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07%)大于治疗组(30.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满意率大于对照组的满意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张龙秋;张秋生;涂超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三合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三合一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2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经对症治疗逐渐好转。本组无内固定物失效、近端螺钉切割股骨头、髋内翻及股骨骨折发生。结论此种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大大提高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从临床老师和护生两方面探讨妇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寻找改进对策。护生培养其职业教育及热爱学习,临床老师培养其热爱教学、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善于沟通的高素质临床护理教学队伍,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士的关键所在。
作者:韩叶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优质的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找到护理心血管内科临床疾病的合适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的心血管内科病房内进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指导方针,通过增强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环境和加强护理技术水平等方式观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发展、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肯定。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前后一年的记录,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患者家属的陪护率明显下降。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下降患者家属的陪护率,可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宋桂丽;黄文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适应的骨折整复方案,给予常规整复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桃红四物汤,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统一配给饮食,避免食用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症状体症得分及整体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第7天血流变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流变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其指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饮食情况下,加用桃红四物汤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万明;朱义用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70例肛瘘手术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例,在试验组中,采用PCEA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方式和在手术以后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麻醉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起效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麻醉效能也比后者要高;试验组患者的轻度疼痛患者要明显比对照组多;试验组患者的镇痛率为94.11%,对照组为77.6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CEA进行麻醉,镇痛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镇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痊愈,2例死亡,总有效率95%。结论彻底清除毒物,正确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
作者:王新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不稳定心绞痛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 A组为观察组,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B组为对照组,仅用辛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后其心绞痛的改善程度、ECG变化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和ECG改善程度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而比较两组疗后的不良反应(头晕、心慌、乏力、面红等)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推选为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方案。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具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江苏豪森)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西安杨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理性行为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比较,寻找安全、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方法。方法300例伴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疗效相仿(P>0.05),但奥氮平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P<0.05)。结论奥氮平更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作者:崔丽;冯体良;罗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在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妇科疾病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随技术逐步成熟,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但其特有的并发症给护理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将腹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丹丹;余友霞;周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抢救措施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所有49例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中,39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抢救成功,且不同复苏开始时间以及院前院内心脏停搏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ICU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通常较低,特别是院前出现心脏停搏症状的患者,因此,各个医院应强化急救体系建设,缩短复苏时间,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滕启皓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3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仅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胆总管探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而且还必须通过手术解除患者的胆囊梗阻情况,并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杜颖;刘卫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方法用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对标本进行灌注,标本经过保存液浸润一定时间后,然后是一个缓慢的干燥过程,将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保存的标本与传统的保存方法保存的进行比较。结果用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处理的人体解剖标本,保持了标本材料的自然形态、体积、色泽且富有弹性,具有保存效果好、刺激性小、毒性小和环保等优点。结论改良的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既有利于人体解剖标本的保存,又有利于实验教学环境的改善,可以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作者:牛家峰;刘湛;李松奇;张从海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盐酸沙格雷酯和阿司匹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盐酸沙格雷酯和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情况、肝功能、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3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5.8%;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SGPT的变化值大,治疗组的血小板的聚结功能下降幅度要比对照组大。结论在下肢ASO患者治疗中可以将盐酸沙格雷酯当做血管扩张剂以及血小板祛聚药物使用,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小春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实施手术室时间管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实施前(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与实施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时工作效率及满意率等相关情况。结果2011年手术量8271台,2012年手术量8786例,2012年手术量较2010年增加6.23%;2011年首台手术切皮准时率49%;2012年首台手术切皮准时率93%,2012年手术室首台手术切皮准时率明显高于2011年(P<0.05);2012年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2011年(P<0.05)。结论手术室时间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规范医护人员工作行为,值得借鉴采用。
作者:谢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总结90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治疗上的一些体会,探讨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后入住ICU,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多项指标监测,常规血管活性药物辅助,维持血压在术前水平,控制心室率80~100次/分。结果二次开胸止血患者5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例,肺部感染患者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术后早期存活患者共85例(存活率94.44%),死亡5例(5/90,5.55%)。结论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特别是重症患者,提高手术技能、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严密术后治疗的各种环节,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慧燕;纪延霞;宋艳艳;渠川铮;王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头孢菌素又被称之为先锋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疗效确切、稳定、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皮肤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及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给药方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时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探讨和分析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进行手术。试验组:对患者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血浆肾上腺素(AE)和多巴胺(DA)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进行测定,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清醒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出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对患者在手术内48h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血浆AE浓度和DA浓度以及NE浓度都明显缩短,在手术后,患者发生躁动和追加镇痛药物的概率也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知晓率和手术后发生呕吐和恶心的概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没有明显性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时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金先;罗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简要探讨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救治的120例创伤患者病例,对患者致伤的原因、伤情、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回顾性分析与探讨。结果及时正确的护理方式提高了院前创伤急救患者的存活率,120例创伤急救患者中,成功抢救患者113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为94.17%。结论高素质的急救护理人员和及时恰当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存活率。
作者:赵玉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诊中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主要病因: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38例,占46.3%。脑出血占28.0%,脑梗死占13.4%,癫痫占4.9%。②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镇静剂中毒占7.3%;③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占12.2%;④内分泌紊乱占20.7%。其中抢救成功75例,成功率为91.5%,7例死亡,占8.5%,死亡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结论急诊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复杂,且死亡风险高,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