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疗效观察

修清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疏血通, 冠心病
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病史,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分析以探讨此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红,可见坏死。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肿瘤的主要部分区域主由立方和梭形细胞形成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部分呈条索状,肿瘤间可见大量嗜碱性黏液。部分区域黏液不明显,细胞体积较小,梭形,核级别低。但肾门淋巴结可见转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7(-), CK(H)-,CK(L)-,CK19(++)、CK20-,Vimentin+,广谱CK(+++)、CEA-,EMA+,Villin-,CD10-,TTF-1-,Ki67(+,1%)。结论文献报道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异型性小,Ki67指数不高。但此例患者肿物较大,且有肾门淋巴结转移,考虑为病程较长所致。

    作者:唐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高频超声在诊断腱鞘囊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腱鞘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05月门诊患者中,因腕部、手部、足部发现体表肿块前来我科行超声检查,术前超声提示腱鞘囊肿119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后标本都进行了病理检查,对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腱鞘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119例术前超声提示腱鞘囊肿病例中,术后病理确诊腱鞘囊肿116例,误诊3例,误诊率2.52%。结论高频超声在腱鞘囊肿诊断中,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是目前诊断腱鞘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刘兴斌;周冬梅;陈奇辉;梁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康复新液与碘甘油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碘甘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8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康复新液组84例使用康复新涂口腔溃疡处和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碘甘油组84例使用碘甘油涂口腔溃疡处和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结果两组口腔溃疡愈合、皮疹消退天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甘油组出现一例黏膜肿胀,康复新液组没有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康复新液组耐受性优于碘甘油组。结论康复新液,碘甘油在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疗效均显著,但康复新液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推荐使用康复新液。

    作者:憨贞慧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妇产科住院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患者96例,一组实验组,一组为普通组,每组48例。其中,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新式护理模式,普通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卧床天数、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并发症等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新式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是临床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一种新形护理模式。

    作者:李杰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神经外科术后肺栓塞栓塞症的诊治

    目的:探讨多三联疗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肺栓塞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肝素及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华法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升高,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比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肝素联合华法令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肺栓塞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于朋;严金光;古增辉;胡刚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总结其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脑血栓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案,从而提高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79例,对其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肢体护理、语言功能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79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显效48例(60.76%),有效24例(30.38%),无效7例(8.86%),总有效率为91.14%。结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马维冰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诺和灵30R降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MT由治疗前(1.63±0.15)mm缩小为(1.39±0.22)mm,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T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除LDL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几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比使用二甲双胍和其他将糖类药物在控制血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谭雁仪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的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肛门外瘘管旷置加肛管内主管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将治疗组81例采用肛门外瘘管旷置加肛管内主管挂线法治疗与对照组81例采用肛管内主管挂线法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49例(60.49%),总有效率90.12%;对照组,显效32例(39.51%),总有效率7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外瘘管旷置加肛管内主管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艳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乌拉地尔地佐辛预防鼻内镜术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地佐辛预防鼻内镜术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年龄19~60岁,体质量45~6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U、D两组,U组在停用麻醉药前5min静注乌拉地尔0.5mg/kg。D组在停用麻醉药前30min先肌内注射地佐辛0.2mg/kg,停用麻醉药前5min静注乌拉地尔0.5mg/kg。2种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瑞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诱导入睡后静注阿曲库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采用丙泊酚血浆耙控,耙浓度3μg/mL维持镇静,并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3μg/(kg?min)维持镇痛。观察患者用药前5min、拔气管导管时,拔管后5min、30min、6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血管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镇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D组拔管时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与拔管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U组拔管时患者心率明显加快增多,患者心率超过100次/min发生率明显增加,与拔管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与D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D组30min、60min镇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U组(P≤0.05)。结论乌拉地尔、地佐辛复合应用可以预防鼻内镜手术后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反应,效果比乌拉地尔佳。

    作者:龙成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多廿烷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多廿烷醇联合长效降压药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作用。方法12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用多廿烷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61例用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第3、6、9、12个月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指标变化。结果多廿烷醇组治疗9个月、12个月后颈动脉LDL、IMT水平较基线水平、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长期口服多廿烷醇能够达到强化降脂效果,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许槟;林小娟;王梅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银杏叶片中大孔树脂残留及安全评价

    评价银杏叶片中大孔树脂的残留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EG-20M石英毛细管柱(50m×0.25mm ×0.4μm),柱温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氮气,测定银杏叶片中正已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7种大孔树脂残留物,并对全国流通领域的银杏叶片中大孔树脂有机残留进行测定。结果建立的顶空气相色谱法,7种物质平均回收率96.44%、94.7%、98.2%、101.5%、102.6%、95.3%、97.1%,RSD分别为1.9%、2.9%、1.7%、2.5%、2.2%、2.6%、2.8%,全国流通领域的银杏叶片所含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的安全情况较好,但个别样品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质量评价,同时应加强银杏叶片原料的监管。

    作者:张志勇;王海宁;王克英;苌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与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患者做出病因病理分析,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防护。结果通过对9例患者及时采取取栓术、配合药物溶栓及加强护理等对策,5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恢复≥250mL/min。结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的护理防护与对策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时间,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

    作者:王筱茜;吴凡;王倩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浅谈医院药房药品调剂工作

    通过对医院药房调剂工作的阐述,集中论述药房调剂工作的具体方法,调剂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调剂工作拓宽到指导医师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品。

    作者:余学仙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适度补充含钠饮食在口服中药汤剂致心力衰竭加重或中重度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用回顾性的方法观察在口服汤药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适度补充含钠饮食在预防和纠正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0~90岁。入选患者中给予基础治疗及病因治疗。所有入选HF患者均给予含钠饮食(摄入氯化钠标准为6g/d)。对重症HF患者给予适量进食咸菜。均给予停止口服中药汤剂,并给予含钠饮食。并对入院后1~15d电解质检测值,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在停止口服汤剂的同时均控制液体入量及使用袢利尿剂,同时进普通饮食、咸菜的方法,无1例患者因此而出现心力衰竭加重。结论适度补充含钠饮食在口服中药汤剂致心力衰竭加重或中重度心力衰竭中,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越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干预现状及对策

    目的:综述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干预现状,发现我国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采用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进行文件检索,检索2007年至今国内外关于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文献,通过文献阅读、归纳整理、分析提炼重要信息写成论文。结果西方国家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使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降低,我国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服药依从性差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老年冠心病的康复,而基于“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结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对策是健全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体制,加大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力度和形式。

    作者:杨阳;季梅丽;常芸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145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下颌骨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内固定方法将14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下钢板固定法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75例,治疗期间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口腔恢复情况和内固定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治疗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延迟愈合的病例人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型的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促进口腔功能的恢复,固定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坚庆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途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后的护理效果并进行临床护理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临床护理途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2%,明显高于护理组的26.1%;对照组血液透析知识掌握合格率仅为25%,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83%,明显低于护理组的87%、98%。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护理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春华;朱芸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益气养阴法在儿童过敏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在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中胡疗效。方法以门诊53例儿童过敏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予益气养阴之方药治疗。结果痊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法,能有效地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

    作者:刘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探讨肺腧穴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对咳嗽患儿应用肺腧穴敷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有咳嗽临床表现的小儿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外止咳贴,在患儿肺腧穴两侧进行敷贴。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咳嗽临床表现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其肺腧穴应用敷贴,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麻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观察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于涛;宋志斌;甄锡云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