了实习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增加了医院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护理带教水平。
作者:李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喷鼻剂联合负压置换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入院的106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喷鼻剂治疗,1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8%,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喷鼻剂联合负压置换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法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松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结合血液临床检验的实际经验,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l2年6月在我院采集的460份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血液样品进行免疫、生化、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共收集460份血液标本,其中全血61份,血浆230份,血清169份。通过检验,查出有37份血液样本不合格,血液样品不合格率达到8.04%(37/460)。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合格血液样品产生的不同原因,将其分为5类: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血液凝固、标本量不准及其他,这5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73%、21.62%、10.81%、32.43%、8.11%。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检测标本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规范,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确保能够得到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提高临床的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赵迺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总结90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治疗上的一些体会,探讨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后入住ICU,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多项指标监测,常规血管活性药物辅助,维持血压在术前水平,控制心室率80~100次/分。结果二次开胸止血患者5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例,肺部感染患者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术后早期存活患者共85例(存活率94.44%),死亡5例(5/90,5.55%)。结论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特别是重症患者,提高手术技能、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严密术后治疗的各种环节,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慧燕;纪延霞;宋艳艳;渠川铮;王云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